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印記:饞癆市

在熟人社會里,中國人內斂好面子,心裡怎麼想的不直接說出來。

一旦說出來就丟人,有可能成為笑柄,甚至被人家說道一輩子,有的男孩因此背鍋,找不到媳婦。

比如說“饞”。人們不笑貧不笑窮不笑餓不笑懶,但是笑饞。

因為窮和餓是沒辦法,而饞是沒出息。一旦某人直言饞,或者被別人定性為“饞人”,那麼這個人就會被人笑話為沒出息。

就是饞死,也不能說。

老家公社駐地(現為鎮駐地),逢三八集,陰曆3月23日、9月23日為物資交流大會,簡稱逢會。由於地處縣城北部,莒南等地四里八鄉的人們都過來趕集,人山人海,頗為熱鬧。

在河邊集市的深處,有賣熟食的,如鍋餅、燒餅等,這就是大人們常說的饞癆市了。

所謂的饞癆市,樣數不多,無非就是豬肉湯鍋、羊肉湯鍋、豬頭糕,還有煎包。一個大鐵鍋,一個平底鍋,擺上幾張桌子凳子,就有人叫著幾個熟人,在那裡就著肉湯,一邊喝酒,一邊高聲談話。

饞癆市是一種蔑稱。在人們眼裡,在那裡吃飯喝酒的都是饞人,一般正經的人是不會去的。

趕集的時候,父母也囑咐,千萬不要去饞癆市,人家知道了會笑話的。有的人去了,回到村裡,周圍的人也議論紛紛。

那饞癆市,對小時候不缺吃缺好吃的我們,那簡直就是致命的誘惑。

特別是那熱氣騰騰的油煎包,餡子雖是豬油渣、韭菜和粉條,而且皮厚餡少,就像某大學的包子,一口沒咬到餡,第二口就咬著手了。

但饞人鼻子尖,那股子香氣,很遠就能聞到,讓很少吃肉很少吃麵食的我們饞蟲鑽心、渾身癢癢。

賣了兔子毛,拿著一塊多錢“鉅款”,和幾個小朋友就在饞癆市周圍一圈圈地轉啊轉啊,聞聞香氣也過癮啊。

轉的目的就是看看附近有沒有熟人。沒有熟人,立即跑過去,花一兩毛錢買上幾個,用紙包著,趕緊找個僻靜的地方,一點點地享受著那人間美味。

現在想想,按照時興的說法,那饞癆市不就是現實生活中活脫脫的美食攤嗎?

臨沂印記:饞癆市

特別逢集,親朋好友相遇,做買賣談生意,少不了找個地方喝一氣,也是個很簡單粗暴的社交場啊。

留住胃的美食遠遠超過美景的誘惑。比如成都的錦裡、寬窄巷子,濟南的芙蓉街,青州古街、西安回民街,上海新天地,等等,凡是繁華人多的地方,都有美食的誘惑。

你看看,在那些美食街裡,人們邊走邊吃,邊看邊吃,字裡行間,眉裡眼裡都寫著一個“饞”字。

過去老人們不去那個地方,也不讓孩子去那個地方,不是心理不想,而是因為窮,兜裡沒有錢啊。

週末回老家,只要是逢集,地三鮮還會去轉一轉逛一逛,“饞癆市”依然在集市深處,湯鍋依舊在,只是沒有了那熱氣騰騰的油煎包,人氣也少了點,蕭條了很多。

如今,人們也不羞於不恥於說出“饞”,覺得饞了,馬上就來一場說走就走說吃就吃的辣饞。

這樣的日子,過癮啊,也該知足了。

臨沂印記:饞癆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