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的接听原理,接收分为三个过程

手机接收过程可分为三个过程:

(1)高频处理过程;

(2)中频处理过程;

(3)音频处理过程。

所谓高频处理过程:就是负责放大和滤波,然后把放大或滤波后的信号处理成中频信号供中频处理部分使用,这个高频变为中频的技术革新称为混频。

混频其实就是一道减法题,接收的频率,虽然很高,但减掉一部分就变低了。如果说被减数是接收高频的话,那么减数就是由手机的频率合成器提供的叫做本振信号。差频的频率就叫中频。

手机的接听原理,接收分为三个过程

减数可以比被减数大,也可以比被减数小。

已知接收的高频为925~960MHZ:中频为400MHZ;那么本振信号是多少?

1.设本振信号为减数,接收高频为被减数,已知中频为差。那么本振信号=高频-已知中频

即为:(925~960)MHZ-400MHZ=(525~560)MHZ

2.设本振信号为未知被减数,高频为减数,已知中频为差。那么本振信号=高频+已知中频

即为:(925~960)MHZ+400MHZ=(1325~1360)MHZ

本振信号有两种:一种是高本振,比接收频率高的本振。另一种是低本振,比接收频率低的本振。

手机的接听原理,接收分为三个过程

由于双频手机即有900MHZ(概数),也有1800MHZ。为了节约成本,很多手机在900MHZ部分使用高本振,在1800MHZ部分使用低本振。假若都是使用高本振或低本振的话:频率合成器的变化范围至少是900MHZ,;假若在900MHZ部分使用高本振,在1800MHZ部分使用低本振,频率合成器的输出变化范围就相对很小。举例说明:

V998的中频是400MHZ,其在900MHZ时使用高本振,其本振频率为1325~1360MHZ:V998在1800MHZ时使用低本振,其本振频率为:1405MHZ~1480MHZ

处理成中频信号以后,就由中频处理部分来完成了。中频部分要完成放大,滤波,下变频为音频送音频处理。

手机的接听原理,接收分为三个过程

不同的手机中频是不一样的,甚至有的手机中频为零,称为零中频。零中频的手机诺基亚采用的比较多,那么在零中频的手机中,本振信号等于高频信号。有的手机的本振是远有于高频的,为了保持零中频,采用了分频技术。即本振信号除以2便是2分频,除以3便是分频。从而使得本振和高频相等,中频为零。有的手机的中频部分为一中频和二中频,那么一中频的产生是高频减去一本振;二中频就是一中频减去二本振。那么一本振和二本振有什么区别呢?

有手机中,中频是相对固定的一个值,但接收的高频是不固定的,因它在一个范围内是不固定的,主要取决于基站,基站分配给你什么频率,你就使用什么频率。那也就是说,本振也就会相应变化。但二本振是相对固定的,主要是因为一中频不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