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路上的「桐柏英雄」——記桐柏縣埠江鎮付樓村黨支部書記李健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孟向東 吳曼迪 本報通訊員 杜福建

巍峨桐柏山,層林盡染。悠悠淮河水,無語東流。這山與水彷彿在向人們述說著烽火歲月中,桐柏縣這塊土地上的英雄兒女為謀取人民幸福生活而奮鬥的感人事蹟,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桐柏英雄”。

10月29日,我們造訪桐柏縣,採訪一位新時代的“桐柏英雄”——埠江鎮付樓村黨支部書記李健。作為我省唯一的代表,日前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李健就“脫貧攻堅”回答了中外記者的提問,成了家喻戶曉的名人。

面對厄運他不低頭

“要不是2012年那場意外,日子比現在要輕鬆些。”身材瘦削、皮膚黝黑的李健話語平靜。由於家中姊妹多,生活窮困,高中還未畢業,李健就在鹼礦打工,還當了村裡的電工,將自己的小家經營得有聲有色。

厄運在2012年夏天突然降臨,在一次檢查變壓器的時候,由於腳底的梯子一滑,他右手不小心抓到了高壓線,一團火光之後,他什麼都不知道了。在醫院整整躺了360天,先後經過右臂被截肢、右腿取骨移植等大大小小11次手術,李健活了下來。

看著一家老小,李健感到了肩頭擔子的分量:作為家裡的頂樑柱,他必須站起來。

又休養了近一年後,還未完全康復的他決定種大蔥。2014年,李健從親戚鄰居那裡借了20餘萬元,在鄰村租了100畝地,栽上了蔥秧。每天天矇矇亮就下地,中午就在地頭啃塊饅頭,喝點米湯,下午要幹到天黑才回家。可一家人的努力並沒有得到回報,因為盲目種植,市場信息不暢,大蔥滯銷,賠了25萬元。老母親因受不了打擊去世,妻子因勞累過度突發腦溢血,至今行動不便。這個原本殷實的小康之家成了貧困戶。

但這個生性倔強的漢子不服氣,在扶貧幹部和村裡的幫扶下,李健重新振作起來。

誓把付樓變“富樓”

“既然群眾信任我,讓我當了村支書,我就有責任帶著大家共同脫貧致富,把付樓變‘富樓’。”今年4月,在付樓村“兩委”班子換屆中,李健全票當選村黨支部書記。

埠江鎮黨委書記王詩東告訴記者,李健有堅定的信念和毅力,有敢想敢幹的勇氣,在群眾中有極強的公信力。

2014年種植大蔥失敗後,李健意識到自己市場信息不靈通。第二年,他開始全國各地到處跑,各大蔬菜市場都有他的影子。2015年,在種植大戶們紛紛放棄的情況下,他堅持種植了53畝大蔥,收穫季節一度賣到脫銷,不僅還清了債,還淨掙了20多萬元,一舉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這兩年,他又先後自費到泌陽縣、西峽縣等地學習食用菌、蔬菜種植技術,取到了增收的“真經”。

“桐柏自古出英雄,李健就是我們村的英雄,不僅自己熬過了那麼苦的日子,現在還帶著我們脫貧致富。”對李健,付樓村的群眾一點兒不吝嗇誇獎。

“沒出事兒前,他就是個熱心人。他家裡也不富裕,可做電工的時候,五保戶、困難戶實在繳不上電費的,他都自己墊了。種蔥的時候,給困難戶墊蔥種、墊肥料錢都是常有的事兒。大家打心眼兒裡佩服他!”付樓村村委會主任張榮山說。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上任以來,李健憑自己種植蔬菜的經驗,引導幫助近30戶村民共同建設50畝左右的蔬菜示範基地、香菇種植基地。在鎮上的幫助下,村裡建起了玩具扶貧車間,至少帶動40戶村民就業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