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李書記”趕集——甦仙區慄木水村第一書記李邦建的一天

“李書記”趕集

——甦仙區慄木水村第一書記李邦建的一天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李秉鈞 通訊員 李貴

12月20日,是郴州市甦仙區五蓋山鎮三口洞墟場趕集的日子,該鎮慄木水村很多村民去趕集。這天一早,記者隨區裡派駐慄木水村幫扶工作隊隊長、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李邦建,趕去“湊熱鬧”。

“我到三口洞墟場,主要想了解村裡來趕集的貧困戶的農產品銷售情況。”李邦建對記者說,“墟場也是扶貧好幫手,在這裡可以掌握很多市場信息,幫助貧困群眾銷售農副產品。”

“李書記!”一個聲音從不遠處傳來。李邦建很快就分辨出是曹祖莎的聲音。曹祖莎是慄木水村貧困戶,今年82歲,趕墟來賣紅薯乾和土雞蛋。“祖莎老叔啊。”李邦建趕緊上去,握住老人的手。“搭幫你們幫忙,我住進了新房,什麼時候再去我家看看啊?我給你準備了幾斤紅薯。”曹祖莎樂呵呵地對李邦建說。

“大叔,你的心意我領了,你家那幾百斤紅薯我已幫你找到買家。”李邦建問老人,“今天東西好賣麼?”“還行,買菜的人聽說是慄木水的土雞蛋,一挑一二十個。”曹祖莎笑得合不攏嘴,感謝扶貧幹部幫村裡打品牌。

“李書記,你又來趕集啦。”不遠處,村裡貧困戶陳偉華邊打招呼,邊向客戶介紹他帶來的紅薯幹,“我們的紅薯是種在高山上的,甜得很哩!”

李邦建告訴記者,陳偉華家種了3畝紅薯,產紅薯3000多公斤,能製作紅薯幹600多公斤,按市場價賣,可收入2萬元左右。為把紅薯幹變成現金,陳偉華經常幾個墟場來回跑。“這都是李書記教給我們的生意經。”陳偉華開心地說,“以前我們只知道種紅薯,不懂搞銷售,許多紅薯爛在家裡了。現在,紅薯都變成了鈔票。”

墟場里人頭攢動,一個接一個的攤位上,擺滿了綠油油的豌豆尖、肥美的雞鴨鵝等農副產品,很多人在選購自己喜歡的產品。李邦建邊走邊跟認識的人打招呼,給農副產品拍照,並不停詢問銷售等情況。

“我把貧困戶賣的農產品拍照後,發到微信朋友圈,吸引朋友們到墟場來購買。”李邦建說,他在微信朋友圈發了不少農產品信息,得到很多朋友響應。他說:“這也是促進消費扶貧。利用農村趕集的日子,為貧困戶的農產品打打廣告,成本低效果好。”

在墟場裡走走停停,李邦建發現慄木水村來趕集的村民有50多戶,其中來賣農產品的貧困戶有20多戶,跟以前比,人數翻了番,說明大家的市場意識越來強了。

“農民辛辛苦苦種養的東西,如果賣不出去,就沒有收入。”李邦建說,這些年他和村裡的幹部一起,到周邊各個墟場去為農民吆喝,並參加省、市、區各種展銷活動,使慄木水村的紅薯幹、土雞蛋等農產品有了一定知名度。

中午,墟場的人漸漸散去。李邦建一邊幫村民收拾攤擔,一邊鼓勵他們搞好生產。回村的路上,他告訴記者,紅薯幹是慄木水村扶貧主打產品之一,村裡有60多戶貧困戶參加這個項目,去年紅薯擴種到200畝後,今年又擴種到400畝,只要銷路好,明年還會擴大生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