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殺死了葉藍秋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這句話被電影《搜索》展現的淋漓盡致。不論是對人性的詮釋,還是對輿論的認知都具有一定的現實內涵在其中,反映了部分的病態社會。對於這部電影,觀眾們也是褒貶不一,但不得不說這是一部令人深思的電影。

是誰殺死了葉藍秋


高圓圓飾演的葉藍秋是實打實的“白骨精”——白領、骨幹、精英。正因為這樣她擁有了許多常人所沒有的東西,看似未來一片大好,但是醫生的一句話卻讓葉藍秋的生命開始了倒計時,突如其來的癌症蠶食著她的生命力。

就這樣,帶著對疾病惶恐的葉藍秋踏上了讓她悲劇開始的公交車。在車上因為沒有給老人讓座而變成了人人都可以唾棄的墨鏡姐。事件被無良的媒體人無限放大,網友用最惡俗的言論攻擊著她。

在電影的最後,葉藍秋選擇了死亡。

是誰殺死了葉藍秋

葉藍秋的死看似是一場自殺,可誰又能看清楚後面有多少雙充滿惡意的手推搡著她跳下了樓?現實中又有多少“葉藍秋”被迫走上死亡這條不歸路,誰才是殺死他們的人呢?這或許就是電影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東西。

是誰殺死了葉藍秋

助力罪惡一之葉藍秋本人

沒錯,殺死葉藍秋的兇手之一就是葉藍秋本人。明明她可以和大眾說出一切實情,這樣就會有一條不一樣的道路擺在她面前,但是她卻選擇不解不辯,強硬的性格導致生命的終結提前到來。

葉藍秋自身的強勢和麵對大眾時的不願低頭推動了整件事情的惡化,最終她在輿論暴力和病症折磨的雙重壓力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是誰殺死了葉藍秋

助力罪惡二之無良媒體人

在劇中姚晨飾演的陳若兮就是這樣的人,她擁有敏銳的洞察力,但是在拿到新聞點的一瞬間沒有選擇瞭解事實真相,反而誇大事實,將葉藍秋變成了眾人攻擊的人體靶子。

在網絡飛速發展的現在,身處信息流中間的大眾就如同站在十字路口的人,不知道該何去何從。而媒體就是起到信號燈的作用,引導大眾的認知走向,還原事實的真相。

是誰殺死了葉藍秋

是誰殺死了葉藍秋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為名為利變成了第二個、第三個陳若兮的人絕不再少數,一心為了製造新聞而泯滅了自己的憐憫之心,將輿論引向了一個無辜的人,致使一個個悲劇的產生。

就是眾多“陳若兮”的出現,更使得信息環境的烏煙瘴氣,沒有人重視事件的真相是什麼,只是隨波逐流的聲討當事人,

將真相泯滅在唾罵聲中。

是誰殺死了葉藍秋

助力罪惡三之無腦網民

網民所謂的道德正義不過是情感的宣洩,最大的問題在於不確定,每個人都難以瞭解事情的真相,因此只能訴諸於感情,最終淪為情感的宣洩——誰弱誰有理。所以許多人將自己置於道德的制高點,齊聲聲討葉藍秋,將言論變成了殺人工具。

是誰殺死了葉藍秋

劇中的臺詞說道:現在社會壓力這麼大,誰不想找機會發洩發洩?

在眾多咒罵葉藍秋的人又有多少是真的關心老人有沒有座位呢,每個人不過是藉著這個機會發洩在現實生活中的不滿,將自己的負面情緒加諸於眾人攻擊的對象,肆無忌憚的傷害著他人以緩解自己的情緒。

是誰殺死了葉藍秋

即使“葉藍秋”走上了絕路,他們也只會說:不就說了兩句嗎,人可真脆弱。毫無任何心理負擔,然後在等待下一個“葉藍秋”的出現。

是誰殺死了葉藍秋

電影的好壞懟懟君不想細酌,因為它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更值得深思的問題;

作為媒體人,我們是否為了一己之私將公眾帶上了錯誤之路。

作為網民,我們是否在不經意之間變成了網絡暴力的一員。

懟懟君希望大家在看到每一個新聞事件都能有自己的思考,拒絕有心之人的引導,畢竟我們的每一句話都有可能變成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