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社会最大的营销骗局——钻石

看了一部小李子的电影《血钻》,这里给没看过的读者小小剧透一下。

电影的背景是上世纪90年代,西非一个很小的产钻国家塞拉利昂因为争夺钻矿而爆发内战。

叛乱分子通过抓壮丁挖矿,然后再用钻石购买军火维持战争,而钻石最终通过走私洗白成为商店里的钻戒、钻链。

所以血钻不是血红色的钻石,而是带血的钻石。

翻译成中国版本,可以理解为“血煤”。

国营煤矿、私营小煤窑我都参观过,那种作业环境真不是一般人能适应的,也见多了煤矿事故,在网络不发达的那个年代,这种事外面根本不为所知。

可能有读者体会不到,建议看看王宝强的《盲井》,基本来说还是比较符合现实的。

当然现在好多了,希望家乡走出迷茫和困境吧。

02

说回钻石。

都知道求婚的时候需要来一颗,也知道钻石很贵,而且越大越好,最好是带色儿的。

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些都是谁告诉你的?

近代社会最大的营销骗局——钻石


可能多数人都是因为电影、电视剧、广告里都是这么演,身边的朋友也都这么玩,所以就随大流了。

其实钻石就是一场巨大、完美的营销骗局,如果没有营销,钻石卵都不值。

一开始钻石是一种普通的宝石,直到1870年,南非发现了一个用吨来计算的巨大钻矿,钻石价格有崩盘沦为玻璃球的风险。

于是钻矿投资人创立了戴比尔斯公司,买下全世界几乎所有大钻矿的开采权,之后又买下了人造钻技术专利,垄断钻石源头,控制交易价格,使得钻石价格保持稳中有升的慢牛趋势。

另一方面,戴比尔斯开启了全球性的文化洗脑。

近代社会最大的营销骗局——钻石


他们在电视、电影、杂志、广播中做投放,把钻石和爱情、婚姻联系起来,连续几十年不间断的疯狂轰炸,彻底的开启了世界范围内无钻戒不结婚的时代。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成功的广告词就是在开辟美国市场提出的,风靡全球。

内在含义是啥?就是让你把钻石存着,别抛,否则钻石市场价格稳不住。

就算抛也没人要,那是你的爱情,不是我的爱情。

在后来,前苏联发现了一个超大钻石矿,体量相当于43个地球经济总量。如果俄毛要是拼命开采,那钻石要比中国房地产还泡沫。

但这个巨矿戴比尔斯吃不下了,只能强强联合,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在这个过程中,戴比尔斯继续给全球人民洗脑。

有时说大钻石尊贵,有时说碎钻精致,有时说彩钻漂亮,总之他们就是变着法的把大的好的卖给富人,碎的小的卖给穷人。

你以为营销到这个高度就可以了?远!没!有!

因为女性面对钻石这种奢侈品心里是很矛盾的,又想占有,但又觉得主动要良心过不去。

所以戴比尔斯又开始强调钻戒跟惊喜结合,制造了一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场景:

一个男人默默买了钻戒,在一个精心安排的场合突然送出,浪漫ing。

这样钻戒不仅给女性带来极度喜悦,还保持了女性的纯真。

近代社会最大的营销骗局——钻石


总之,这个行业标准都是自己定的,价格也是自己定的,产业链也是自己控制的,这就是天然钻石。

钻石营销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同时在全人类的脑子里打入了钻石尊贵的思想钢印。

是不是感觉和和比特币类似?只要一群人有共识,有一群人信它,喜欢它,它就是有价值的。

就算戴比尔斯明天突然蒸发,也会有别的商业团体捡起接力棒,继续把洗脑营销做下去,因为它已经捆绑了巨大的商业利益。

03

男同胞们可以尝试把上面的内容转给女票、老婆看,但一定要注意技术动作。

如果她不屑一顾千万不要企图说服她,因为就算她不要钻戒,也会让你买黄金,就算不要黄金,也要包包。

女人看重的不是钻石本身,她们更看重的是,你愿意不愿意为了婚姻花掉几个月的工资为她换来的一件爱情的象征。

如果她情绪不太稳定,一定要斩钉截铁的说,“我就是给你说说,咱肯定的买,还得买得比你闺蜜的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