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迷信生活指南


當代迷信生活指南


illustration by kate pugsley

總體而言,經歷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浪潮洗禮,當代青年已經不太相信老一套的人生箴言與心靈雞湯了。

“愛拼才會贏”“努力改變命運”“風雨過後有彩虹”等等說辭,戳不中當代青年的痛點——反正辛辛苦苦幾千年,還湊不夠范冰冰一筆偷稅罰款的數目。


當代迷信生活指南



“結婚改變命運”也不是沒考慮過。但比起出門相親,挖空心思地討有錢人喜歡,大多當代青年還是更願意趟在家裡的沙發上,一邊傻笑著,一邊吃垃圾食品看垃圾綜藝。


當代迷信生活指南


當代青年鐘意的成功故事是這樣的:在某個不想上班的清晨,父母突然向自己公開億萬富豪的身份。從此以後,只需要安安心心地繼承億萬家產,享受奢華生活即可。


當代迷信生活指南


然而,富二代名額太少了,想要成功的人卻太多了。於是,為了爭取這為數不多天降橫財的機會,當代青年人把扭轉命運的希望寄託在迷信上頭。

當代迷信不同於古代迷信。古代迷信太苦了,每天動不動就得拜上一兩個鐘頭的佛,手抄經書修身養性,初一十五還得吃全素——當代青年哪裡吃得了這種苦。

當代青年的迷信,講究便捷輕鬆。儀式一定要便捷,動作一定要輕鬆。因為除了唸經禮佛以外,當代青年的生命還有許多重要的事情:比如刷微博,比如刷豆瓣,比如刷知乎,再比如刷朋友圈——這麼多的大事等著我,哪有閒工夫去認認真真搞迷信?隨便弄弄得了。

畢竟,對能否改變命運這件事,其實當代青年們也沒那麼上心。

當代青年迷信的一天,從清晨起床那刻開始。

頂著惺忪的睡眼,先在朋友圈裡吼一嗓子:星期三,請對我好一點。


當代迷信生活指南


當代青年往往以為自己乃天選之人,隨隨便便說句話,就能傳到上帝耳朵裡去。所以他們很愛偷偷摸摸禱告,祈禱一月、三月、十月,祈禱週一、週三、週五,祈禱2017年、2018年、2019年……對自己好一點。

禱告很少應驗,不過當代青年往往樂此不疲。

他們堅信心誠則靈。

發完朋友圈後,已經來不及吃早飯了。匆匆忙忙來到公交站,前頭已然大排長龍。很明顯,因為交通堵塞,公交車再一次來晚了。

低頭看看手機,即將迎來本月的又一次遲到。

當代青年開始一天中的第二次迷信。靜靜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裝作雲淡風輕模樣,在心中開始倒數30秒。

江湖盛傳公交迷信:心裡越急,車來得越慢;情緒越放鬆,車子反而來得越快。

因此,哪怕心裡已經急得著了火,在面子上,也要盡力放鬆。

30秒倒數完畢,當代青年睜開眼睛——車還是沒來。

不出意料,當代青年遲到了。本想靜悄悄潛入辦公室,不料因為老闆因為堵車,恰好在正門口與你相遇。

一大早就不走運。當代青年悻悻地在工位上坐下,翻開手機,開始閱讀星座運勢——不出所料,自己正在水逆。

一切都make sense了,當代青年恍然大悟。這個星座公眾號很準,特別是預料倒黴事的時候,總能說個八九不離十。


當代迷信生活指南


當代青年咬緊牙關,決定向水逆作出抗爭。於是翻開微博,轉發了一條楊超越。

轉發過後,你突然覺得自己有點兒可憐,怎麼能把人生的希望寄託在楊超越身上呢——她已然過氣了。於是緊跟熱點,又轉發了一下信小呆。


當代迷信生活指南


當代青年這才放心下來。覺得自己似乎已金鐘罩加身,再也無懼水逆的淫威了。

於是當代青年心安理得地刷起微博來。並順手轉發了幾條營銷大V抽獎送iphone xs的微博,做起天上掉餡餅的美夢。

這下應該有戲。當代青年尋思,隔三差五就要轉發楊超越,總該起點兒作用吧?

正想著,突然感覺背脊有點兒發涼。當代青年回頭一瞅,主管冷冰冰的眼神正從自己臉上掃過。

“我們這兒不養閒人。”

當代青年唯唯諾諾地道歉,可算打發走了上司。瘟神一走,你越想越氣,立馬打開手機,跑去楊超越微博下頭罵了一句:

“什麼爛東西,一點用都沒有!”

把所有的壞事都歸結到別人和水逆頭上,乃是當代青年自我修行必不可少的一課。


當代迷信生活指南


如此渾渾噩噩一天,可算熬到下班了。

當代青年去便利店買盒飯——這也是權宜之計,物價漲得有點兇,

外賣太燒錢,不如盒飯物美價廉。

當然裡頭的肉片分量似乎也少了一點。

結賬要排隊。兩列隊伍,當代青年數了數,選擇人數少的那排。誰知前頭沒結兩人,服務員打開了旁邊那臺收款機。

“這邊也能結賬啊。”

當代青年來不及反應,幾個眼尖手快的已竄了過去。當代青年一愣,想起著名的排隊定律:

排隊定律一、無論你選擇了什麼隊伍,排隊速度總會莫名其妙地慢下來。

排隊定律二、一旦你選擇換隊伍,你之前的隊伍總會莫名其妙地快起來。

當代青年追悔莫及,暗念:看來以後還是要相信科學。


當代迷信生活指南


看不容易到你了。微信一掃,發現便宜了6毛。

當代青年頓時心花怒放,看來水逆已經結束了,馬上就有無窮無盡的好運氣滾滾而來。

拎著盒飯回到出租屋,打開電腦,繼續追昨晚看到十二點的韓劇。

劇裡的男女主人公已漸入佳境。你一個人埋頭吃盒飯,男主人公正一臉親暱地為女主角佈置烤肉。

看到這裡,戀愛的衝動在當代青年的胸中油然而生。然而想看的劇集堆積成山,當代青年沒有出門的打算。於是不緊不慢地掏出手機,轉發了一條周立波的微博。

周立波保佑桃花連連。


當代迷信生活指南


想了片刻,怕威力不夠,於是又在朋友圈發了一次。

五分鐘過去,有了一個贊。

不知不覺又刷劇到了十二點多,想到明天還得早起上班,當代青年就覺得頭痛,嘆了口氣,想:什麼時候才能暴富,過上混吃等死的神仙日子啊。

一天即將結束。為前程光明著想,當代青年決定完成每天必修的晚課——轉發一條靈驗的錦鯉。


當代迷信生活指南


當代青年翻遍微博,從諸多的營銷號中找到一條轉發熱度最高的錦鯉。

“很靈驗!轉發過後馬上收到男朋友的紅包!”

“不可思議!半個小時爸媽就同意我去看愛豆的演唱會了!”

看得人心癢難耐。當代青年立馬跟發轉發,配以評論:希望明天能暴富。

殊不知。最終暴富的,就只有營銷號這個始作俑者而已。如今的營銷號也太好賺錢了,段子不用寫,照片不用拍,直接po上一條錦鯉,照樣有無數的當代青年捧臭腳。

忙完一天,當代青年終於可以安心睡去了。

對一步一個腳印的成功,當代青年總是嗤之以鼻。暴富才是他們畢生不懈的追求。自然,這個夢想最可能成真的地方,不是微博或朋友圈,而是夢裡。


當代迷信生活指南


星盤、錦鯉、楊超越、周立波、信小呆的傳說裡,凝聚的是當代青年對躺贏的殷切向往——在他們看來,自己沒什麼做得不對的,距人生巔峰,其實差的就是上帝開的那扇窗而已。

階層固化有沒有成真,尚未有定論。但某些當代青年的腦子,怕是已固化成一鍋隔夜冷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