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爲一名馬拉松跑者

· 身體素質 = 力量+體能(conditioning)

· 馬拉松的要求 = 力量+體能+技術

· 跑量並不天然同成績成正比

· 一開始先以低強度累計跑量的確是關鍵,不但成績會進步,也能協助你打好體能的基礎。但訓練量到了80-120km之後,來到進步的“拐點”,拐點的位置因人而異。拐點之後進步的關鍵就不再是里程數而是訓練的質量。所謂的訓練質量,就是訓練量的調配問題。

· 糖類就像可以背瞬間燃燒的汽油,能夠快速產生能量讓肌肉動起來,不管有氧無氧都能被當作燃料;脂肪卻只能被有氧系統所利用。

· 為了避免撞牆期,馬拉松跑者需要訓練身體燃燒脂肪的能力

如何成為一名馬拉松跑者

* 用E強度(easy)輕鬆跑幫助你打下紮實的有氧基礎。關鍵在“慢”。

* M強度:馬拉松比賽時的配速,用M強度訓練單次不要超過110分鐘。

* T強度:節奏跑(tempo run),定速跑20分鐘左右。介於輕鬆與痛苦之間,如果覺得增速後依舊覺得輕鬆,也不要提升配速,而是延長訓練時間或增加組數。

* A強度:無氧區間(anaerobic),5-10km的比賽配速。

* I強度:間歇跑。最痛苦的訓練強度。訓練和休息的時間為1:1

· 跑者必須先打造出足夠強韌的身體,才能夠接受正式的馬拉松訓練。一個力量不足的運動員如果一開始即進行大量的長跑訓練,體能固然會因此快速增強,但很快身體就會出現如肌腱炎、足底筋膜炎及各類關節疼痛等問題。這就是因為力量沒有跟上,一旦想要加速,身體便會出現狀況。皮實的身體不是通過一直增加的跑量或強度來達成,而是通過力量訓練來達成。

· 馬拉松選手不需要練出王字肌、人魚線、子彈肌,更需要的是深層核心肌群的穩定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