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秦坑埋40萬趙軍,次年趙軍就大敗秦軍

提起長平之戰,很多人都知道紙上談兵的趙括,還有坑殺四十萬趙軍降卒的白起。但很少有人知道趙軍在第二年就大敗秦軍。

長平之戰秦坑埋40萬趙軍,次年趙軍就大敗秦軍

秦趙同血脈,其實一家人

秦、趙兩國國君其實都為贏姓趙氏,均為商紂王重臣飛廉的後裔。

飛廉的兒子叫【季勝】,其重孫【造父】為周穆王駕車,在平定徐偃王時立了大功,被周穆王封賞趙城,【造父】族人就以趙為氏。周孝王時,造父的侄孫【非子】因養馬有功,獲封秦地,成為秦國始封君,號稱秦嬴。

秦趙世出同源,按當時的稱呼叫法女子前名後姓,男子前氏後名,秦王政應該叫趙政。但在習慣上,後世稱嬴政。

長平之戰秦坑埋40萬趙軍,次年趙軍就大敗秦軍

長平之戰,坑殺趙國男丁40萬

公元前二六四年,秦王國攻擊韓王國,把韓王國跟北方的領土上黨郡(山西長子)的聯繫隔斷。上黨郡郡長(郡守)馮亭,向趙王國投降。

隨即秦軍攻擊上黨,一個多月的時間就攻破上黨諸城,趙將廉頗收縮兵力於長平,構築防禦工事,堅守不出。秦軍糧草有限,想速戰速決,於是日日挑戰,卻再無進展。

隨後,趙王聽信謠言換將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趙括主動出擊,然後趙軍被秦分割包圍,趙軍突圍不成,投降40萬均被坑殺,二百四十人被釋放回國,趙括本人也被射死。

長平之戰秦坑埋40萬趙軍,次年趙軍就大敗秦軍

秦再攻趙,失敗而歸

長平之戰的第二年,秦舉兵又攻趙。秦軍包圍邯鄲。邯鄲被圍5個月沒有城破,值得一提的是趙軍皆為老年,和十幾歲的孩子守城,隨後魏、楚援兵到達,秦軍兵敗而退,秦軍2萬餘人投降趙國。

長平之戰秦坑埋40萬趙軍,次年趙軍就大敗秦軍

摩擦燕國,力抗強秦

燕國在邯鄲之戰後趁危出兵攻趙。被廉頗領兵擊敗,並圍困燕都。

趙悼襄王六年,秦將蒙驁率軍十萬攻趙被擊敗,蒙驁被射殺而亡。

趙幽繆王三年,秦軍再出上黨,李牧率兵一戰稱神,10萬秦軍全部被殲。

長平之戰秦坑埋40萬趙軍,次年趙軍就大敗秦軍

秦國,滅韓用了1年;滅魏用了3個月;滅楚用了4年;滅燕用了6年;滅齊一個月也沒用完,但滅趙卻用了14年。

長平之戰秦坑埋40萬趙軍,次年趙軍就大敗秦軍

正如亮劍中李雲龍所說,面對強大的對手,明知不敵,也要毅然亮劍,即使倒下,也要成為一座山,一道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