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話詩情

 重陽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它為離開鄉土的遊子提供了夢尋故土的感覺,宣洩了思鄉人的抑鬱情感,同時也撫慰了旅行者漂泊的心靈。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每逢重陽佳節,詩興勃發,寫下膾炙人口的歌詠重陽的詩章。

重陽節話詩情

登高野宴是重陽節俗的中心內容,在此類詩中,最絕的當屬唐代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賞菊、飲菊花酒都是重陽節的民俗活動之一。孟浩然《過故人莊》“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寫出賓主忘情於農事之中,並表示將在秋高氣爽的重陽節再來賞菊。王勃的“九日重陽節,開門見菊花”;王縉“莫將邊地比京都,八月嚴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裡,不知能有菊花無”;楊衡“黃花紫菊傍籬落,摘菊泛酒愛芳新。不堪今日望鄉意,強插茱萸隨眾人。”;盧照鄰“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李白“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白居易“節過重陽菊委塵,江邊病起杖扶身。不知此日龍山會,誰是風流落帽人。”;蘇東坡“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李清照“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等重陽菊詩語言雋永,風格迥異,也表達出各自不同的心境。

重陽節話詩情

一代偉人毛澤東的《採桑子·重陽》情調卻與古人所寫截然不同。“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在出生入死的戰地,猶有停下來賞菊贊花香的閒情逸興;在秋風霜天的季節裡,還能把它看如春光,勝似春光!表現出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克敵制勝的大無畏英雄氣概。

重陽節話詩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