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金庸;再見,江湖

武俠小

再見,金庸;再見,江湖

說泰斗金庸先生今天下午在香港逝世,享年94歲。

對於我們這些老先生的忠實讀者而言,紀念他的最好方式,也許是酹一壺酒,翻開一本金庸小說,再次進入老先生筆下那獨具魅力的武俠世界。再見,金庸;再見,江湖。

再見,金庸;再見,江湖

金庸本名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生於浙江海寧,1948年移居香港, 金庸是新派武俠小說最傑出的代表作家,香港著名的政論家、企業家、報人,與黃霑、蔡瀾、倪匡並稱“香港四大才子”。

再見,金庸;再見,江湖

從20世紀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金庸共寫武俠小說15部,取其中14部作品名稱的字首,可概括為“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外加一部《越女劍》。“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武俠小說。”

或許在現代人的意識觀裡,金庸永遠是抹不掉的一個任務,或多或少都看過他寫的十多部小說,他和古龍是武俠小說的“絕代雙驕”

再見,金庸;再見,江湖

63年前從金庸開始在報紙上連載武俠小說開始,從此創造了一個他人無法企及的新派武俠小說高峰。“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創作的武俠小說已經在華語讀者群中流行了半個世紀。

今年,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首次被譯成英文出版,第一卷《英雄誕生》(A Hero Born)上市以來已連續加印多次。這本標價14.99英鎊、封面繪著一隻展開的黑色翅膀的奇幻小說已經引起了西方讀者的興趣。

再見,金庸;再見,江湖

無論如何,集作家、編劇、報人、學者、社會活動家等多種身份於一身的金庸,在中國文化史上早已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甚至連“金庸”這兩個字,都已經成為一個特定的文化標籤被廣泛流傳。

於我們這些老先生的忠實讀者而言,紀念他的最好方式,也許是酹一壺酒,翻開一本金庸小說,再次進入老先生筆下那獨具魅力的武俠世界。

再見,金庸;

再見,江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