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漿酒」的前世今生

紫紅泥酒,傳播健康飲酒知識!

在說原漿酒之前,首先我們要弄明白“漿”的意思,“漿”是指較濃的液體。

原漿酒指糧食通過曲發酵成酒,完全是不勾不兌的原始酒液。在中國的酒行業中“原漿酒”可以說是具有最悠久的歷史。上世紀60年代以前,中國傳統意義上的白酒都是屬於原漿酒的範疇。

“原漿酒”的前世今生

“原漿酒”的歷史

上世紀60年代以後,當時由於糧食供應緊張,為節約釀酒用糧,很多酒廠以食用酒精加入增香調味物質,模擬傳統原漿酒的口感。進入80年代以後,原漿酒曾經一度消失,勾兌白酒的技術日益成熟開始大行其道。這些勾兌酒是用食用酒精加其他化學品勾兌而成,也稱新白酒。無論是香氣、口味、口感和風格,遠遠無法達到原漿酒的水平,雖然對身體沒有很大的危害性,可是食用酒精勾兌的酒喝完了頭很疼。

其次,是生活水平的提升。上世紀60年代,由於原漿酒釀造工藝的複發性和高耗糧逐漸被新工藝代替後,白酒的營養性就逐漸被白酒生產者們所遺忘,但近年來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的提高,原漿酒又重新被白酒從業者關注,更是被眾多消費者津津樂道。原漿酒相較新工藝白酒香氣濃郁,甘甜味美,酒味醇厚,並且酒中含有氨基酸、低聚糖、有機酸和多種維生素,其營養性特點顯著。

“原漿酒”的前世今生

古井貢.年份原漿

現代“原漿酒”的出現

說到現代“原漿”概念,不得不提一個人,古井貢原掌門人王效金。其實“原漿”概念的出現還是當年“勾兌”的餘毒。中國白酒史上曾出現了山西和廣東等地發生的幾起用工業酒精勾兌假酒致人死傷的惡性案件,以至於消費者聞“勾”色變,於是,就有企業出來宣稱自己的酒是從來不經勾兌的。在此基礎上,同是發明年份酒的古井貢原掌門人王效金,於2002年發明了“原漿酒”。2008年7月,古井貢酒再次推出以“年份+原漿”組合命名的古井貢年份原漿酒,把年份酒劃分為“原漿級”和“非原漿級”兩種。

在古井貢的帶領下,一批企業跟風生產原漿酒,一般來說都是酒精度數比較高,定價當然也不菲。可是,也有混水摸魚的攪局者,他們生產的原漿酒一瓶居然只賣十幾元,而且還標明是10年以上的年份酒,這讓年份原漿酒一下子臉面無存。

“原漿”才是好酒麼?

原漿酒並不代表一定是好酒,這也是消費者理解方面的一個誤區,比方說,一些小作坊生產出的劣質酒,如果不加任何勾調工藝,也就是原漿酒了,這樣的酒難道也應該掛上原漿酒的牌子,賣個高價嗎?

原漿酒一開始就是站不住腳的,它根本就是一個偽命題,是偽科學,是酒企抓住消費無知的弱點進行的市場炒作,因而生命力註定不會太強。白酒行業專家都認為,原酒不經過勾調喝下去對身體健康是不利的,因為白酒是有標準的,酒體中的各種指標只有合格了,對人體的傷害才是最小。

“原漿酒”的前世今生

白酒品評

酒的靈魂“勾兌”

真正的好酒如茅臺、五糧液都是要經過勾兌的,這就是調酒師的神奇之所在了。白酒的勾兌,原本是一種很正常、很有學問的工藝,沒有精心的勾兌就沒有好酒和名酒。例如,醬香酒“兩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的工藝結束後,共有七次輪次原酒,勾調原則如下:以第2~6次原酒為基礎酒,其中被稱為大回酒的第3~4次原酒,在7次原酒中產量最高,質量也最好。2、6次原酒質量稍次。故在勾兌時應以2~6次原酒為主。但它們也不夠完美,須以1次或7次原酒勾兌,使酒味更協調,酒體更豐滿。醬香酒以酒勾酒,不添加任何其他物質。

隨著這幾年“原漿”概念的興起,有業內人士覺得應該給原漿酒制定一個標準,規範“原漿酒”的亂象。

但紫紅泥認為,茅臺、五糧液不是原漿酒,同樣,紫紅泥酒也不是原漿酒。原漿酒就是個“偽概念”,是特殊歷史情況下的產物,本身就不應該推廣,不應該推薦給消費者喝,怎麼可能出臺一個標準呢?所以,原漿酒不宜過分炒作,不然一旦氾濫成災,對白酒行業將是一個巨大的傷害!

“原漿酒”的前世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