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30年前的街機賽車遊戲,在現代啓發了一場電子音樂潮流

夜間飛行

2013年,法國藝術家卡文斯基發佈了一張獨特的電子音樂專輯。這張專輯的音樂使用了大量的復古風格的合成器音色,讓著名的音樂評論網站Pitchfork的編輯覺得一頭霧水,覺得它既不像舞曲,也不算是一張製作精良的電子搖滾樂,儘管"不可否認地勾起了一部分人強烈的懷舊情緒"。他在當時可能不會想到,這張6.5分的專輯,是一個新的先鋒音樂流派的開始。

一款30年前的街機賽車遊戲,在現代啟發了一場電子音樂潮流

卡文斯基的這張專輯,名字叫做《Outrun》。在專輯的第一首"序曲"中,像科幻片一樣故作腔調的旁白煞有介事地說:

那時是1986年,他還只是個普通的青少年,幻想著他的英雄,幻想著一場戀愛。但是在一個雷鳴電閃的雨夜,在蜿蜒崎嶇的海岸邊,一輛神秘的紅色跑車點亮了他的眼睛。那是血一樣的紅色。

一款30年前的街機賽車遊戲,在現代啟發了一場電子音樂潮流

熟悉老街機遊戲的人可能一下就能想起世嘉著名的賽車遊戲《Out Run》。這款遊戲首發於1986年,可能是世界上第一款可以自由選擇背景音樂和賽道的街機遊戲,也是最早一批能夠實現偽3D效果的遊戲之一。高級版本的《Out Run》框體還帶液壓桿,可以模擬汽車轉彎時的側傾。

一款30年前的街機賽車遊戲,在現代啟發了一場電子音樂潮流

《Out Run》中的法拉利特斯坦羅薩,是最有80年代最有代表性的超跑之一。為了這個車型世嘉和法拉利還有一段糾纏不清的往事

由於手感出眾、沉浸感強,畫面效果又華麗不過時,遊戲內容還豐富有趣,《Out Run》可以說是世嘉史上最火熱的街機框體之一,國內的稍大的遊戲廳裡也經常能見到它的身影。

這個街機經典到《如龍》裡都會出現, 90後的我都對它有深刻的印象

卡文斯基在一次和Vice的訪談中提到,他在小時候經常玩的這款遊戲,正是專輯名字的靈感來源。而專輯的藝術圖和MV中頻繁出現的法拉利特斯坦羅薩、棕櫚樹和在海岸邊飛馳這樣的視覺元素,向《Out Run》遊戲致敬的意圖就更明顯了。

卡文斯基這種風格的創作進入大眾視野,是2011年他為好萊塢大片《亡命駕駛》製作的配樂。雖然現在這種風格通常稱為"Synthwave(合成波)",但是作為這個類別中最有影響力的創作者之一,卡文斯基的專輯名《Outrun》一度是這種音樂風格的代名詞。而Reddit上第一個關於這個音樂類型的討論板塊,也叫做"Outrun"。

一款30年前的街機賽車遊戲,在現代啟發了一場電子音樂潮流

核心爆破

《Out Run》成為這種80年代風格懷舊電子音樂的代言,雖然有卡文斯基個人偏好的因素在裡面,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款遊戲本身也集合了各種80年代讓人懷念的要素。

80年代是電子音樂發展最快的時期。除了電子合成器作為一種新的樂器登上舞臺,通過電子手段對傳統樂器的音色進行調整和重構在當時也開始成為重要課題。許多現代電子音樂人常用的"808鼓"、"柯林斯鼓"、"C82太空聲"等等音色都是在80年代出現的,而"迴響(Reverb)"、"頻率門(Gate)"這些音樂特效也在80年代才開始被廣泛試驗和使用。

一款30年前的街機賽車遊戲,在現代啟發了一場電子音樂潮流

TR-808這樣的設備出現,把音樂帶到了一個全新的領域

而當年因為技術限制只能使用合成配樂的遊戲,則一直都是電子音樂風格探索的重要力量,可能也是很多人第一次接觸的電子樂的媒介。由川口博史製作的《Out Run》遊戲配樂素質很高,讓人過耳難忘。哪怕過了很多年,再聽到時也能回到當年在遊戲廳裡駕車狂飆的美好時光。

一款30年前的街機賽車遊戲,在現代啟發了一場電子音樂潮流

懷念的不是過往的歲月,而是逝去的青春。圖為遊戲的MD版

除此之外,在視覺上《Out Run》的題材也很有80年代的特色。雖然官方設定一直暗示這款遊戲的所在地是在美國西岸的加利福尼亞,但是棕櫚樹、海灘和跑車,卻又和東岸的邁阿密隱隱合拍。

一款30年前的街機賽車遊戲,在現代啟發了一場電子音樂潮流

對於《Out Run》的舞臺到底是加州還是邁阿密,一直都有爭論

對於熟悉歐美文化的人來說,邁阿密是可以說是八十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在當年熱門電視劇《邁阿密風雲》的帶動下,邁阿密的南灘從一個養老海岸搖身一變成為了美國最時尚熱門的旅遊勝地,一系列著名的藝術裝飾(Art Deco)風格的建築也得到了修復和更新。

一款30年前的街機賽車遊戲,在現代啟發了一場電子音樂潮流

當然,邁阿密在80年代的浮華完全是透過藝術想象誇張出來的,城市本身的貧窮和年邁無法長久撐起這這種虛假繁榮,很快就再次衰落下去。但是這種完全虛構出來的奢華氛圍卻很符合人們對"黃金時代"的一種想象,也是一種很容易勾起懷舊情懷的意象。

一款30年前的街機賽車遊戲,在現代啟發了一場電子音樂潮流

《邁阿密風雲》的原聲碟封面

在卡文斯基的《Outrun》發佈前一年的獨立遊戲《邁阿密熱線》已經算是這種新審美潮流對主流文化的一次衝擊,復古風格的配樂在當年也備受讚譽,從一個側面證明大眾正在逐漸開始接受這種對80年代風情的懷舊與欣賞。

一款30年前的街機賽車遊戲,在現代啟發了一場電子音樂潮流

《邁阿密熱線》也有著明顯的80年代的霓虹風格。雖然這部遊戲比卡文斯基的《Outrun》早發佈,但是卡文斯基的音樂早在2011年就已經有大眾影響力了

電子遊戲、先鋒音樂、黃金時代的邁阿密,幾種複雜的感情糅合在一起,讓以這張以遊戲《Out Run》為題的音樂專輯引起了聽眾的強烈共鳴。可能也正好適逢流行文化的30年週期到來,Synthwave作為一種音樂形式從此開始就有了爆發性的成長。

一款30年前的街機賽車遊戲,在現代啟發了一場電子音樂潮流

互聯網的故事就用互聯網的數據來說話

外圍餘震

雖然Synthwave最初是作為一種音樂風格流行起來的,但是在互聯網的時代,沒有什麼東西能夠維持單純。像同時期流行起來的"蒸汽波"一樣,Synthwave已經漸漸變成了一種複合的視聽感受。用現在流行的詞來說,是成為了一種"審美(Aesthetic)"。

除了海量的復古電子音樂,還有大量的衍生藝術被創作出來:用80年代的設計似乎重新設計現代企業商標:

一款30年前的街機賽車遊戲,在現代啟發了一場電子音樂潮流

網友Future Punk製作的復古風格互聯網公司商標

用80年代的手法拍攝科幻片,還請80年代最紅的明星來演唱Synthwave風格的主題曲:

一款30年前的街機賽車遊戲,在現代啟發了一場電子音樂潮流

大衛哈索霍夫演唱了網絡電影《功夫怒》的主題曲。他主演的《霹靂遊俠》當年在國內也很有知名度

當然,還少不了製作80年代風格的遊戲。當然,不是把遊戲製作成80年代水平的的像素畫面,而是讓這種由Sythwave帶動的"80年代審美"融入貫穿到遊戲設計中,對現代遊戲進行全新視角的詮釋:

一款30年前的街機賽車遊戲,在現代啟發了一場電子音樂潮流

《孤島驚魂:血龍》可以說是是一部毫無預兆地出現了的Synthwave 3A大作

實際上,連從今年備受矚目的熱門遊戲《賽博朋克2077》的美術風格變化上,都可以看到Synthwave的影響所造成的痕跡。6年前的先導預告中,遊戲還是一副新世紀反烏托邦科幻大片的模樣,而今年的實機預告,則明顯朝著80年代的原作《賽博朋克2020》的風格邁進了一大步。這不是我一個人的感覺,已經有不少人在卡文斯基的MV下面留言張羅著讓《賽博朋克2077》收錄他的作品了。

一款30年前的街機賽車遊戲,在現代啟發了一場電子音樂潮流

一款30年前的街機賽車遊戲,在現代啟發了一場電子音樂潮流

兩個時期的畫面風格上的變化還是挺明顯的

考慮到《賽博朋克2077》的關注度,也許發售之後又會把Sythwave的潮流推向一個新的高潮也說不定。這可是一件讓人高興的事情,畢竟開著蘭博基尼在霓虹燈閃耀的高速路上深夜狂飆,可比深思熟慮維持維生素的攝入和多種生命指標的平衡聽起來帶勁多了。哪怕一切都只能在虛擬世界發生,我也喜歡。

一款30年前的街機賽車遊戲,在現代啟發了一場電子音樂潮流

當然,還是得感謝卡文斯基當年玩了不少《Out Ru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