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故事:《灤縣誌》記開灤煤礦

唐山郭志強 供稿供圖

文明演進,坤媼鍾奇,山川孕蓄,發洩無遺。懋遷有無,誰為健者?計絀十年,木無拱把,器不苦窳。雷澤淵源,何人負責?覺此元元,志《實業》第八。

唐山故事:《灤縣誌》記開灤煤礦

(一)礦務編者按:史無採煤明文,自有明始並各礦懸為厲禁,恐洩山川之王氣,實明人自欺之語也。永樂以後,旋禁旋開,其課稅信而有徵也。神宗萬曆二十有四年,又分命中官,四出開礦,復無礦學常識,往往謬指良田美宅,下有礦脈,以肆敲詐,而俟賄遷。欲壑未盈,則又集眾挖掘,偽覓煤鐵。十有一獲,勒令納稅,動至萬千,人民日削月朘,坐使十室九空,遂激起而為盜礦之盜,不可撲滅。國家折閱數萬萬,反使盜賊充斥,貽執政以殷憂,不得不暫時封閉,息干戈以寧斯民。況其時甫移富民以實河北,黍苗待槱,山木堪樵,炊爨有資,鄉村實無用煤之家;輪舶未來,鐵路未修,一切工廠,尚無汽機,國家更無用煤之事。一時臣民,恨不早撤中官,停開採,使閭閻永無納煤稅之重累。終明之世,厥禁未弛者亦勢也。清初北直戶口,增加至一倍之多,在全國為第二繁盛省分。

唐山故事:《灤縣誌》記開灤煤礦

某西人《地理問答》:全國惟山東戶口最繁,每方里三十有三人,河北每方里三十一人強。而灤縣尤為河北繁盛縣分,除山荒、河淤、海退沙坨以及城池、道路、鄉鎮、廬墓佔地大半外,農產之不敷應用,顯而易見。故唐山一帶,煤苗富有之區,時有土人即其所在地報案採煤,而資本無多,所得亦鮮。清光緒三年,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鑑於軍國要需,用煤孔亟,遂命直隸候補道員、粵東唐廷樞招股開採,規模日大。迄今五十七年,擴充至五礦局之多,地方人民實利賴之。特外人投資過半,每年現銀流入西國者,約計一千餘萬元之巨,為可慨耳。

唐山故事:《灤縣誌》記開灤煤礦

謹按:煤層往往側出,如版築然。兩片石中間,夾生煤塊煤末,所謂煤槽也。前清土人開採,往往僅採一槽,且由上而下,十餘丈外,即可見煤。取煤稍深,又往往透水,不能再採。因以人力汲水,未易淨盡,煤在水中,取之匪易,故當時採煤無獲厚利者。洎唐廷樞聘英國技師開採,先用空心機鑽,探視煤層,於煤層厚處鑿井,井底鑿閧[拱],閧[拱]之長短,與煤脈同,井之深淺,與煤層同。煤層空處,往往漏水,又用汲水電機吸上地面,放入溝渠。而於長閧[拱]兩旁,橫開小門,衡望鄰比,密若蜂房。每小門內又橫鑿煤層二三數,所謂煤洞也。由淺而深,由下而上,挖取煤塊煤末,送至長閧[拱]。閧[拱]內有運煤鐵路,路上有運煤鐵罐,罐有四輪,輪有鐵勾,勾合數十罐,運以一馬。或用汽油,送至井口,電繳[絞]出地。每一煤洞,石片矸子,由上山拋入下山,空穴中再不能容,亦用鐵罐電繳[絞]出地,堆積一處。此各礦務局所以有矸子山也。然一山之煤,往往數十槽,一井所採,不過五六槽不等,故一礦務局,往往鑿井二三面,皆深至三百餘丈以下,以期層層挖盡焉。爰紀五礦概略。

唐山故事:《灤縣誌》記開灤煤礦

唐山煤礦

唐山煤礦,初名開平礦務局,面積約十餘方里,創始清光緒三年。名為官督商辦,實由官總其成,且曾發官款辦理,其所招商股,無異附庸。當時創辦人唐廷樞,奉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命令,於光緒二年九月,馳赴開平,查看煤鐵礦。覆稟有云:“已將帶回煤塊鐵石,分寄京城同文館,及英國有名之化學師巴施、賴禮、戴爾等熔化。現據各處分投函覆,均評論其在山坡路旁所檢之紫色石,及從山頂挖取之黃色石,有淨鐵六成四、五成八、五成五、五成一、四成五不等。


唐山故事:《灤縣誌》記開灤煤礦

讀私家歷史,品茅臺美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