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還擊戰發生前,爲防蘇聯使壞,中國做了哪些深謀遠慮的部署?

兵工科技(微信ID:binggongkeji)

對越還擊戰發生前,為防蘇聯使壞,中國做了哪些深謀遠慮的部署?

新中國成立後,奉行"一邊倒"外交,與蘇聯結盟,中國得到蘇聯援助,迅速擺脫農業國面貌而具備了現代工業化生產體系的基礎。

嚴格說來,蘇聯援助中國,根本目的在於控制中國,蘇聯與美國冷戰對抗,在全球爭奪地盤,蘇聯幻想控制中國內政外交,使中國成為其全球霸權戰略的一顆棋子。

而中國作為大國,奉行獨立自主政策,且經過一五計劃發展,中國實力獲得增長,這也是我們拒絕蘇聯的底氣,對此,蘇聯雖有不滿,也無可奈何,未敢像對付東歐小國捷克、匈牙利那樣出兵干涉,只能在惱怒之下撤走在華全部專家,撕毀數以百計的合同書和合作項目了事。

從1960年起,中蘇關係逐漸冷淡,1969年蘇軍挑起珍寶島武裝衝突,蘇聯在中國邊境增兵百萬,威脅中國安全。另外,蘇聯控制中國不成,選擇和扶持了越南充當遏制中國的棋子。

對越還擊戰發生前,為防蘇聯使壞,中國做了哪些深謀遠慮的部署?

圖注:1979年中國領導人鄧小平訪美與卡特總統在一起

越南背後有蘇聯撐腰,因此武力教訓越南,中國方面最大的擔心就是蘇聯會不會有強烈反應,但分析認為,風險無非是大、中、小。

大的風險牽涉到蘇聯戰略重點轉移,蘇聯戰略重點在西方,四分之三強兵力佈置在歐洲,而在中蘇、中蒙邊境部署的54個師,沒有1個是戰時滿員師,很多是隻有4000人左右的架子師,實際兵力大約43萬人。如果大規模向中國進攻,要從歐洲調人,來不及,我們行動時間不長,不打持久戰,基於此,大風險可以排除。

對越還擊戰發生前,為防蘇聯使壞,中國做了哪些深謀遠慮的部署?

圖注:冷戰時期美蘇爭霸,蘇聯的戰略重點在歐洲,圖為蘇聯駐東德部隊在進行武器戰備檢查

中等風險,分析認為也可以排除,但要立足於中等風險。所謂中等風險,或在東北,或在新疆,向我進攻,中等風險起碼得兩個集團軍,至少10個滿員師,這對蘇聯同樣十分困難,中蘇邊界不論東端還是西端,都是人跡罕至的高寒地區,每年二三月份大雪瀰漫,氣溫零下30~40℃,幾十萬人和裝備在這種情況下集結開進不可想象,真打起來後勤供應很容易出問題,所以也排除了中等規模進攻的可能。

對越還擊戰發生前,為防蘇聯使壞,中國做了哪些深謀遠慮的部署?

圖注:對越自衛反擊戰參戰部隊向前線進發

但為了以防萬一,中國北方的瀋陽軍區、北京軍區、蘭州軍區和新疆軍區部隊都進入一級戰備,做好應對蘇聯中等規模入侵的準備,目的就是防止蘇聯在絕境下出險招。

還要準備小一點的風險,特別是在新疆,在邊界上哪個薄弱的地方打一下。

後來事實證明,蘇聯連小的反應都沒有,道理很簡單,我們擔心打仗的時候後方發生問題,蘇聯一樣,也有後方問題,它與美國在歐洲對峙,如果在東邊向中國開戰,蘇聯掂量得很清楚,戰略重點在歐洲,不可能為了拉越南一把而與中國交戰,這也就說明蘇聯跟越南走到一起是為了互相索取,誰都沒真心為對方著想,這樣的關係也就註定了在緊要關頭當然是各顧各,蘇聯不會為越南火中取栗。

當然,中國方面在中蘇邊境的新疆方向和東北方向作出的嚴陣以待的部署也是讓蘇聯不敢輕舉妄動的重要原因,讓蘇聯不得不考慮為越南兩肋插刀需要付出的沉重代價。

更多精彩,請關注兵工科技微信公眾號(微信ID:binggongkej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