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社會最大的營銷騙局——鑽石

看了一部小李子的電影《血鑽》,這裡給沒看過的讀者小小劇透一下。

電影的背景是上世紀90年代,西非一個很小的產鑽國家塞拉利昂因為爭奪鑽礦而爆發內戰。

叛亂分子通過抓壯丁挖礦,然後再用鑽石購買軍火維持戰爭,而鑽石最終通過走私洗白成為商店裡的鑽戒、鑽鏈。

所以血鑽不是血紅色的鑽石,而是帶血的鑽石。

翻譯成中國版本,可以理解為“血煤”。

國營煤礦、私營小煤窯我都參觀過,那種作業環境真不是一般人能適應的,也見多了煤礦事故,在網絡不發達的那個年代,這種事外面根本不為所知。

可能有讀者體會不到,建議看看王寶強的《盲井》,基本來說還是比較符合現實的。

當然現在好多了,希望家鄉走出迷茫和困境吧。

02

說回鑽石。

都知道求婚的時候需要來一顆,也知道鑽石很貴,而且越大越好,最好是帶色兒的。

但你有沒有想過,這些都是誰告訴你的?

近代社會最大的營銷騙局——鑽石


可能多數人都是因為電影、電視劇、廣告裡都是這麼演,身邊的朋友也都這麼玩,所以就隨大流了。

其實鑽石就是一場巨大、完美的營銷騙局,如果沒有營銷,鑽石卵都不值。

一開始鑽石是一種普通的寶石,直到1870年,南非發現了一個用噸來計算的巨大鑽礦,鑽石價格有崩盤淪為玻璃球的風險。

於是鑽礦投資人創立了戴比爾斯公司,買下全世界幾乎所有大鑽礦的開採權,之後又買下了人造鑽技術專利,壟斷鑽石源頭,控制交易價格,使得鑽石價格保持穩中有升的慢牛趨勢。

另一方面,戴比爾斯開啟了全球性的文化洗腦。

近代社會最大的營銷騙局——鑽石


他們在電視、電影、雜誌、廣播中做投放,把鑽石和愛情、婚姻聯繫起來,連續幾十年不間斷的瘋狂轟炸,徹底的開啟了世界範圍內無鑽戒不結婚的時代。

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這句成功的廣告詞就是在開闢美國市場提出的,風靡全球。

內在含義是啥?就是讓你把鑽石存著,別拋,否則鑽石市場價格穩不住。

就算拋也沒人要,那是你的愛情,不是我的愛情。

在後來,前蘇聯發現了一個超大鑽石礦,體量相當於43個地球經濟總量。如果俄毛要是拼命開採,那鑽石要比中國房地產還泡沫。

但這個巨礦戴比爾斯吃不下了,只能強強聯合,擱置爭議,共同開發。

在這個過程中,戴比爾斯繼續給全球人民洗腦。

有時說大鑽石尊貴,有時說碎鑽精緻,有時說彩鑽漂亮,總之他們就是變著法的把大的好的賣給富人,碎的小的賣給窮人。

你以為營銷到這個高度就可以了?遠!沒!有!

因為女性面對鑽石這種奢侈品心裡是很矛盾的,又想佔有,但又覺得主動要良心過不去。

所以戴比爾斯又開始強調鑽戒跟驚喜結合,製造了一個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場景:

一個男人默默買了鑽戒,在一個精心安排的場合突然送出,浪漫ing。

這樣鑽戒不僅給女性帶來極度喜悅,還保持了女性的純真。

近代社會最大的營銷騙局——鑽石


總之,這個行業標準都是自己定的,價格也是自己定的,產業鏈也是自己控制的,這就是天然鑽石。

鑽石營銷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同時在全人類的腦子裡打入了鑽石尊貴的思想鋼印。

是不是感覺和和比特幣類似?只要一群人有共識,有一群人信它,喜歡它,它就是有價值的。

就算戴比爾斯明天突然蒸發,也會有別的商業團體撿起接力棒,繼續把洗腦營銷做下去,因為它已經捆綁了巨大的商業利益。

03

男同胞們可以嘗試把上面的內容轉給女票、老婆看,但一定要注意技術動作。

如果她不屑一顧千萬不要企圖說服她,因為就算她不要鑽戒,也會讓你買黃金,就算不要黃金,也要包包。

女人看重的不是鑽石本身,她們更看重的是,你願意不願意為了婚姻花掉幾個月的工資為她換來的一件愛情的象徵。

如果她情緒不太穩定,一定要斬釘截鐵的說,“我就是給你說說,咱肯定的買,還得買得比你閨蜜的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