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看環境|從「席地而躺」到愛心基地站 他們爲魔都環衛工人謀福利

阿拉看环境|从“席地而躺”到爱心基地站 他们为魔都环卫工人谋福利

無論是在炎炎夏日,還是在凜冽的寒夜,凌晨的街道里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他們被稱為“城市的美容師”。然而,曾經的環衛工在這座城市中卻無一處休息之地,疲憊的身軀常常只能“席地而躺”。

隨著時代的發展,一個組織創立,開始為環衛工人“謀福利 ”,道路清潔開始使用機械化打掃,有專門的休息場所——愛心基地站,提倡垃圾分類等等,上海的環衛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環衛工人的素質、知識、待遇也在不斷提高。

而默默地為環衛精神和文化建設作出貢獻的組織就是中國建設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市容環衛行業分會,是上海大街小巷的環衛工人的精神力量。

阿拉看环境|从“席地而躺”到爱心基地站 他们为魔都环卫工人谋福利

掏糞工人在“群英會”對話 全國環衛政研會成立

1959年10月26日,“群英會”——社會主義建設先進集體和先進生產者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參加“群英會”的多是各個行業的勞動模範,其中,作為北京市崇文區清潔隊掏糞工人的勞動典範時傳祥就工作和學習方面和國家主席進行交流。

“你掏大糞是為人民服務,我當主席也是為人民服務,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都是革命事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已經退休近十年的全國環衛政研會副秘書長張堯官回憶到主席對話掏糞工人的場景時說: “一個是國家主席,處在國家的最高層,一個是掏糞工人,可以說是最底層的小人物,通過這次‘群英會’的對話,提高了環衛工人的社會地位,對全國環衛行業產生了巨大影響。”

鄧小平南巡講話之後,掀起了改革開放的浪潮,全國各個行業都進入了改革發展的快車道,上海作為改革開放的橋頭堡,對經濟建設提出更高標準的同時,在環衛行業的發展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阿拉看环境|从“席地而躺”到爱心基地站 他们为魔都环卫工人谋福利

“清潔城市、造福人民、培育新人、振興中華”,1991年11月12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為全國環衛政研會的成立進行題詞,簡短的16個字將整個環衛行業的奮鬥目標具體化,興起了全國環衛工人學習熱潮,獲得了上海市政府和領導對環衛行業的重視與支持。張堯官說:“領導人的講話,對整個環衛行業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指導作用,指明行業發展的方向,同時為全國環衛政研會的成立提供了契機。”

90年代,全國環衛政研會的成立,上海環衛行業煥然一新,名稱也隨著行業覆蓋面的不斷擴大繼續變更。從全國環衛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到全國環衛市容行業分會,現稱為中國建設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市容環衛行業分會,包括城市管理、環衛作業、市容建設方面等。

阿拉看环境|从“席地而躺”到爱心基地站 他们为魔都环卫工人谋福利

保障職工福利待遇 上海環衛技術領跑全國

作為經濟發展中心的上海,在環衛行業的技術發展和職工福利待遇方面依然在全國處於領跑地位。

90年代,上海生產的大量的垃圾,沒有地方進行集中的處理,迫不得已,送到江浙兩省的郊區進行處理,由於垃圾堆放對環境造成了巨大的汙染,沒過多久,便遭到了當地人的極力反對。

上海領導對郊區進行考察,老港最終被選定作為固定的垃圾處理廠。老港作為上海大多數城區的垃圾處理區,遠離市中心,人煙稀少,過去老港垃圾處置場通過將垃圾一層一層的疊加,然後在每一層垃圾上鋪上薄膜的垃圾處理方式,增加了存放垃圾的面積,但是加劇了環境汙染。

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和技術的進步,老港在焚燒過的垃圾上進行綠化種植,將“垃圾房”散發出的臭氣進行回收再利用。這一技術的發展通過全國環衛政研會推廣到全國各個地區,促進全國垃圾處理效率的提高。

阿拉看环境|从“席地而躺”到爱心基地站 他们为魔都环卫工人谋福利

張堯官說“全國環衛政研會從一般性的調查研究、學習交流到現在的專題性研究來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政研會在正兒八經的搞土地研究,外地的好經驗上海學,上海的好經驗外地學,起到了研究的真正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政企、市企分開,環衛行業逐漸走向市場化,企業給予工人的福利待遇政府很難直接干預,一線環衛工人的福利待遇保障處於空白期,上海綠化市容局為提高環衛工人的福利待遇,專門成立課題組,指定上海環衛行業協會展開初步調查,之後聯合六個部門包括財政局、社會保障局、總工會進行深度調查,制訂了《2015年上海市環衛行業工資協商協議》,用政策、政府指導來規範企業,保障了職工的基本福利待遇。

阿拉看环境|从“席地而躺”到爱心基地站 他们为魔都环卫工人谋福利
阿拉看环境|从“席地而躺”到爱心基地站 他们为魔都环卫工人谋福利阿拉看环境|从“席地而躺”到爱心基地站 他们为魔都环卫工人谋福利

出版專刊 為環衛行業提供宣傳交流平臺

長期以來,環衛行業被視為“低檔行業”,認為環衛工作只是簡單的“清、掃、運”,對環衛行業存在歧視,張堯官認為環衛行業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思想認識上的“低位”、行為規範上的“空位”、組織管理上的“缺位”,行業內部缺乏職業道德教育建設。

全國環衛政研會的成立為職工的思想道德建設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臺。全國環衛政研會主要是為行業的主管部門、各級組織調查研究、出謀劃策,提供參謀作用和領導決策依據。

《研究與實踐》作為市容行業分會主辦的刊物,雜誌封面上的照片,不是風景也不是領導,而是先進典型勞動模範,體現了對勞動人民的尊重,成為了環衛行業宣傳交流的平臺之一。

阿拉看环境|从“席地而躺”到爱心基地站 他们为魔都环卫工人谋福利

1992年出版的刊物上記載了全國環衛政研會第一次理論研討會召開的內容。其中,上海寶山鋼廠廠容綠化公司就勞動制度改革方面的嘗試進行了交流。在改革勞動力的管理工作中,抓環衛定員落實、定員結構組成和組織勞動體系;運用“日考月累”的業績考核方式,強化對不同層次勞動力的崗位管理;按照總定額實行分片、分區域和劃塊包乾,分配到人,實行微觀的科學管理;健全人才競爭機制,實現向人才資源開發型管理的轉變。這些舉措加大了參會代表對環衛行業改革力度的信心。

上海綠化市容局為會長單位,作為全國性的群眾性研究團體組織,彙集了本地區和行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影響力的骨幹人物,通過出版刊物、召開理事大會,推崇勞動模範等方式研究環衛行業發展現狀,開展全國性調研。促進各地區經驗成果的交流,加強職工素質和隊伍建設,提高職工福利待遇。

推崇勞動模範 讓環衛事業變的更加“體面”

全國勞動模範李影的工作讓人稱讚,被稱為“在不乾淨的地方做最乾淨的事”。2005年在上海閘北區的某老舊小區管理公共廁所,小區大多居住的大多是中老年人,如廁的頻率較高,管理很難。鄔維翔帶著敬佩的語氣說:“面對這樣惡劣的環境,她依然將廁所打造的像家裡一樣,有廳堂、有梳妝的地方,即使是如廁的環境也打掃的相當乾淨,連廁所周邊的綠化都搞起來了,管理廁所方面,她有自己的一套好方法”。

當時上海綠化市容局、市容行業分會將李影作為典型勞動模範在上海舉辦事蹟報告會,邀請全國各地會員單位參加,並將這種典型模範推廣出去,又將個人典型推薦到住建部,由住建部政研會在太原組織了住建系統先進典型事蹟報告會,李影到現場用生動實在的語言講述了從普通的環衛工人到全國勞動模範的歷程,在全國產生很大的正能量影響。

“上海綠化市容局宣傳處這幾年著力於把市容分會的任務更加清晰化、更加貼近分會的任務職能。”中國建設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市容行業分會副會長鄔維翔說,“2017年市容行業分會提交的關於‘怎樣培育和弘揚先進典型人物對整個行業建設的引領作用’的課題, 在2018年獲得了‘三類成果’的榮譽稱號。”

阿拉看环境|从“席地而躺”到爱心基地站 他们为魔都环卫工人谋福利

“上海不僅是經濟發展的排頭兵,同時也是環衛行業職工隊伍思想建設宣傳的先行者。”鄔維翔說:“隨著整個市容環衛行業的體制變化,政企分開改革之後,我們更關注的是職工隊伍思想的建設,儘量保留現在的會員單位,與時俱進,著力發展已經走向市場的市容環衛企業,例如上海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環境實業有限公司,將他們納入會員單位,創建更好更大的交流平臺,打造“體面”的上海市容環衛行業新格局。”

供稿:市綠化市容局社會宣傳處

阿拉看环境|从“席地而躺”到爱心基地站 他们为魔都环卫工人谋福利
阿拉看环境|从“席地而躺”到爱心基地站 他们为魔都环卫工人谋福利

歷史閱讀 即點即讀滬上權威生活垃圾分類指引,告訴你生活垃圾該怎麼扔@綠粉們,這些新開放的“綠標”,你都打過卡了嗎?

現在起,全市近六萬一線環衛人有了一份高達十萬元的意外保險!

阿拉看環境 | 儂曉得上海“愛鳥周”的前世今生嗎?

【探秘】面對高溫“烤”驗,不僅是人類,動植物也各有“涼”方

阿拉看环境|从“席地而躺”到爱心基地站 他们为魔都环卫工人谋福利
阿拉看环境|从“席地而躺”到爱心基地站 他们为魔都环卫工人谋福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