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劍指抖音?事情沒那麼簡單

在視頻社交領域,東西方互聯網行業終於在短視頻產品上形成了共識。根據美國科技媒體Techcrunch報道,Facebook正在內測一款音樂短視頻應用,產品形式類似TikTok(抖音海外版)。

PC互聯網年代,當中國用戶還滿足於qq和論壇、社區的文字交流時,Facebook已藉助照片比拼在年輕人群體大行其道。而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微信以文字和語音切入,Instagram又以圖片分享切入社交場景。2017年在美國崛起的視頻社交產品Houseparty和Monkey,在中國的模仿品集體遭遇滑鐵盧。

歷史經驗似乎在暗示,內向保守的東方文化,在社交產品上更傾向於文字而非圖像形式。哪怕是在國內比美國受歡迎的直播產品,出鏡的也只是主播一個人而已,本質上還是文字社交產品。

短視頻比圖文產品創作門檻更高,看似更加不適合內斂的東方用戶。所以,當短視頻產品在全球各國攻城略地,當美國巨頭開始破天荒copy from China,中西方文化差異在這個領域失效了,這裡起作用的,一定是別的規律。

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觀察這一現象。

短視頻產品真正抓住用戶的點,在於全世界的年輕人都一樣,喜歡炫酷、有個性、有趣的產品。這一點與東西方文化無關,只關乎年輕。

在國內,騰訊在短視頻領域很早就佈局了微視,後來又投資了快手,截止到這個月,騰訊排出長達十二個的產品名單,希望在短視頻領域扳回一局。

Facebook劍指抖音?事情沒那麼簡單

騰訊短視頻十二羅漢

而Snapchat崛起之際,Facebook先後試水了Poke、Slingshot、Rooms、Riff等對標產品,最終還是靠Instagram疊加了類Stories的視頻功能,才從S家搶回了大量用戶。

但是,Facebook一開始並沒有意識到短視頻會是一個劃時代的產品形態。Techcrunch稱,Facebook在2016年調研過Musical.ly,得出了“這產品不會成氣候”的結論。在2018年,以TikTok/抖音、Musical.ly(現已併入TikTok)為代表的產品攻城略地圈走大量年輕用戶後,FB才恍然大悟,開始佈局自己的短視頻產品。

根據App Annie的統計數據,10月28日當天,在141個產品上架的國家(不含中國)中,TikTok在32個國家進入App Store總榜下載前十名,在120個國家進入“攝影與攝像”產品類下載前十名。

Facebook劍指抖音?事情沒那麼簡單

抖音席捲全球

於是,我們很自然地考慮到,Facebook這次是否可以通過疊加短視頻功能在主產品或者Instagram上,來扳回一城。

然而事情沒那麼簡單。2016年來,Instagram和Facebook上已有視頻功能模塊上線,如同微信也可以添加小視頻模塊一樣。然而,以抖音/TikTok為代表的獨立短視頻產品,從分發邏輯、內容質量、產品運營模式、社交發現等多角度迎合了年輕用戶的需求,並非簡單在現有圖文社交產品的基礎上疊加短視頻。重做一款專門服務於短視頻和年輕人的產品,看起來確實是Facebook的必然選擇。

這次Facebook劍指TikTok,事件背後,不但折射出全世界範圍內,年輕用戶從向新的社交平臺遷移的趨勢已經形成,更加說明了短視頻社交應用打破了國家和文化的壁壘。

2017年初我寫過一篇文章,指出年輕人所喜歡的、新一代社交產品的關鍵特性是“騷浪賤”。所謂“騷”,是指產品及產品提供的場景吸引人;所謂“浪”,是指產品有利於用戶張揚個性,有存在感;所謂“賤”,是指產品好玩,有趣。短視頻產品,完美吻合這三個標準。

在當下,大家大多隻看到了短視頻產品在娛樂內容方面的分發潛力;然而,即使不考慮短視頻內容社區對於社交的間接促進作用,在年輕人社交的語境中,全面、立體地展示自己,是區別於圖文這種單薄形式的有力手段。“用視頻,認識我”在國內最早是陌陌喊出的口號,但真正運用短視頻武裝用戶的資料頁而成為視頻社交的,在老產品上難以實現,還是需要新的產品結構和運營思路支持。諾基亞再怎麼修補,也是無法變成蘋果的。

並且,短視頻加音樂,長度和形式都非常適合廣泛傳播,且容易突破不同文化、語言的隔閡,這一點在今年抖音/TikTok出海的過程中尤為明顯。抖音將重慶打造成了網紅城市,內容被搬運到youtube後,吸引了很多海外遊客。這種高效的文化交流及輸出,在傳統的圖文時代難以想象,但在短視頻“內容產品合二為一,自帶傳播能力”的屬性下,非常自然地發生了。

總之,當年微信都沒能讓Facebook如此緊張,TikTok卻做到了。這次Facebook加入短視頻戰局,意味著短視頻時代的全面到來。至於會給這一產品領域帶來怎樣的變化,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判官:十五年產品經理工作經驗,現專注於社交和商業化產品領域,著有《產品覺醒》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