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名马拉松跑者

· 身体素质 = 力量+体能(conditioning)

· 马拉松的要求 = 力量+体能+技术

· 跑量并不天然同成绩成正比

· 一开始先以低强度累计跑量的确是关键,不但成绩会进步,也能协助你打好体能的基础。但训练量到了80-120km之后,来到进步的“拐点”,拐点的位置因人而异。拐点之后进步的关键就不再是里程数而是训练的质量。所谓的训练质量,就是训练量的调配问题。

· 糖类就像可以背瞬间燃烧的汽油,能够快速产生能量让肌肉动起来,不管有氧无氧都能被当作燃料;脂肪却只能被有氧系统所利用。

· 为了避免撞墙期,马拉松跑者需要训练身体燃烧脂肪的能力

如何成为一名马拉松跑者

* 用E强度(easy)轻松跑帮助你打下扎实的有氧基础。关键在“慢”。

* M强度:马拉松比赛时的配速,用M强度训练单次不要超过110分钟。

* T强度:节奏跑(tempo run),定速跑20分钟左右。介于轻松与痛苦之间,如果觉得增速后依旧觉得轻松,也不要提升配速,而是延长训练时间或增加组数。

* A强度:无氧区间(anaerobic),5-10km的比赛配速。

* I强度:间歇跑。最痛苦的训练强度。训练和休息的时间为1:1

· 跑者必须先打造出足够强韧的身体,才能够接受正式的马拉松训练。一个力量不足的运动员如果一开始即进行大量的长跑训练,体能固然会因此快速增强,但很快身体就会出现如肌腱炎、足底筋膜炎及各类关节疼痛等问题。这就是因为力量没有跟上,一旦想要加速,身体便会出现状况。皮实的身体不是通过一直增加的跑量或强度来达成,而是通过力量训练来达成。

· 马拉松选手不需要练出王字肌、人鱼线、子弹肌,更需要的是深层核心肌群的稳定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