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約吉水縣水南鎮

在深秋時令,履約吉水縣水南鎮,不請自來地闖進一楨夢裡水鄉的世界,不必在乎梧桐更兼細雨,不必浸淫芭蕉分綠,印屐在水南的的每一處,都是秋日勝春朝的囈語。


履約吉水縣水南鎮

涉足在水南鎮,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霜降時節,一灣瀧江,兩岸夾陰,早已褪去夏熱的笛孔,悠揚起瀧江清冽與寥闊,午後的小酒微醉,一葉扁舟,秋暝在舒緩的漁歌裡,任流任蕩,天地隨喜,蒼蒼之天,泱泱之水,無問西東。

履約吉水縣水南鎮

履約吉水縣水南鎮

趕腳在水南鎮,“水南人民靠得住”,偉人毛澤東詮釋著水南人的厚道與敦實,耳濡目染的“狀元故里”、“腐竹之鄉”“邊貿重鎮”的關鍵詞,濃縮用中華狀元第一鎮為水南造句,又挹“文昌鄉”的睥睨,讓人文薈萃的水南唯此有才。

履約吉水縣水南鎮

穿行在水南鎮,時光在這裡,濃郁著“五里三狀元”的文蘊。走讀彭教金釧尋主的故事,光陰裡感懷彭教《瀧江集》的典則森嚴,拾足王艮梅花詩的王國,行間中觸摸王艮詠梅言志的神真,而狀元劉儼腐竹的傳說,則是水南人引以為豪的地域標籤。

履約吉水縣水南鎮

相傳狀元劉儼衣錦還鄉後,其母為感皇恩,以豆水相合,精藝結晶遂成腐竹貢納,因而水南腐竹稱為狀元竹。美麗的傳說,一根腐竹,六百多年身披狀元紅而來,輝映在如今水南人勤勞和傳承理念上,成為腐竹之鄉最好的解讀。

履約吉水縣水南鎮

漫步在水南鎮,到處是腐竹的世界,腐竹在這裡詠唱著寵貴的主題。瀧江之水,甘醴潤甜,給腐竹注入津柔的因子,狀元故里,五里先賢,又給腐竹鋪展人文脈絡,而當年革命志士的碧血丹心,又給腐竹遇水清白,遇火剛硬的性格包漿。秋天棲息在農家,黃豆集倉,色澤淺黃而顆粒飽滿的黃豆成為腐竹主料,輔以流奔瀧江河的山泉浸泡,推磨出漿、柴火煮漿,不溫不火的火候下,鍋面漸起漿皮,這時候需要極細緻的手法,小心翼翼地層層挑皮,起捲成束,再晾乾、上漿、晾曬,秋天來到水南鎮,最是腐竹正當時,大街小巷,村頭院內,腐竹掛垂竹篙,一排排,一層層,俊賞著季節給予的恩賜。這“素中之犖”的腐竹,身披著金黃的外衣恃寵而驕,以自然的香和天然的甜,迎合著千家萬戶的胃口,或煎或炒,可烹可煮,亦燉亦湯,不一而足。特別是一碗帶肥細切的肩胛豬肉,和著煎黃滋油的腐竹,細火慢燉,腐竹的甜香融合著肥細豬肉的醇和,再滴少許醬油,起鍋揭蓋,滿屋清香,一試,口中生津,初嘗,齒牙留芳,再品,回味無窮,這一試二嘗三品,令人慾罷不能,欲說還休!

履約吉水縣水南鎮

履約吉水縣水南鎮

如今的水南腐竹,正在以黨建+特色產業新模式,產業+扶貧的新理念,以天時,地利、人和的姿態,壯實成生產企業和家庭作坊相合的產生鏈。不僅走進了千家萬戶,走進了中央電視臺,還走進了享譽全世界的領獎臺。水南人民堅持技藝的傳承,給腐竹抹上一層金黃,腐竹則給全世界送上饕餮套餐,水南人民的腐竹事業如日中天,方興未艾,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又一步,履約著這深秋的碩果累累,履約著小康大道的時代遇見!

履約吉水縣水南鎮

履約水南,約一方山水,瀧江歸來不看河,約一段歷史,公略縣史有硝煙,約一種文化,狀元家外無文章,約一種品牌,腐竹之上少佳餚。

履約水南,水南於斯為盛!

履約吉水縣水南鎮

履約吉水縣水南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