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文化印記 溫州歷史上十大書院

#家鄉文化印記#溫州歷史上十大書院

周曉明(錫東刀客)

書院之名,始於唐代,盛於兩宋,歷時千年,遍佈全國。創辦者一般選山林名勝之地為院址,以儒家學說為教材,以“四書”、“五經”、詩賦、制藝為主要研習內容。其中不乏名師碩儒來主講,總而言之,書院是學派創立發展的重要載體,也是進行學術研究、文化交流和思想傳播的理想場所。眾所周知我國的白鹿、石鼓、睢陽、嶽麓為著名的四大書院。它曾對整個中國文化教育事業產生過巨大影響和一定的貢獻。

家鄉文化印記 溫州歷史上十大書院

朱熹親題“溪山第一”

溫州地處祖國東南,曾經因交通閉塞,又遠離中原,無論是文化和經濟均遠遠落後於中原諸省。但自從宋室南渡,定都臨安後,浙江卻一躍成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而溫州地區也相應地發展迅猛,各行各業都呈現蓬勃的發展勢頭,特別是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有了長足發展,書院也隨著其它行業的興盛而發展。據筆者不完全統計,在溫州歷史上曾擁有大大小小几十座書院,這對培養當地人才,濡養讀書風氣起到了推波助瀾的積極作用。筆者經過蒐集整理,通過比較其規模、影響力、名人效應、歷史悠久、人才培養成效等綜合考評,甄選出溫州歷史上十大書院,其排名僅按時間次序而定。

1.鵝峰書院

鵝峰書院的院址,即現在的蒼南縣橋墩小學。據《溫州市志》記載:“鵝峰書院在浙江溫州蒼南縣橋墩松山文昌嶼,創辦於宋鹹平(約988~1003)年間。在此期間所建的書院全國也僅十餘所,而地處橋墩松山的鵝峰書院即是其中的一所。

據有關學者考證,當時的鵝峰書院主要是為沒落帝王貴族開設辦學的,當時的讀書的對象也許並不多,但後來鵝峰書院卻成了當地傳授文化教育的重要搖籃。雖然至今尚找不到

從鵝峰書院培讀出來的知名文人,但在宋代後期的近百年時間裡整個松山地區卻文人輩出,據《溫州市志》記載:“……屬蒼南地方文科進士23人,狀元探花若干人,如黃中、黃石、林湜、韓演翁、柳夢周、林孟治、徐儼夫等等。”我想這和鵝峰書院在當時所開的讀書風氣是密不可分的。

家鄉文化印記 溫州歷史上十大書院

2.東山書院

東山書院其舊址在現今溫州市區的華蓋山,後世稱東山書院。明嘉靖年間曾毀於颱風,後由知府龔秉德重修,清雍正年間巡道芮復傳移建於城東南積穀山麓。據史載,王開祖在此講學時,從者數百人,當時兩程未出,宋學初興,王開祖倡導修己治人,發明經義,為永嘉道學首倡者。其學重教育,以為“學者國之大本,教者國之大務”。並重視歷史研究,見解高超,不同流俗,既重理論,尤重實踐,對後世的永嘉學派影響深遠。

3.仙岩書院

仙岩書院在今浙江省瑞安市仙岩(後遷湗村),南宋時期溫州大學者陳傅良,在此創辦“仙岩書院”。南宋淳熙間,陳傅良辭官歸裡,主持仙岩書院,制訂規約,授徒講學,學重“經世致用”。 反對性理空談,使浙南學風大盛,四方學子紛紛景從,尊他為止齋先生。其門生有蔡幼學、曹叔遠、木天駿、朱黼、錢文子等,均為當時名士。紹熙二年,理學家朱熹來仙岩訪陳,手書“溪山第一”、“東南鄒魯”。後來,蔡幼學、曹叔遠等曾主持過該書院,當時對整個浙南地區都有一定的影響力。

家鄉文化印記 溫州歷史上十大書院

4.

梅溪書院因一代狀元王十朋而聞名,它也是樂清最早、最著名的書院。元朝時,為紀念王十朋,官府在縣城九牛山下王忠文公祠內設梅溪書院,明朝隆慶年間曾重建。清朝雍正六年,縣令唐傳鉎把簫台山下的長春道院改建為梅溪書院,並延請徐炯文主持講席。嘉慶年間,林啟亨曾主講梅溪書院,林啟亨不屑於科舉八股,以篤學藏書被鄉里所推重。後瑞安名儒陳黼宸(字介石)也曾在梅溪書院主持講學。梅溪書院至今有九百年曆史,梅溪書院門生弟子遍海內,把樂清千百年積聚的耕讀文化的精華,輻射到樂清全境和整個浙南地區。

5. 浮沚書院

在溫州市區謝池坊的浮沚書院原為周行己的故居。周恭叔,名行己,宋時永嘉人,17歲入太學,以文行著,時尚王安石新學,卻往伊洛師事程頤。北宋元祐六年辛未登進士第,官至太學博士,著有《禮記講義》、《浮沚文集》等。與沈躬行、許景衡、劉安節等皆於元豐年間同入太學,並稱永嘉“元豐九先生”。北宋大觀三年己丑,周行己因曾師事程頤而遭新黨彈劾,罷職回溫,在故宅創設書院,在此授徒講學,傳習洛、關之學。此後,“邦人始知有伊洛之學。”浮沚書院是溫州歷史上一所影響深遠的著名書院。

6.水心書院

晚年葉適潛居溫州水心(現鹿城區水心街道),杜門家居,講學授徒。問學者有著名人物如永嘉四靈、永嘉薛師石、瑞安曹豳、宰相王淮之侄王植和黃岩柯大春等等,還有台州、餘姚、福建等地來受業的學者。當時南宋著名學者劉宰曾一一記述葉適講學的情況。葉適所代表的永嘉事功學派,與當時朱熹的道學派、陸九淵的心學派並列為南宋三大學派,對後世影響深遠,也是溫州創業精神的思想發源。

7.會文書院

會文書院位於現今溫州南雁蕩山景區,是迄今為止溫州古代書院整體保存得較為完整的一座書院。

它初建於北宋,為大觀三年進士陳經邦及其兄弟陳經正讀書的地方。陳氏兄弟曾受業於伊洛二程,學成回鄉辦學,開浙江理學之先河。會文書院的創建,改變了整個平陽一地的學風,南雁也成為浙南重要的學術中心之一。後來南宋學者朱熹曾於此講學,成為美談。

會文書院曾因廢圮,僅存舊址。清光緒十年,邑人陳承紱、周啟良倡捐重建,邑令湯肇熙捐俸勸置田產,以助膏火。會文書院作為平陽傳統文化的縮影,1986年被列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推薦申報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而後又被列為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8.宗晦書院

宗晦書院位於在樂清東皋山麓,宋湯藝堂建,初名藝堂書塾。乾道間因一代理學家朱熹曾講學於此,而後名聲大噪,後至鹹淳五年(1269),縣令鄭滁孫將邑入湯藝堂所建的書塾改為“宗晦書院”,作為對朱熹在此講學的紀念。現在書院所處的地方其文筆巷尚存。

家鄉文化印記 溫州歷史上十大書院

9.永嘉書院

永嘉書院,原址在今溫州市區的書堂巷(其巷名沿稱至今不變),宋淳祐十二年(1252)王致遠所建。王致遠為著名教育家,在南宋寧宗年間曾任太府寺丞、浙西提刑、台州知州等職,在此教育十年期間,其著述甚豐。後知州趙師簇為表彰其培養人才有功,在書堂巷建淵源坊以作紀念。

而現在新的永嘉書院在永嘉縣的金坑風景區,據說投資5個億建設永嘉書院文化工程,建成後將是一個集人文景觀,學術研討,藝術創作,科普體驗,展覽展示,養生休閒於一體的文化休閒旅遊勝地。

家鄉文化印記 溫州歷史上十大書院

10.羅峰書院

明武宗正德十三年戊寅,張璁鄉薦後,在五都姚溪(今龍灣瑤溪)創辦羅峰書院,當時有屋三間,園田五畝,招收學生30餘人,進行講學。 嘉靖七年戊子,張璁奉敕擴建原其未第時讀書之處姚溪精舍,並由世宗賜名為“貞義書院”。院內敕建“抱忠堂”、“敬一亭”,其前及左右並立“翰林學士”、“寅亮天地”、“燮理陰陽”、“理學名臣”、“中興賢相”、“黃閣元輔”等六座牌坊。 在張璁創辦書院的同時,其他龍灣人也在積極創辦書院,收徒講學,為溫州龍灣地區的耕讀文化的繁盛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而其中比較知名的為明永嘉英橋裡(現屬龍灣)人王激,在郡城東之慈山創建的白鶴書院等等。

溫州歷史上其它的書院還有如南宋進士、理學家戴蒙創辦的明文書院、南宋皇佑三先生之一丁昌期主講的樂清醉經堂、明長樂人李貞庵於嘉靖十五年創建龍渠書院、明工部尚書、刑部尚書高友璣創辦的南屏書院、明朝樂清章綸創建的馬嶼書院、明姜準創建的悟竹書院、明朱諫創建的雁山書院、明邑令林廷獻創建的雞鳴書院、明弘治十三年知府鄧誰建的鹿城書院(原府治東北今溫十中校址)、清朝平陽知縣何子祥創辦的龍湖書院,前後大大小小几十座,難以指屈,但有些已名存實亡如甌江書院等。

書院在中國歷史上有著積極的教育意義,就學者可以得到老師的言傳身教和耳提面命,它既可以補官學之不足,又可以倡讀書之風氣。據《溫州府志·學校附書院義塾》記載:“人才必由學校。東甌自宋,名賢輩出,盛得洛閩之傳。經術才猷,文章氣節,若周、許、劉、戴、吳、張、黃、婁、王、薛、陳、葉、蔡、林諸子,赫然為一代偉人。正如吾邑清朝一代著名學者、藏書家孫衣言曾在《題會文書院》的一首七律中寫道:“伊洛微言持敬始,永嘉前輩讀書多“。這兩句詩也正是對整個溫州地區書院的真正寫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