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築——融在古民居優美韻律中的人文哲學

徽州在一些大的民居建築上,採用了大屋頂脊吻,這沿襲的是宋代官式營造法,大屋頂脊吻有正吻、蹲脊獸、垂脊吻、角戧獸、套獸等,除了裝飾需要,還附會了不少神話傳說。徽州民居是點、線、面的巧妙組合,而黛瓦、粉壁、馬頭牆這三者,應該是徽州古民居外部造型的三大特徵了。

徽派建築——融在古民居優美韻律中的人文哲學

這三大特徵,決定了徽州古民居有著強烈而獨特的審美視覺,初來乍到徽州的人,第一眼看過去,就會被徽州古民居的外在形象所吸引。人們常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而呈現在人們面前的徽州古民居,多隨地形自然起伏,遠遠望去,錯落有致、恢宏壯觀。而滿眼的黑白相間、光影交錯,更有一種強烈的、優美的韻律感。

徽派建築——融在古民居優美韻律中的人文哲學

那魚鱗似的灰瓦、高高的白牆,就是跳動的音符。在當地被稱作“五嶽朝天”的高低錯落的五疊牆或馬頭牆,以其藍的天際間,牆頭輪廓分明,空間層次豐富,給人的感覺就像簫或者是古箏奏出來的樂曲,餘韻悠長。

徽派建築——融在古民居優美韻律中的人文哲學

徽州古民居的外牆是用磚砌成的,表面塗抹白石灰,因為雨的侵蝕,原來潔白的石灰外牆慢慢成了灰色,青色小瓦也得墨黑起來,無形中增添了歲月的滄桑感。在整體色彩效上,

徽州古民居以黑、白、灰的層次變化,組成統一的建築色,顯得清新素雅。

徽派建築——融在古民居優美韻律中的人文哲學

而連成一片的黑白相間的古民居建築群,使人聯想到太極圖的陰陽魚,既單純得一目瞭然,又神秘得高深莫測,表現出歷史悠久的東方美學“道法自然”的文化底蘊。

徽派建築——融在古民居優美韻律中的人文哲學

徽州古民居在材質上的選擇,又加深了這種美學效果。在徽州,不管是普通民宅,還是富豪大院,一律以材質的自然美,營造出平易感、親切感,以及玄妙感。牆基上堆砌的青石或者麻石,質地鮮明,雕鑿方整;門樓、門罩、花窗上的磚雕不五色勾畫;桶扇、樑架的木雕也保留木質紋理的天然色澤;清水牆不添加任何塗料,處處顯示質樸美。

徽派建築——融在古民居優美韻律中的人文哲學

徽州古民居建築取材純粹為磚、木、石。材料本身也是有“性格”的。木料富有溫暖感,石塊具有粗重感,磚塊遵循的是規矩原則,水磨石具有光潔感。這些無生命的物質材料,經過技術和工藝的巧妙融合和處理,化為空間秩序和形式,顯示出豐富的美學意蘊。從深層次來說,徽州古民居在色調、材質上的選擇,體現的是老莊美學觀。

徽派建築——融在古民居優美韻律中的人文哲學

出自徽州的宋代理學大師朱熹說:

“大抵人之言,本自平易,而平易之中其旨無窮。”老莊追求平淡自、順應自然的美學理想,從理論上賦予道以美的屬性,並深深滲透在古民居建築藝術之中。

更多美麗中國特色,請點解“瞭解更多”獲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