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公益」讓志願服務成爲一種生活方式

「微公益」让志愿服务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濮陽市地處河南省東北部,豫魯冀三省交界,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濮陽文化底蘊厚重,是“顓頊遺都”、“帝舜故里”、“華夏龍都”。濮陽雜技享譽中外,是“中國雜技之鄉”。

「微公益」让志愿服务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近年來,濮陽市把志願服務作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打造道德建設高地的重要抓手,著力在推進志願服務制度化、常態化上下功夫,取得了明顯成效。中央文明辦四次在濮陽市舉行志願服務活動啟動儀式;濮陽市四次在全國志願服務經驗交流會上作典型發言和交流經驗;濮陽市志願服務聯合會被命名為全國最佳志願服務組織。目前,全市23萬餘名志願者、1000餘個志願服務隊常年活躍在濮陽的大街小巷、社區、農村,活躍在每一個有需要的地方。他們每年參與志願服務時間累積300多萬小時,用愛心溫暖著這座城市,也使志願服務成為濮陽最閃亮的名片。

「微公益」让志愿服务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資料圖)

1加強組織領導 構建立體化、多層次、全方位的志願服務組織體系

強化組織領導。濮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志願服務工作,是河南省最早註冊成立市志願服務聯合會的城市。健全縣(市直、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志願服務協調組織和志願服務聯合會(協會),組建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民間組織四類學雷鋒志願服務隊伍,構建了“四縱四橫”志願服務組織網絡,使志願服務工作在不同層級、不同領域形成全方位覆蓋。

加強陣地建設。通過爭取中國志願服務基金會資金、財政投入、民間募集等各種形式,籌集資金近千萬元,高標準建設了10個志願服務總站;在城區82個社區、全市618個文明單位、58個文明鄉鎮和15個示範村建設了志願服務站;在公用事業、衛生等30多個行業和行政服務中心、人民醫院等100多個窗口建設了“文明使者”志願服務站,全市逐步形成了網絡化、全覆蓋的志願服務管理平臺。

規範註冊管理。濮陽在河南省率先開發志願服務網、志願服務註冊記錄系統,建立全市統一的志願服務註冊記錄制度,實現對志願者身份資料、服務時數、培訓教育、星級認定等核心業務流程電子化管理。完善志願服務招募註冊制度,規範了志願者招募的標準、條件和流程,逐步健全經常性招募與應急性招募相結合、社會化招募和組織化招募並舉的招募機制。推行志願服務“愛心銀行”存取制度,積極探索志願者激勵回饋新模式。

「微公益」让志愿服务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資料圖)

2強化活動引導 推進志願服務常態化、生活化

發揮黨員引領作用。以城區82個社區志願服務站為依託,建立社區“奉獻園”,健全定點奉獻、定時奉獻、定項目奉獻制度,積極引導市直各級各單位黨組織與城區每個社區進行對接,組織黨團員志願者到社區報到,每週六到社區開展扶弱幫困、便民利民、精神生活、治安穩定、環境保護五大類“奉獻愛心”活動,促進了黨員志願服務常態化。緊扣群眾需求,開展“萬名黨員幹部回千村認領微心願”活動,把收集的群眾難點熱點問題分解成“微心願”,充分整合黨員“微力量”,圓夢群眾“微心願”,以實際行動向社會傳遞正能量,樹立共產黨員良好形象。

推進社區志願服務。把空巢老人、農民工、殘疾人、留守兒童等作為服務重點,開展“鄰里守望”志願服務活動,明確服務流程,有針對性地組織家政服務、文體教育、心理疏導、醫療保健、法律服務等居民所需的志願服務活動。目前,全市有3500餘名空巢老人、780餘名殘疾人、4000餘名農民工、15000餘名留守兒童得到了經常性的關愛幫扶。

推進農村志願服務。組織城區志願服務隊伍,深入農村開展健康直通車、信息直通車、科技直通車、文化直通車等農村志願服務活動。僅去年一年,就組織文藝志願者送戲下鄉476場,為農民義寫春聯1萬餘幅、拍攝全家福1萬餘張;組織科技志願者開展“千名科技人員包千村”行動,發放資料5萬餘份,扶持致富項目2300多個;組織醫療衛生服務團巡迴義診100餘次,服務農民2萬餘人次,完成手術194例,發放宣傳資料5萬餘冊。打造農村志願服務亮點,在58個文明鄉鎮和15個示範村全部成立志願服務隊,開展“三關愛”、民事調解、文體活動、清潔家園志願服務活動,著力打造美麗鄉村建設新亮點。

開展全民公益活動。推進“全民志願、月行一善”,確定每月最後一個星期六為“全民公益日”, 每月一個活動主題,謀劃了36個常態化志願服務項目和180個選擇性志願服務項目,引導機關單位、社區、農村、學校、企業、家庭,按不同群體特點與需求,開展多種形式的公益活動。目前濮陽市已組織全民公益活動12次,做到了月有專題、周有活動。創新公益活動方式,推出“友善牆”“心願牆”“愛心小屋”“待用快餐”等公益服務項目,給更多善人善心善舉善行搭建平臺,讓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內心充滿溫暖。

濮陽已經形成了“人人做公益”的生動局面,實現了志願服務活動的具體化和生活化,志願服務真正融入到濮陽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

「微公益」让志愿服务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資料圖)

3加強示範引領 推動形成“做好事、長好心、當好人、有好報”的濃厚氛圍

培育活動品牌。

圍繞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精心設計、重點培育了一批常態化志願服務項目,愛週六、文明交通勸導、老李熱線、“送光明”等30餘個志願服務項目,已成為具有廣泛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品牌項目。“愛週六”志願服務項目被表彰為全國最佳志願服務項目,文明交通引導志願服務項目等被表彰為河南省優秀志願服務項目。對民間公益服務組織進行引導扶持和資金支持,“益點愛”助學、“舞之韻”文藝活動、唐小宮隨手公益、楊再華社區巡防等一大批民間志願服務亮麗品牌脫穎而出。

推舉先進典型。近年來,濮陽市培育推舉了一大批富有濮陽特色的雷鋒式先進集體和個人,2人被評為全國道德模範,3人被評為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48人榮登“中國好人榜”;“老李熱線”被表彰為全國學雷鋒志願服務示範崗;宋麗萍被命名為全國百名優秀志願者、全國首批十佳優秀共產黨員志願者、全國崗位學雷鋒最美人物;宋亞萍被命名為全國最美志願者;韋德華被命名為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

培育志願文化。在新聞媒體長期開設“學雷鋒,我行動”“德耀龍都”“濮陽好人”等專題專欄,利用宣傳欄、道德提示牌、電子大屏、公益廣告等,大力宣傳雷鋒式模範人物和優秀志願者的先進事蹟;連續5年開展學雷鋒志願服務宣傳月活動;將志願服務理念融入地域特色文化之中,創作反映道德模範、志願服務典型的小品小戲、微電影,通過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提升濮陽人的“精氣神”,營造出濃厚的志願服務社會氛圍,

“好人現象”日益放大, “做好事、長好心、當好人、有好報”在濮陽大地蔚然成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