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股東協議轉股無人接招 海立股份跌破大股東增持價

本報記者 施露

原本想協議轉讓股權的海立股份二股東富生控股,在協議轉讓期滿前,沒有合適的買家,協議轉讓改為大宗交易減持。

10月23日晚公告消息一出,10月24日,海立股份盤中最高下跌4.66%至9.97元/股,截至收盤,海立股份跌2.38%,報10.27元/股。10月25日,海立股份再度下跌3.99%至9.86元/股。

10月26日,海立股份結束下跌,當日收漲1.93%,收盤報10.05元/股。這一價格,早已跌破了此前海立股份大股東增持的最低價,增持部分出現浮虧。

大股東增持浮虧至少11%

二股東在二級市場減持股份的消息一出,海立股份連續兩天股價大跌,截至10月26日收盤,海立股份跌破了大股東增持價。

根據海立股份10月份披露的《詳式權益變動報告書》,海立股份大股東上海電氣在2018年7-9月,累計增持海立股份A股1591萬股,B股2740.7萬股。

從增持時間來看,今年7月,上海電氣增持海立股份52.41萬股,增持價格在12.11-12.20元之間,也就是說,7月份的增持至少花費634.6萬元。

8月份,上海電氣增持781.53萬股,增持價格在11.362-12.20元之間,至少需8878.18萬元,9月份增持最低價為11.76元/股,最高不超過12.20元/股,增持數量為757.11萬股,也就是說上海電氣至少斥資8903萬元。

據此計算,上海電氣增持海立股份A股至少花費1.84億元,最多不超過1.94億元。

而自10月23日二股東拋出減持計劃後,海立股份連續三天下跌,截至10月26日報收10.05元/股,較大股東此前增持的最低價部分下跌1.31元/股,跌幅達11.53%。

保守計算,上海電氣增持部分在這一輪海立股份股價下跌中,賬面浮虧至少11%。

除A股外,海立B股也出現下跌,部分增持的股份跌破了大股東增持價。

8月,上海電氣通過香港公司增持海立B股1688.8萬股,增持價格為0.878-0.960美元,9月,上海電氣繼續增持920.53萬股,增持價格區間為0.943-1.001美元,而10月26日收盤,海立B的價格為0.89美元/股。

不難看出,至少在9月份增持的這一波中,上海電氣增持部分幾乎全部浮虧。

不可忽視的是,上海電氣曾在公告中稱未來要繼續增持不超過5%的股份。從當前的股價來看,現在是二級市場增持的較好時機。

此次權益變動前,上海電氣持有上市公司1.75億股,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20.22%。增持完成後,上海電氣將持有海立股份A股1.91億股,佔總股本的22.05%,通過集團香港持有海立B股2740.72萬股,佔總股本的3.16%,上海電氣合計持有上市公司總股本的25.22%,控股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

協議轉讓流產

海立股份破增的主要原因,來自於二股東減持股價的公告。

10月23日晚,海立股份公告稱,公司董事葛明及其一致行動人富生控股(海立股份二股東)計劃未來6個月內合計減持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3%,即不超過2598.93萬股。減持方式包括大宗交易和集中競價,而減持原因則為自身資金需求。

截至目前,富生控股及葛明合計持有14.02%公司股份,而若減持順利完成,富生控股及葛明合計的持股比例將下降至8.14%,格力電器將榮升至第二大股東。

一直覬覦海立股份空調壓縮機業務的格力電器,在此次二股東公開徵詢協議轉讓方時並未出手,有點出乎意料之外。

不過,有分析人士猜測,有可能富生控股方面的出價較高直接導致沒有接盤方接手。

在富生控股發出協議轉讓持股的公告之時,海立股份的價格約為12元/股左右,雖然至今富生控股並未公佈協議轉讓的價格,但相對當前10元左右的股價而言,在二級市場“搶籌”或更為划算。

此前,格力電器曾舉牌海立股份,併成為持股10%的股東,而除了第一大股東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下稱“上海電氣”),第二大股東的股權轉讓,決定著格海立股份的控股權是否轉移。

如今,二股東協議轉讓流產後,舉牌方格力電器將榮升第二大股東位置,未來的控股權之爭,或再存變數。

不過,此次協議轉讓流產對於日後海立股份的控股權爭奪,又留下了伏筆。

對於富生控股及葛明是否有徵集到過意向方,《證券日報》記者嘗試聯繫富生控股相關人士,但電話並未有人接聽。

《證券日報》記者隨後聯繫了海立股份董秘羅敏,其稱自己不在公司為由,婉拒了採訪。記者隨後聯繫了格力電器,對方稱舉牌系高層的決策,對於具體事項並不知情。

一位接近海立股份的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最初海立股份是民營企業,隨後迎來了上海電氣這位國企控股股東,此前上海電氣已經準備放棄控股,而後遭遇格力電器舉牌後,又不放棄了,公司部分管理層的想法是最好都別控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