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影響了哪些企業家?


金庸影響了哪些企業家?

作者/姚贇 來源/盒飯財經(ID:daxiongfan)

“為國為民,俠之大者”在楊過力敵金輪法王,並在酒樓上與亂石陣中救了黃蓉、郭芙和武氏兄弟後,郭靖告訴了他這八個字,希望他日後在名揚天下後成為受萬民敬仰的真正大俠。

這段關於“大俠”的討論,出現《神鵰俠侶》第二十回。故事中,郭靖用百餘字感染了楊過,告訴了他“行俠仗義、濟人困厄”的俠之小者與“為國為民”的俠之大者的價值觀。

故事外,金庸用了15部小說、1427個人物、約1000萬字構建了一個充滿了豪氣柔情、愛恨情仇的武俠江湖,成為數代人俠客情結的啟蒙者。而這個猶如平行世界般存在的武俠江湖,承載了多少躁動難熬的青春和掙扎孤獨的中年。

10月30日下午,金庸去世,享年94歲。噩耗傳來,“轟”一聲,不知多少人感受到了無形的震晃,在一瞬間意識到了某個空間裡正在逐漸崩塌的世界。

任我行說:“只要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而對於江湖中事如何看待、如何處理便是對“俠”一字的理解,也是對俠文化的應用和解構。而金庸的影響力滲透進了每個行業,甚至不少企業家是金庸先生的粉絲,試著從金庸先生的小說中獲得靈感、習得章法。

馬雲:“男人一定要看金庸小說”

30日晚,向來以“我的主業是讀金庸的”作為開場的自媒體人“六神磊磊”發了一篇名為《我再也沒有後臺了》的文章,文中毫無顧忌地表達了對馬雲的羨慕。他羨慕的到不是馬雲的身家或財富,他只是羨慕馬雲曾經見過金庸,併為金庸翻過畫冊。

金庸影響了哪些企業家?

(馬雲與金庸合影)

實際上,主業讀金庸的六神磊磊和再登福布斯首富的馬雲一樣,都只是一個被金庸老爺子折服的武俠迷。而馬雲比六神磊磊幸運的是,六神磊磊無緣見金庸,而馬雲與金庸有著近二十年的交情。

在阿里巴巴有一份花名冊,核心團隊的每個成員都有一個“花名”。馬雲的花名就叫風清揚。對就是那個指點令狐沖“獨孤九劍”,出場沒多久就一直活在臺詞中的的華山派劍宗高手。

逍遙子、鐵木真、郭靖、行癲、東邪等“花名”在阿里巴巴核心團隊成員又分別對應了張勇、陸兆禧、邵曉鋒、張建鋒、吳泳銘。

甚至連會議室、廁所都以賦有武俠氣息的名字命名,比如聽雨軒、觀瀑亭對應的是女廁和男廁,“光明頂”是會議室,而“桃花島”則是馬雲的辦公室。就連阿里的價值體系,被馬雲稱之為“獨孤九劍”和“六脈神劍”。

“獨孤九劍”是指:群策群力、教學相長、質量、簡易、激情、開放、創新、專注、服務與尊重,而“六脈神劍”則是:客戶第一、團隊合作、擁抱變化、誠信、激情、敬業。

1999年,馬雲事業遭遇低谷決定從北京撤回杭州。創辦阿里巴巴便是受了《天龍八部》中虛竹破解“珍瓏棋局”的啟發——置之死地而後生。

而這也只是停留在“器物層”或制度戰略層的“俠文化”。

18年前,馬雲幹了一件事,這件事讓中國互聯網行業江湖化、浪漫化。2000年7月29日,馬雲與金庸有過一面之緣。也因為這一面之緣,馬雲給老爺子留下了良好的印象,甚至金庸親自為馬雲書寫“神交以久,一見如故”,成為一對名副其實的忘年交。

幾周後,馬雲忐忑地打電話想請金庸坐鎮主持一場互聯網行業的“華山論劍”——西湖論劍,沒想到金庸痛快答應。

9月10日這天,74歲的金庸來到西子湖畔,前來赴會的有新浪的王志東、搜狐的張朝陽、網易的丁磊、8848的王峻濤、加拿大駐華大使、英國駐滬總領事及50多家國際跨國公司在華代表。

第一次“西湖論劍”,不僅奠定了馬雲在中國IT行業的影響力,同時也極大地擴展了阿里巴巴的品牌效應。從2000年第一屆“西湖論劍”開始,此會議便慢慢成為一個在行業內有影響力的公共事件。

2016年3月10日,金庸先生92歲壽辰。淘寶眾籌公佈了一段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特別錄製的祝壽視頻。馬雲說,金庸武俠精神對自己及阿里企業文化影響深刻,覺得男人一定要看金庸小說。

“剛創業的時候,我們18個阿里巴巴的創始人,十六七個都對金庸小說特別喜歡,金庸的小說充滿想象力,充滿浪漫主義和俠義精神。尤其是俠義精神,替天行道,剷平人間不平之事。”馬雲說,“金庸小說裡的很多人物我都特別喜歡,但最喜歡的是俠客行裡的石破天,他簡單,他執著;另外比較喜歡的風清揚,他是個優秀的老師”。


金庸影響了哪些企業家?

直到2018年10月30日下班前,高朋滿座、妙語連珠的“西湖論劍”、眾明星微博紛紛加入祝壽大軍的盛況似乎離我們不遠。

3 0日晚,企業文化深受金庸武俠小說影響的阿里巴巴通過官方微博發文悼念——江湖仍在,永失我愛……

丁磊:“我最喜歡段譽和王語嫣”

參加了第一屆“西湖論劍”的金庸,在2001年舉辦的第二屆活動中又來了。在臺上致辭時,金庸自稱是個老派人、對網絡半竅不通。說到這裡時,坐在馬雲邊上的丁磊,迷弟一般笑呵呵地盯著在臺上講話的老爺子,臉上的酒窩在模糊的影像中也能依稀看到。

實際上,不懂網絡的金庸提到了一個至今都困擾互聯網行業的問題。

金庸說:“你們很忙,也不收錢。從國外調集資本,上市籌錢,規模做得很大也很成功。但是錢花光了怎麼辦?維持不下去了怎麼辦?”同時他還委婉地說出了自己的擔心:“

還有一個比方不是很恰當,武俠小說中有一些邪派武功可以把人家的功力吸過來,網絡公司要擴大也需要引入國外資金,把資金拿過來就不還給他了,所以這個比喻不是很恰當。但是吸收一些外資也是需要的,將來還需要還給他的。張無忌受傷了,遇到張三丰治一治傷,就是有借有還的。

丁磊在活動現場回應到:“大家不要覺得網絡就等於網站,網絡背後有許許多多其他的東西。近15年來網絡對其他的硬件廠商有很大影響,網站不僅僅是網絡,服務性的硬件產業在背後有支持,這種局勢不會侷限在其中的4種賺錢方式當中。任何一個發展起來都要花一定的錢,盈虧平衡以後才是賺錢的真方法。”

不清楚金庸是否同意這樣觀點,但與丁磊緣算是這麼結下了。

2006年,金庸為一座位於西湖邊上、名為“江南會”的宅子題字。8個意氣相投的“江南俠客”在這座以原先賢堂舊址及周遭6間房子作為“江南會”的根據地。

金庸影響了哪些企業家?

(金庸為“江南會”題名)

他們還定下規矩,若遇非常難事,只要發出“江湖令”,八位發起人無論身在何地,均親自趕來出手相助。每個江南會會員都擁有一塊“江湖令”。這8個人中,有金庸的唯粉馬雲,有盛大集團的陳天橋,還有網易的丁磊。

金庸影響了哪些企業家?

(江南會發起人)

與阿里巴巴相比,丁磊的業務似乎距離金庸、距離武俠更近一些。

遊戲版塊作為網易的核心業務,從《大話西遊》《武魂》《天下》《大唐豪俠》《逆水寒》《楚留香》《花與劍》等等遊戲名中,就能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武俠風,更能感受到丁磊的武俠夢。但與馬雲張揚的武俠夢相比,“丁三石”這個胖子屬於低調一派。

而丁磊這份“低調”和非主流,似乎也受到了金庸的影像。

丁磊曾坦言,最喜歡金的小說《天龍八部》,諸多人物中又最喜歡段譽和王語嫣。“網絡首富只是自己創業過程中的副產品。在他看來,只有親身感受生活,才能觸摸到普通人的快樂,才能使自己的創意更具生活的真實性。” 曾被吳曉波稱為極少數“快樂富豪”的丁磊,如今還在養豬採茶、做跨境電商、玩雲音樂、請互聯網大佬吃“味央豬肉”。

確實,2000年網易上市、2003年他成為福布斯和胡潤兩大富豪榜上的“首富”,他在互聯網的曝光量也不多,外界對這個人的瞭解也並不多。

與陳家洛、郭靖、喬峰等“正統”的大俠相比,在金庸中後期的作品中開始出現了不一樣的“俠”。比如對權力淡漠,對生命來去坦然,不拘小節,成天喊著“一見尼姑逢賭必輸”“格老子”的令狐沖;比如出生“揚州麗春院”,見錢眼開,滿嘴跑火車,甚至取了七個老婆的韋小寶。

令狐沖也好,張無忌也好,還是韋小寶也好,雖說“異類”,但他們也都是金庸武俠世界中承載著重要俠客精神的主人公。而中國互聯網行業中,丁磊也算是這樣一個“非主流”的存在。

不過也因此,到處懟人、樹敵的“紅衣教主”周鴻禕對丁磊的評價非常高:“做互聯網的企業,除了丁磊,沒一個乾淨的”。

伴著武俠小說長大的丁磊,在第一屆“西湖論劍”時見到金庸,便對老子調侃地說到:“金大俠,你把我們一代年輕人的時間給耽誤了呀。”

被“耽誤”的何止是時間。

李開復:“金庸小說是我的教材”

被金庸“耽誤”時間的不止是國內的年輕人。

鄧小平會見他第一句話就是:“我讀過你的小說。”蔣經國的床頭終年放著一套金庸小說。或許這就是金庸小說的魅力,性別、年齡、代溝在他塑造的武俠江湖中都不存在。

成長於美國的李開復,也將《金庸全集》列為最早影像他的作品,沒有之一。

1973年11月,11歲的李開復隨家人離開臺灣去了美國上學。但他的母親依舊要求他學習中文,規定每週用中文給家裡寫一份家書,然後再回信把其書信中的錯別字、語法錯誤一一糾正,以此提醒他不要忘記中國文化。這樣的要求對當時中文水平停留在小學6年級的李開復而言是十分嚴格的。

而當時,他的哥哥有一套《金庸全集》,嫂嫂有一套瓊瑤的書,金庸小說成了李開復最好的“教材”。

他在自傳中表示:“我那麼小出國還沒忘了中文,真得感謝金庸先生。”

新華社也曾撰文報道過李開復對金庸小說的痴迷。在美國上學期間,閱讀金庸小說也成了他放鬆神經的一種方式。“在哥哥嫂嫂家裡住了6年,我居然把金庸和瓊瑤的每一本書都讀了,金庸的小說還讀了整整5遍。

打下金庸武俠“童子功”的李開復,在微軟、谷歌等企業任職後,開始將對移動互聯網的理解融會其中。

曾經,他自詡為“洪七公”,用金庸小說中的人物和故事情節為有志於移動互聯網創業的年輕人支了5招。

一是刻骨銘心,即選擇真愛的事情創業,‘《神鵰俠侶》中的楊過為什麼會為了小龍女跳下懸崖?就是因為真愛啊’;二是一統江湖,即追求高用戶量、高頻次、高使用時間和高排行;三是十年磨一劍,即深度理解市場、用戶、產品和競爭對手,‘郭靖資質愚笨,但花了很長時間,終於練就降龍十八掌,就是十年磨一劍’;四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即重視用戶的需求和反饋;五是一代宗師,即產品自身有流量增發能力,再運用最有效的渠道推廣,‘你要讓全部的人都知道你,就像張三丰一樣成為一代宗師’。

鄧小平、蔣經國、馬雲、丁磊、李開復以及我們,應該都時不時會出現在平行的武俠江湖中,傳承著其中的嬉笑怒罵和快意江湖。

可惜斯人已乘白鹿去,神俠倚笑武林中。

2003年7月,金庸在央視《新聞夜話》中說,他的墓碑上將會寫著:“這裡躺著一個人,在20世紀、21世紀,他寫過幾十部武俠小說,這些小說為幾億人喜歡

。”

《尋夢環遊記》講的是關於墨西哥亡靈節的故事,但其中關於“死亡”的觀點,跨越了文化和語言,戳中了所有人。影片裡有這樣一句話:人有兩次死亡,第一次是肉體的消亡,第二次是被世人徹底遺忘。

金大俠未離開,江湖依舊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