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愛叫,陪你去趕集,你相信嗎?反正我信了……

1

在小時候,我從來不知道“趕集”為何物?

因為我們老家雖然在農村,但只要上街,隨時都可以買菜,買東西,買你想要的幾乎所有東西。

1997年暑假,第一次來到這裡,就經常聽到一個鄰居們掛在嘴邊的詞“趕集”——“等趕集(這裡叫赴墟)去買好了”“等趕集時候再說吧。”

那時候,我對“趕集”充滿了好奇:什麼是“趕集”?趕集是一件事還是一種東西呢?

幾次詢問以後,才知道,原來趕集只是一個日子,這裡是農曆逢一和七的日子,大家都在這一天做好了準備,去買的,去賣的,然後聚集到鄉鎮上。

有種愛叫,陪你去趕集,你相信嗎?反正我信了……

這就是傳說中的趕集

於是,我就經常吵著叫男友(現在的老公)帶我去見識一下什麼是“趕集”。

但第一次遇到集市的日子,因為我們太遲出來等車,錯過了當天的龍馬車,就不能再去幾公里外的集市了。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等到趕集了,我終於站到了集市上。到處都是人滿為患,買的,賣的,琳琅滿目。

後來,我也慢慢喜歡上了趕集,因為集市上的東西多且全,尤其是菜,都是很新鮮的,鄉親們剛剛從地裡摘回來的,特別水靈、鮮嫩。

2

但我沒想到,有人會比我更喜歡趕集,那個人就是我父親,我們那已經69歲的老父親。

1999年暑假,父親帶著10來歲的小外甥來我們家玩。

人稱老頑童的父親一聽說這裡有趕集,居然也天天吵著要去趕集,比小外甥更著急。

為了不讓父親失望,那天我們早早就帶著父親坐車,來到了集市上。

一到集市上,我就發現自己做了一個非常錯誤的決定——真不該帶父親來趕集

3

一下車還沒走幾步,父親就挪不開腳步了,他非要買燈盞,而且還要買倆。

“爸,現在誰家還用燈盞啊?我們不是都有電燈了嗎?”

可以留著過年時候點啊,多好玩。”

“過年您不是都點汽燈了嗎?那多亮堂啊,這燈盞多暗呀,一點兒也不亮呢,爸爸。”

“不,我要買,我很多年沒見過燈盞了,而且還這麼便宜,我就要買一對回家,讓大傢伙也看看稀奇。”

“爸,要買一個也就足夠了,幹嘛非要一對啊,您老人家多難帶回家呀?”

好說歹說,好說歹說,父親總算答應只買一個幾乎沒有用處的燈盞了。

我付錢的時候,聽到店主用本地話說:“這老叔真好玩,像孩子一樣,真逗。”

原來,這老頑童的稱呼,還真不是蓋的。

4

“阿清,阿清,看,那是竹篙叉(用來曬衣服的,固定竹槓的一種東西)耶,你們這裡真好,連這樣的東西也有賣。阿清,你買一對回家曬衣服吧?你看,多好的東西呀!”

“爸,這竹篙叉,我們家裡多的是呢,他媽媽自己都會做呢,比這好多了。”

“可是,我想買了帶回老家用,現在我們曬衣服都沒用竹篙叉了,真的很不好。”

一直都沒說話的老公,這時候說話了:“爸,爸,這東西您還真不能買。這麼長,您怎麼帶回老家,您到時候打算把它放哪裡呀?要是您真喜歡,我們等下回家,我就去山上砍來竹子,做了給您看,但現在我們不買,好嗎?”

不買就不買,這也不讓買,那也不讓買,這樣趕集還有意思嗎

?”

“哎呦喂,爸爸,敢情您老趕集,是要把集市上的東西都搬回霞浦老家嗎?您就是有錢買,您也帶不回家呀。”

5

一路走,一路看稀奇,年近七旬的父親,真的恨不得買下集市所有他看好的東西。

但除了吃的,我們原則上都不讓買,因為很多都是根本用不上的東西,買了真的是糟蹋錢。

一路上都是父親叫“買買買”,我們就說“不要不要不要”,因為我們說著本地話,不斷有人紛紛側目,但我們依然招搖過市,說話之間我們就來到了衣服市場。

這下,父親他老人家可高興了。

他興奮地比劃著要給我買衣服,給老公買衣服,給外甥買衣服,但我們都拒絕了。

天氣太熱了,這裡也不好試穿衣服,我才不想買呢。

可是父親依然不依不饒,每個攤子他都要問一問,摸一摸,那樣子像極了小孩。

阿清,你看這褲子多好啊。我很少看到有三尺褲頭(父親是典型的啤酒肚)的褲子了,老闆給我來2條。”

看看,又是“2條”。

“爸爸,這褲子不好看,要買也要買好看點的呀,我們去外面的店鋪裡面買,質量會更好點。”

“難得看到有這麼寬的褲頭,就兩條吧,阿清,沒事,爸有錢。”

“爸,有一條就夠了,這褲子真的不是很好,一條就好了,爸。”

拗不過父親的要求,最後還是買了2條褲子,那褲子真的一點兒也不好看。

據說買回家後,父親一次也沒有穿過。

6

其實,父親也算是見過世面的人了,雖然父親只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

因為父親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去過北京、上海,成都、溫州、福州等大城市,連飛機都坐過了呢,但他就像孩子一樣,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

也許正是父親的率真無邪,幽默風趣,凡事都看得開,才讓父親受到那麼多人的尊重與愛戴,他老人家不僅是我們子女們的為人楷模,更是五里八鄉老鄉們嘴裡的“老王先生”。

以至於父親離開人世快9年,我離開家鄉近20年,一旦提起父親的名字,鄉親們依然肅然起敬“您就是老王先生的么女啊?老王先生真的是個難得的好人!”

父親,1999年的那個暑假,是我第一次陪你趕集,也是這輩子我們唯一的一次趕集。

阿清我多想和您再趕集一次,多想再聽您說一句:“阿清,買、買、買!”

因為就是那次趕集我才真正知道,您對生活,對一切都充滿了熱愛,是您教會我們始終熱氣騰騰地生活,始終對生活充滿積極樂觀的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