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理論基礎是成於戰國時期的《黃帝內經》,爲什麼幾千年來沒有人質疑過這個理論?

邱思民


因為在中國古代的思想環境下,是以崇拜古代為主的,在面對前人留下的東西的時候,古人缺少足夠的質疑精神。

應該說,無論在人類文化在哪個階段,人們總是對古代充滿了敬意。就像孩子們在開始學習的時候,總是對父母或者老師充滿了盲目的相信,甚至會認為“我爸爸是最厲害的。” 人類在最初的文化當中也充滿了這樣的情結,對於我們的祖先,或者我們繼承的文化對象充滿了盲目的崇拜。比如中國古代認為“天不生孔子,萬古如長夜。” 中世紀的歐洲重新發現希臘羅馬文化之後,因為亞里士多德就是最偉大最正確的大哲學家“the Philosopher”,是一切思想與科學見解的準繩。

所以缺少質疑精神,在某個時代看來並不是特別嚴重的事情。但如果整個文化系統當中都缺少質疑精神,那就變得非常可怕了。就像中國社會一直處於治亂循環一樣,梁啟超在清朝300年學術史當中就指出中國的學術思想其實也都是即使有創新,也都只能打著孔子的旗號而進行。比如像明朝的思想家李贄,因為公開批評孔子,成為“名教罪人”為整個社會所不容,最後被判處死刑。

傳統中醫對於《黃帝內經》的盲目崇拜,其實也只是崇古情結的一部分,這種崇古情結阻礙了人們去質疑它,從而就難以獲得發展。尤其是當現代人(清末以來)接觸到了(正在轉型中的)西方醫學之後,非但沒有借鑑西方醫學之長(除了極少數人,但被中醫界排斥),反而把崇古情結髮揮到了極致,拒絕承認醫學的基礎是對現實人體的研究,打著文化特殊性的旗號,拒絕承認錯誤,從而也就拒絕改進。在這種情況之下,古人無可奈何的錯誤,就變成了現代人堅決維護的迷信了。

西方醫學為什麼能夠發生轉型成為現代醫學呢?因為在西方哲學中,其實從古希臘以來就有質疑的傳統。當中世紀重新學習希臘哲學,度過了最初的“小學生”“仰視”階段之後,有了足夠的知識積累,理解了希臘哲學質疑精神的內核,從而開始了對於自然界的重新探索,文化的整體也發生了轉型。從最初的單純學習者變成了開拓者,從而使知識積累越來越迅速。反過來再看中國文化,因為缺少這種質疑精神,沒能擺脫“小學生心態”,也就不可能誕生以質疑前人、獨立探索為基礎的現代科學。

有趣的是,《黃帝內經》的題目和內容也是這種“盲目崇古”現象的一部分。多數學者認為,《黃帝內經》成書於春秋戰國至兩漢之間,它不是一部系統著作,而是多人作品的彙編結果。之所以託名“黃帝”,正是因為古人特別崇拜“鳥生魚湯”,黃帝更是被認為是中華人文始祖。《淮南子·修務訓》就指出“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賤今,故為道者必託之於神農、黃帝而後能入說”。某人把自己的作品署名為某名人作品,借名人效應而傳世,這種做法在歷史上很常見。

可是翻開《黃帝內經》,“黃帝”“岐伯”“少師”“伯高”等人依然是“崇古而賤今”的。他們動輒宣稱“上古”之人如何如何,“中古”之人如何如何,“今時之人”如何如何,越古老的越是完美養生從而長壽不生病的。也就是說,“黃帝”本人認為他所處的時代已經敗壞而不完美了,所採用治療手段也是低下低效的,至於養生之道早已廢棄。

我們可以從中推測知道,“黃帝”等人已經發現,他們所處的時代,醫生們(巫醫們)治療疾病的手段並不高明,人們的健康狀況、平均壽命,都堪憂。所以他們才夢想“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對應的現實正是”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黃帝”們的夢想是提高健康狀況和平均壽命,但在那個時候,人們對自然和人類自身的認識水平是很低的(千萬不要被其中動輒談起天地、道德、四時、日月等話題給騙了,這些認識水平同樣低下,錯訛甚多),這些目標註定是達不到的。東西方皆是如此,其證據就是東西方古代帝王家的子女成年率、平均壽命都很低。

只有當近現代科學誕生之後,在科學思維的幫助下,醫學家們才逐漸認識既往醫學認識和手段存在極大缺陷,整體都可疑,從而逐步拋棄了古代錯誤,形成了現代醫學。我們面對的其實並不是中西醫對立,西方古代醫學同樣帶有濃厚的巫醫色彩,而是古代醫學和現代醫學的更新換代,整體模式的顛覆和替換。學會質疑,我們才能擺脫中華文化裡持續幾千年的盲目崇拜古代的錯誤思維,解放思想,糾正錯誤,邁向現代化。


松鼠老孫


戰國時代的《黃帝內經》是中醫學的理論基礎……

這句話本身是有問題的。

既然講科學證據,我們就來掰扯掰扯考古證據。

任何學科的發展,都會經歷從簡單到複雜的過程。

那麼,單從對經絡的論述去著眼,長沙馬王堆漢墓的伴隨墓葬出土了《陰陽十一脈灸經》和《足臂十一脈灸經》兩冊竹簡。而《黃帝內經》有“十二正經”、“奇經八脈”、“絡脈”、“皮部”等一整套經絡理論,比這兩本漢簡要複雜的多。本著憑證據,有一說一的理念,保守一點說:至少從目前掌握的文物來看,《黃帝內經》的成書年代不應早於西漢馬王堆漢墓所處的年代。

而班昭《漢書 藝文志》又記載了“《黃帝內經》、《黃帝外經》、《白氏內經》、《白氏外經》、《旁篇》”等一堆列出了名字的和沒列出名字的醫書。

所以,《黃帝內經》的成書年代,不應晚於《漢書》的成書年代。

當然,《黃帝內經》本身的屬性是“醫學論文集”,就好像現在的醫學學術期刊、雜誌。不能排除隨著時間的推移,《黃帝內經》的內容有所變動、增減。

當然了,要是有槓精非得說:萬一是《黃帝內經》已經存世,只不過是沒被埋進馬王堆墓裡去。那我也沒辦法。我當然也樂意中醫的歷史更久遠一點,但是,要抬槓,請拿出證據來。

所以,綜上所述,題主錯在“戰國時代”四個字上,這個缺乏直接證據啊!🤔



直江愛


我來說說西醫和中醫的真正區別,兩種醫學都像是金字塔,只不過建的順序不同,中醫是高屋建瓴,從上往下。西醫是打地基,從下往上。所以中醫居高臨下,站在高處看到的風景和境界自然不同,所以由上古確立的理論往下各分科分支發展,越研究深入,也就越龐雜。西醫近百年來摸爬滾打,從實驗,解剖,分子,化學等等最為細緻的領域入手,由小而大,在金字塔也就是從最大面積的底面地基開始建起,一步一步往系統整體歸納綜合。

然而中醫的問題在於從高往下,缺乏實際檢驗,容易一腳踩空,因為單從理論出發到實踐還是有一定距離。西醫的問題在於從細博雜到系統整體的過程容易失去方向,因為沒有高屋建瓴的核心理論指導,所以西醫也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就好比從地基打起有可能打成金字塔,也有可能打成圓柱長方體等。

但是,我覺得其實這兩種醫學其實很有可能是同一個金字塔,只是在從上到下和從下到上之間缺乏一個溝通的鏈接點,導致如今還沒法形成一個完美的金字塔,所以在醫學領域研究人員應該致力於金字塔中間的這段空白,聯合中西醫一起為人類的健康事業作出貢獻。


羇旅o狂客


因為古人沒那麼無恥,知道自己有幾斤兩更不會像現代人自私無恥黑心自己學不會學不了就扣帽子黑這不科學的封建的扣一堆帽子。以前成書很難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的驗證,不是現代人寫書東湊湊西湊湊而成一篇文章。就可以沽名釣譽。《黃帝內經》被封為經典,經歷過5000年的驗證。有能力學通的幾億人中才有一個。像現代學中的高等數學,空間學,相對論,量子力學。也沒有幾個人能學的通的,但沒有人敢扣帽子黑。還不是我們的老祖宗好欺負善良好欺負。如果你認為現代醫學很牛逼的。來一場公平的醫術比試。用醫療效果和事實說話還不是無恥的詭辯術。小生不才,才剛好摸到個門。誰不到先師億份之一醫術。但也醫救過不少人


行者-遊離滴心


中醫的理論,你怎麼肯定從來沒有人質疑過?我印象中的幾個大家名人像魯迅,胡適等都曾經有質疑,只是當時沒有現在互聯網這麼發達,信息傳播太慢,太窄,只有少數人知道有人質疑,還有很多人質疑,沒有像有這個平臺,這麼方便,只能口頭說些質疑的話而不了了之,還有古代直至西醫尚未傳入中國之前,中國科技太落後了,沒辦法檢驗中醫真偽,先民直至今天仍有人愚昧無知,不會質疑,迷信思想根深蒂固,不敢質疑,中醫是巫術,跳大神,迷信的人不敢質疑,現代科學這麼發達了,可以檢驗中醫的真偽了,現代醫學也這麼發達了,相比之下,顯得中醫更無用了,加上有互聯網,信息使播飛速,當然顯得現在突然冒出這麼多人質疑中醫,否定中醫,也恰恰是中醫該退出醫學的歷史舞臺了,僅剩下幾個可憐蟲仍死死抱緊中醫老祖宗在掙扎,在吶喊,在呻吟


天馬行空80476


這就好笑了,黃帝內經是哲學,或者說黃帝內經是哲學的運用。怎麼質疑呢?既然已經騎馬了,還要找馬不成。你看見基督徒質疑耶穌的嗎?你看見過科學家質疑科學的嗎?馬克思說他的座右銘是懷疑一切,既然懷疑一切又寫資本論幹什麼?羅素也號稱聰明蛋,也是懷疑一切,可還是得吧得吧說了不少廢話。佛陀說法49年,可是佛陀說他什麼也沒有說。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還有老子,從來不想說什麼,因為老子主張不言之教。後來老子過函谷關,被關守擋住,被逼無奈寫了五千字的道德經。

懷疑精神是好的,大道至簡,真傳一句話 ,假傳萬卷書。你看是不是應該先懷疑那些著作等身的,像科學,哲學,都是比磚頭厚的大部頭。這些才是最應該懷疑的


眾妙之門


皇帝內經怎麼會有錯誤,你能質疑什麼?那是中醫的祖宗,寫成之時就是巔峰之作,後人無法超越,被所有中醫頂禮膜拜!不客氣的說,這是神人所做,神的意志蒙被質疑嗎?再者說,你質疑的那些是錯誤嗎?要辨證的看問題,你現在說它是錯誤,也許幾千年後科學發展了,會發現這些都不是錯誤,那是前人大智慧的產物,不是你能理解的!況且它是民族的智慧結晶,你們這些崇洋媚外的漢奸就知道說西方的好,把老祖宗留的這點東西都糟踐了。人家外國人都一直研究,都想從裡面找出治病救人的精華,你們就不能好好虛心的學習研究嗎?


長春的冬季


這件事是有歷史原因的,在東周到清末的漫長時間裡,中國一直是以文學和管理學見長的國家,社會階層分為士農工商,技術人員社會地位低下,所以基本上有天份的人都去做官或者務農,導致醫學人才凋零,成名者有數。第二,中國在清末才引進現代科學,在清末之前中醫的對世界的認識方法(樸素唯物主義)同時也是社會上影響非常大的世界觀。所以社會上大多數人能理解和接受這種世界觀,自然很少人去質疑。而清末引進科學之後,民國政府又大力學習和發展西醫(這是對的,誰當政都得這麼做),中醫界自己又沒走出什麼發動變革的領軍人物,所以中醫錯失了大變革的好機會。第三,有人說中國文化就是一味老祖宗好,不接受新事物,導致中醫不行了的。我不同意這個觀點,中國文化一向是非常能接受新事物,而且同化新事物的。這是中國幾次亡國不滅種的原因所在。現在我們生活中很多細節都是接受外來新事物的結果,比如衣服(我們的傳統服飾是長袍大袖,據說還是開襠褲的),床(我們傳統是睡地下的),頭髮(我們傳統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輕易拋棄,男人也一生留長髮的)。現在各醫科大學也在做中醫藥的現代化和標準化,很有成績,尤其是中成藥很多都非常好,西醫也很喜歡用。社會是發展變革的,只有變化才是永恆的,一味說中醫理論已經在高峰,不需要改變的有如下幾種人:1診所的野醫生,為了經濟利益愚昧民眾,鼓吹自己能治各種疑難雜症,學的也是祖傳秘方,當然得祖宗的最好,要不他的謊言就不圓了。2不明真相的普通群眾,被民間中醫洗腦,被各電臺裡的廣告洗腦,還科學精神不足,導致別人說什麼信什麼。3民粹主義者,我們要愛國,要保護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文化,但民粹主義是很危險的,還好民粹主義不是社會主流。


leo29902368


1,是否有人質疑。肯定有人質疑。任何東西都會有人質疑。包括日心說,牛頓力學,相對論,進化論,量子力學。任何一個學說出來以後都會有一大幫人質疑,甚至抗議,進行人身攻擊。歷史上所有看過黃帝內經的醫家都會去質疑,去驗證,他們不相信裡面說的內容是對的,然而從醫學臨床經驗得到的結果大部分卻和黃帝內經相同。所以黃帝內經才會被保存那麼多年,奉為經典。因為黃帝內經本身就是臨床醫學的歸納和總結。所以題主說的這個問題本身就不成立。

2,你說懷疑,懷疑它什麼?你懷疑它說的早睡早起?那你就天天熬夜試試,你懷疑它說的保精養身之道?那你就天天做或者擼試試?它說不能縱慾,你就縱慾試試。你是懷疑它是春生夏長還是秋收冬藏?還是懷疑腎不主骨,不好好保護腎,保證你老的比誰都快,骨頭受傷去醫院,骨科醫生會叫你禁慾的。戒色吧幾百萬的人,都因為擼太多產生各種問題,有空去看看吧。肝不開竅於目?為什麼魚肝油對夜盲症那麼有效果?懷疑它不治已病治未病?現在多少人處於亞健康狀態?去醫院檢查,能看出什麼來?99%完全看不出什麼症狀來。亞健康就是病的開始狀態,一開始不治療等到成形了你再去,那不就完了?治未病第一是沒有病你去預防疾病的發生,包括日常生活防寒保暖等和醫療措施“種豆”“打疫苗”等等。第二是,在亞健康狀態的發現和治療。並不是像人們說的,沒病治什麼?或者治不好病。懷疑總得找到懷疑點和懷疑的依據吧?是否把其中的意思理解通透。讀了幾遍。是知道大概意思呢還是熟讀全文,銘記於心,甚至倒背如流,真正理解它在說什麼?有的人估計連字都識不全就在這說三道四了。你沒有完全理解它你就沒有懷疑它的權力。真的是那句話,奈何以至微至精之道,傳以至下至淺之人。十年,沒有個十年你是無法真正理解黃帝內經的。越是深入你會發現你越膚淺。古人的智慧不是你我這等凡夫俗子所能參透的。


讀書思考筆記


這位仁兄此問甚是有趣,把一群中醫粉都打成了厚古薄今、遵經崇典、守舊因循、不思進取之輩了。那麼,可否反問“閣下從何處來?到哪裡去?是穿越所來乎?咋就確定幾千年來沒人質疑過呢?”

依照現今之基礎認識,理論來源於實踐反過來又指導於實踐,假設《內經》所言不靠譜,後人用之於臨證也必定是大開殺戒了,當此i之際,何疑之無?若是明知其非而頑暝固執,估計中醫也活不到現在了吧!……

“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這是最起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