戰國齊宣王看人才:沒西施卻美女成羣,沒有人才所以朝中有賢臣?

作為戰國七雄之一的齊國,出了一個國君叫齊宣王。這個齊宣王是很有知名度的人物,人們常常說的一個成語叫“濫竽充數”,裡面就提到了他。這個成語故事裡,齊宣王是一個喜歡聽大夥兒一齊吹竽的人,所以有不會吹竽的也混在人群中,裝模作樣也能矇混過關。但是宣王之後是閔王繼位,他喜歡聽人單獨地演奏,於是那些只會充數的人就待不下去,只能溜走了。

戰國齊宣王看人才:沒西施卻美女成群,沒有人才所以朝中有賢臣?

齊宣王的糗事還不止這個,他對於怎麼治國怎麼用人,也有著讓人笑話的地方。

當時,齊國的稷下學宮有一叫王斗的人,他來王宮求見齊宣王。宣王聽說了,就令人前去迎接。但王鬥卻說:“我來見大王是好勢,大王來見我是好士。不知道大王做何選擇?”宣王一聽,只要跑著小步去親自迎接了。

戰國齊宣王看人才:沒西施卻美女成群,沒有人才所以朝中有賢臣?

接著,宣王很恭敬地對王鬥說:“我有幸得到齊國王位,要治理好還得聽王鬥先生的直言。”王鬥卻說:“我生在亂世,跟君主講話怎麼敢說直言。”這一句話,讓宣王差一點氣岔了過去,臉色隨之大變。

戰國齊宣王看人才:沒西施卻美女成群,沒有人才所以朝中有賢臣?

而王鬥卻不在意,沉默了好一會兒,他說:“以前齊桓公九合諸侯,匡扶天下,功績真是偉大。而桓公有五種愛好,大王有其四種了。”齊宣王一聽,自己距離偉大的齊桓公只有一種愛好的區別了,覺得十分受用,於是高興了,就問王鬥自己有哪幾樣愛好跟桓公一樣了。

戰國齊宣王看人才:沒西施卻美女成群,沒有人才所以朝中有賢臣?

王鬥說:“桓公愛好馬,大王也是;桓公愛好狗,大王也是;桓公愛好喝酒,大王也是;桓公愛好美色,大王也是。但桓公愛好人才,大王卻不是。”

宣王說:“這世上沒有人才了,所以我想愛好人才也辦不到啊。”

戰國齊宣王看人才:沒西施卻美女成群,沒有人才所以朝中有賢臣?

王鬥說:“這世上沒有騏驥名馬,大王的馬庫裡良馬都滿了;世上也沒有盧氏那樣的名犬,大王的狗圈中早也滿了;世人沒有西施之類的美女,大王的後宮也是佳麗充盈了。大王只是不喜歡賢人,又何必說世上沒有賢人呢?”

宣王回答說:“我一直在憂心國事,早就想找賢人來治理國政了。”

戰國齊宣王看人才:沒西施卻美女成群,沒有人才所以朝中有賢臣?

王鬥說:“大王對國事的憂心還趕不上對紗布的憂心。大王要做帽子,就要請精通紗布的人來做,也不會委託於身邊的人。但大王治理國政,卻只問親近關係,不問賢德。所以大王對國事的憂勞還比不上對紗布的憂心。”

這一番話說到齊宣王心裡去了,他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於是立即提拔了五位賢士來治理,齊國因而一下子變得秩序井然。

戰國齊宣王看人才:沒西施卻美女成群,沒有人才所以朝中有賢臣?

從這一則史書記載中,我們看到很有趣的一點,就是開始時宣王對人才的“挑剔”,因為“挑剔”,所以手下沒一個賢才;對犬馬美女卻不挑剔,所以全部養滿了。而其實情,正是王鬥一針見血地指出:不是天下無才,而是國君不愛才。其實招徠人才比尋找名馬名狗要容易地多。因為人是會走的,人才會向著明君而去的。

戰國齊宣王看人才:沒西施卻美女成群,沒有人才所以朝中有賢臣?

秦國發了一封求賢令,名士商鞅就自己跑到秦國去了。燕昭王擔心天下賢才不來燕國,郭隗就讓他授予自己這個才能一般的人以高官,天下賢才得知後就趕了過來。所以,人才都在尋找能發揮自己才華的平臺,這個平臺重要的一點就是對人才的重視。像齊宣王說的,世上沒有人才,所以自己無才可愛。說這話的原因在於他缺乏對人才的重視,所以人才都跑得遠遠的,他自己當然就看不到了。

戰國齊宣王看人才:沒西施卻美女成群,沒有人才所以朝中有賢臣?

在這則史料中,王斗的表現也十分精彩,把治理用人的道理說得淺顯易懂,讓只愛跑馬鬥狗泡妞渴酒的宣王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用做帽子找匠人的事情為他指出了一條用人的好路子的。要是換成其他的說辭,可能這位任意的宣王不太會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