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之龍生九子,貔貅是嗎?

龍生九子:古代傳說,一龍所生的九條小龍,往往形狀性格各異。而龍的九子在中國古代有多種說法,事實上,龍生九子的"九"並不是一個確切的數字,中國傳統文化中,以九來表示極多,有至高無上地位。

九是個虛數,是個貴數,也是帝王數,所以用來描述龍子。曾經看見一些文章把老百姓都喜歡的貔貅納入龍的兒子,暫且不論各種說法,下面以中國大百科全書版本來介紹龍的九子:

1、老大囚牛(拼音:qiú niú),龍生九子之一,形狀為有鱗角的黃色小龍,喜音樂,蹲立於琴頭。這位有音樂細胞的龍子,不光立在漢族的胡琴上,彝族的龍頭月琴、白族的三絃琴以及藏族的一些樂器上也有其揚頭張口的形象。

中國傳統文化之龍生九子,貔貅是嗎?

囚牛

2、老二睚眥(拼音:Yázì),龍生九子之一,龍身豺首,性剛烈,平生好鬥喜殺,刀環、刀柄、龍吞口便是它的遺像。這些武器裝飾了龍的形象後,更增添了懾人的力量。它不僅裝飾在沙場名將的兵器上,更大量地用在儀仗和宮殿守衛者武器上,從而更顯得威嚴莊重。

中國傳統文化之龍生九子,貔貅是嗎?

睚眥

3、老三嘲風(拼音:cháo fēng),龍生九子之一,形似獸,平生好險又好望,殿臺角上的走獸是它的遺像。嘲風,不僅象徵著吉祥、美觀和威嚴,而且還具有威懾妖魔、清除災禍的含義。嘲風的安置,使整個宮殿的造型既規格嚴整又富於變化,達到莊重與生動的和諧,宏偉與精巧的統一,它使高聳的殿堂平添一層神秘氣氛。

中國傳統文化之龍生九子,貔貅是嗎?

嘲風

4、老四蒲牢(拼音:pú láo),龍生九子之一,受擊就大聲吼叫,洪鐘上的龍形獸鈕是它的遺像。形狀像龍但比龍小,好鳴叫。據說蒲牢生活在海邊,平時最怕的是鯨魚。每每遇到鯨魚襲擊時,蒲牢就大叫不止。於是,人們就將其形象置於鐘上,並將撞鐘的長木雕成鯨魚狀,以其撞鐘,求其聲大而亮。

中國傳統文化之龍生九子,貔貅是嗎?

鐘頂神獸蒲牢

5、老五狻猊(拼音:Suānní),龍生九子之一,形似獅子,平生喜靜不喜動,好坐,又喜歡煙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爐上的腳部裝飾就是它的遺像。又稱金猊、靈猊。狻猊本是獅子的別名,所以形狀像獅,好煙火,又好坐。廟中佛座及香爐上能見其風采。獅子這種連虎豹都敢吃,相貌又很軒昂的動物,是隨著佛教傳入中國的。由於佛祖釋迦牟尼有“無畏的獅子”之喻,人們便順理成章地將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爐上讓其款款地享用香火。 唐代高僧慧琳說:“狻猊即獅子也,出西域。”

中國傳統文化之龍生九子,貔貅是嗎?

狻猊

6、老六贔屓(拼音:Bìxì),龍生九子之一,又名龜趺、霸下、填下,貌似龜,有齒,力大,好負重。其背亦負以重物,碑座下的龜趺是其遺像。傳說贔屓上古時代常馱著三山五嶽,在江河湖海里興風作浪。後來大禹治水時收服了它,它服從大禹的指揮,推山挖溝,疏遍河道,為治水作出了貢獻。洪水治服了,大禹擔心贔屓又到處撒野,便搬來頂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贔屓治水的功跡,叫贔屓馱著,沉重的石碑壓得它不能隨便行走。

中國傳統文化之龍生九子,貔貅是嗎?

贔屓

7、老七狴犴(拼音:Bì'àn),龍生九子之一,形象老虎,傳說其好訴訟,故獄門或官衙正堂兩側立其形象。又叫憲章。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獄訟之事,人們便將其刻鑄在監獄門上。虎是威猛之獸,可見狴犴的用處在於增強監獄的威嚴,讓罪犯們望而生畏。

中國傳統文化之龍生九子,貔貅是嗎?

狴犴

8、老八負屓(拼音:Fùxì),龍生九子之一,身似龍,平生好文,石碑兩旁的文龍是其遺像。我國碑碣的歷史久遠,內容豐富,它們有的造型古樸,碑體細滑、明亮,光可鑑人;有的刻制精緻,字字有姿,筆筆生動;也有的是名家詩文石刻,膾炙人口,千古稱絕。而負屓十分愛好這種閃耀著藝術光彩的碑文,它甘願化做圖案文龍去襯托這些傳世的文學珍品,把碑座裝飾得更為典雅秀美。它們互相盤繞著,看去似在慢慢蠕動,和底座的霸下相配在一起,更覺壯觀。

中國傳統文化之龍生九子,貔貅是嗎?

負屓

9、老九螭吻/鴟尾(拼音:chī wěn/chī wěi),龍生九子之一,口潤嗓粗而好吞,口闊噪粗,平生好吞,殿脊兩端的卷尾龍頭是其遺像。《太平御覽》有如下記述:"唐會要目,漢相梁殿災後,越巫言,'海中有魚虯,尾似鴟,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於尾,以厭火祥。"文中所說的"巫"是方士之流,"魚虯"則是螭吻的前身。螭吻屬水性,用它作鎮邪之物以避火。

中國傳統文化之龍生九子,貔貅是嗎?

螭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