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骨質疏鬆症,中醫西醫有何不同?快進來看看(收藏)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發展,骨質疏鬆症的發病率已成為僅次於心腦血管疾病的第二大老年疾病,又被稱作“不死的癌症”。骨質疏鬆在早期骨量流失過程中可能會表現為骨關節疼痛,隨著病情的加重骨量的流失可能會導致行動不便或是喪失勞動力,嚴重時甚至會造成骨折,說它與殘廢劃等號也不為過。

治療骨質疏鬆症,中醫西醫有何不同?快進來看看(收藏)

正常人的骨峰值一般在他30歲左右的時候,此後骨量會相對穩定一段時間,然後隨著身體的老化,骨重塑機制出現障礙,破骨細胞活性要高於成骨細胞就會導致骨密度下降,誘發骨質疏鬆。對於骨質疏鬆患者來說不僅自己受罪,還給家庭帶來沉重負擔!所以在發病前或者平時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護關節,補充骨骼所需的營養。

患上骨質疏鬆也不要擔心,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中醫和西醫分別是如何治療骨質疏鬆的吧!

中醫主張:“腎主骨,肝主筋,補肝腎方能強筋骨,標本兼治”。

無論是生理還是病理上,骨並非是獨立存在的。《皇帝內經》中記載,腎主骨生髓,腎精充盈,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以滋養,便會強健有力,骨質堅韌,活動自如;如果虧損便會影響骨骼的發育導致骨量流失。腎臟不僅有維持水、電解質、酸鹼平衡的作用,還能調節骨髓紅細胞生成,維持人體鈣平衡,促進鈣的吸收和排洩,所以中醫治療骨質疏鬆從調養肝腎入手。

補腎——淫羊藿

淫羊藿別名三枝九葉草,牛角花,性味辛甘,歸腎經,有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溼之效,主治筋骨萎軟,風溼痺痛,麻木拘攣。而且淫羊藿作為常見的補腎氣中藥,具有極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

治療骨質疏鬆症,中醫西醫有何不同?快進來看看(收藏)

淫羊藿草本

補肝——杜仲葉

杜仲葉作為食藥同源上品中藥材,性味微辛、溫,歸肝經。能補肝腎,強筋骨,止疼痛,主治腰背痠痛,足膝痠軟乏力。杜仲葉不僅能養護肝臟減輕藥物對肝臟功能的損害,還能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抗衰老和肌肉骨骼老化。

補骨——補骨脂

補骨脂別名胡韭子是作為治療骨質疏鬆的常見中草藥,性味辛苦溫,歸腎脾二經,主治腰膝痠軟冷痛。補骨脂能促進骨形成抑制骨吸收,促進骨骼的再生與重建,增加骨密度來預防骨質疏鬆。

骨脂蛋白是上述3味中藥與軟骨素的提取物,經過動物實驗證明能起到增加骨密度,防治骨質疏鬆和骨質增生的作用。骨脂蛋白能夠結合水分子潤滑關節,減輕因關節磨損導致的骨量流失同時還能補充軟骨所需營養物質,結合三味中藥補肝腎,從根本上解決骨質疏鬆問題。

治療骨質疏鬆症,中醫西醫有何不同?快進來看看(收藏)

西醫主張:從病理入手,補充骨關節營養,補鈣止疼痛。

從病理機制來看骨質疏鬆是一種骨骼強度受損,導致骨折風險增加的骨骼疾病,骨強度又是骨密度與骨質量的綜合反映。骨骼又分軟骨和關節,是由有機質和無機質構成的,因此一旦骨關節發病需要對應補充流失的營養物質來緩解。

西醫主要用西藥硫痠軟骨素、膠原蛋白和氨糖來治療骨質疏鬆症。硫痠軟骨素是軟骨和關節的主要營養成分,能促進骨鈣沉積,減少鈣質流失補充骨骼發育所需營養。

膠原蛋白也被稱為骨膠質,是軟骨組織的組成部分也是骨骼中鈣元素的載體,因此補充膠原蛋白可以減少骨骼中鈣的流失。

氨糖屬於西藥範疇,它能控制關節軟骨的代謝,促進關節潤滑液的分泌減少關節磨損並且有一定的消炎止痛作用,減少關節炎症的發生。也就是說西醫主張“補鈣消炎”,通過病理特徵入手來對症解決骨質疏鬆患者的問題。

由此可見,中醫和西醫在治療骨質疏鬆方面有著自己不同的見解,病人需要根據自身情況來選擇。西醫西藥偏向於緩解症狀,見效比較明顯但同樣藥物給身體器官也會帶來一定損害,中醫中藥偏向於調理身體來改善症狀,見效慢一些但能治本不會給身體帶來副作用,所以各有利弊,那麼大家覺對於治療骨質疏鬆又有什麼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