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綠色生態資源 科學開發柳葉蒿產業

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野生植物資源極其豐富,為發展林下產業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可移植栽種的山野菜資源主要有“柳葉蒿、苣蕒菜、蒲公英、老山芹、掃帚菜”等十餘種,這些植物依靠科學技術移植栽培,其蘊含著巨大的經濟潛力與生活需求。

山野菜之冠———柳葉蒿,更是佼佼者。筆者在園地移植栽培柳葉蒿試驗,通過幾年來的實踐,取得了很好效果。經對《中國大興安嶺植物誌》、《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野生經濟植物》和相關資料的參考,因而認定,依靠科學技術開發柳葉蒿,是企業轉型中一個大的發展產業鏈。

柳葉蒿:又叫柳蒿;別名,柳蒿芽、白蒿、解毒蒿等;蒙語為烏達力格-協日樂吉;達斡爾語為“昆米樂”、“苦木勒”。為菊科,蒿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5~150釐米。主要分佈在大興安嶺南北,耐寒抗熱,散生於林緣溼地、草甸、路旁。柳葉蒿的嫩莖和葉可食用,清苦宜人,味美可口,是“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三少民族和蒙古族人民普遍喜愛食用的一種野菜,更是達斡爾族人民喜食的傳統食物之一,尊稱為“救命菜”。歷史上天災鬧糧荒時,是“苦木勒”拯救了達斡爾這個民族,從此“苦木勒”與達斡爾族人民結下了不解之緣和難以割捨的情愫。不能說有“苦木勒”的地方就有達斡爾族居住,但有達斡爾族居住的地方一定有“苦木勒”。

柳葉蒿含有豐厚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每100克鮮品中,就含有蛋白質3.7克、胡蘿蔔素4.4毫克、維生素B20.3毫克、維生素C23毫克等; 每100克幹品中,含鈣950毫克、鈉38毫克、鐵13.9毫克、鋅2.6毫克、銅1.7毫克等多種元素,是不可多得的綠色保健品。柳葉蒿不但是“三少民族”餐桌上的傳統食品,它還是一位中藥和一道膳食兼用的山野菜。《詩經》和《本草綱目》中早有記載,食其苦辛、性溼的柳葉蒿,具有健脾胃、養肝膽、消炎去火、清熱解毒、破血行淤、下氣通絡之療效,還能降血壓、降血脂。《千金翼方》·[卷第八]“治婦人崩中下血,櫸柳葉湯方”。

栽植無公害柳葉蒿,其栽培方法及管理需要科學化、技術化做支撐。柳葉蒿根系發達,根莖肥大,抗逆性強,很少發生病蟲害,適宜埋根栽植、採籽播種、扦插培育,本文特對埋根栽植加以介紹,以饗讀者和同仁們。

埋根栽植柳葉蒿,從移植栽種到採收,大體需要分五個步驟:

第一步是整地做畦,野外田園每畝地(約666.7平方米)用1000公斤~1500公斤腐熟有機肥(雞糞、土、人糞尿發酵而成)作為基肥,埋在土下20~25釐米深。精耕細耙後,做成1~1.4米寬、25釐米高的平畦,長度不限,以提高地表溫度,家庭園地以0.3畝(長10米、寬20米)來做畦。

第二步是埋根栽植,首先要採集優質柳蒿根系。一般在春季的5~6月份,秋季的8~9月份進行挖根移植栽種最為適宜。取柳蒿帶芽孢的根莖做埋根,切成長6~8釐米小段,按行距25~30釐米、深10~15釐米開溝,按株距15~20釐米擺入溝內,覆嚴土、澆足水。

第三步是田間管理,埋根後每天澆一遍水,保持畦面溼潤,促進生根發芽。一週後開始發芽,此時視天氣和土壤墒情澆水,土地保持見幹、見溼,約7~10天澆一次水。長到20釐米左右時,讓其自然生長,年要除草2~3次,適時鬆土排水。

第四步是生長期追肥,每畝柳蒿需發酵好的尿肥或大糞水肥,按1:10兌水/公斤的施肥量,以澆遍澆透為準。

第五步是採收,春、夏季嫩苗長高25~30釐米時,用刀整株割下,地面上應留5釐米左右高的茬,以便再發芽生長。一春一夏可收割4~7次,一般以4次為宜。入冬前割去地表面上殘秧,以保清潔。

開發柳葉蒿產業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據瞭解有的大中城市菜市場均有銷售,正常價格為10元/市斤左右。林區市場在7~8元/公斤左右。據百度轉載,“柳蒿開發潛力不可小看,超高產栽培潛力為1萬公斤/畝,可以生產茶葉100公斤/畝(現市場價1200元/公斤),還可開發飲料、酒等產品,外商已經看準這珍品野菜而大量進口。”

柳葉蒿移植栽種十分容易,成活率高,幾乎無病蟲害,全林區皆宜,有地皆宜。(得耳布爾林業局老科協宋長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