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潛「聰明花開」,狀元及第 他詩文雄世,有「柯家文章」之號

柯潛“聰明花開”,狀元及第 他詩文雄世,有“柯家文章”之號

柯潛像

明代狀元、翰林學士柯潛(1423-1473),以其德才為人,贏得士林宿望。他剛正不阿,史志稱柯潛"接人外若樂易,而內實狷介"。他以文章雄世,負詞林宿望,詩文自成一體,有"柯家文章"之號,

柯潛字孟時,號竹巖,明興化府莆田縣安樂裡柯山人(今莆田市城廂區靈川鎮柯朱村),景泰二年(1451)狀元,歷任翰林院修撰,右春坊、右中允、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學士掌院事,官至翰林學士,國子祭酒。以"高材遠韻、清標粹學"聞名於史。

師從鄉賢,"聰明花"開

柯潛“聰明花開”,狀元及第 他詩文雄世,有“柯家文章”之號

坪洋山石梯寺收藏的明狀元柯潛手書楹聯

柯氏起源於黃帝,出自姬姓。柯姓之郡望曰"錢塘郡"、"濟陽郡"。柯潛先祖居晉江(今屬福建泉州),五代時遷田武盛裡(今莆田東嶠鎮),至宋代再遷柯山。據民間傳說,當年柯潛出生時,霞光閃爍,屋頂勝似烈火熊熊,鄉里人誤以為他家鬧火災,紛紛趕來救火。柯潛小時候,夜間行路,村人經常看見前面有兩個人手持紅燈為他引路,燈籠上隱約顯出"狀元"字樣,鄉里人感到驚異,勸柯潛的父母趕緊邀請名師授教,將來必能出人頭地。

柯潛父母望子成龍,將他送往家鄉的坪洋山石梯書亭拜師求學。但柯潛小時表面看似遲鈍,久學不開竅,塾師見他"孺子不可教也",就要辭別離去。柯潛對老師情濃意切,送先生下山。塾師心中不忍,就對柯潛說:我出個對子,你若能對上,我回去再教你;倘若對不出,你就不必送了,我自己下山就是。塾師舉目遠望,看見一個年輕村婦挑著一擔橄欖上山而來,靈機一動,便出了上題:"女子獨行誰敢攔。"柯潛不假思索回答說:"先生欲去我實留。"先生聽言,十分欣喜。"敢攔"與"橄欖","實留"與"石榴"方言諧音,意存雙關。真是判若兩人,可能是他看見了莆田家鄉的壺公山神,"聰明花"頓開。柯潛在書亭裡,發奮攻書,三年間不出書亭一步。這一年柯潛送老師回家過春節,一路沿溪而行,塾師詩興正起,出了一對子讓柯潛對:"夕夜過汀溪,足踏滿天星斗。"柯潛對答說:"新春懸古圖,手扶萬里江山。"塾師高興異常,柯潛已熟讀四書五經,滿腹經綸。後來柯潛也師從鄉賢林廷芳、方澥學詩,十五歲就能寫出文采斐然的八股文。

名冠甲第,供職翰林

柯潛“聰明花開”,狀元及第 他詩文雄世,有“柯家文章”之號

莆田石梯寺南側有棵玉丹樹,當年柯潛曾於樹下刻苦攻讀

正統九年(1444)以鄉試第一中舉,得中解元,因不忍離別父母就沒有參加會試。正統十三年(1448)他會試中了副榜,又不願意就職。景泰二年(1451)終於大魁天下,得中狀元,被授予翰林修撰。入院之時,柯潛與同僚相互戒勉,不攀附權勢,不徇私結交,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只求潛心修養,磨鍊意志,鑽研學問。

柯潛英俊軒昂,言舉持重,不苟言笑,只結交斯文雅誼的朋友,若非志同道合的,即便是達官要人,氣焰薰灼,見面時也是緘默不語。他的高潔正直贏得翰林士人的讚譽。刑部尚書薛希璉在莆田縣大道街及安樂裡為辛未科殿試第一人柯潛修建了"狀元坊"。

柯潛學問精深,多次參與修撰重要的典籍。景泰三年(1452)四月,柯潛升右春坊中允兼修撰,參與修撰《歷代君鑑》《天下都志》。景泰七年(1456)五月再升東宮司經局洗馬,仍兼翰林修撰,日益受到重用。

柯潛多次出任考官,拒受請託,公允拔擢。景泰七年(1456)七月,柯潛奉命出任應天府(今江蘇南京)主考官。他怒叱並法辦趁夜趕來賄賂求情的舉子。因柯潛主考公正無私,科場秩序嚴肅井然。完成錄取後,柯潛自謂"得人為天下先。"意即治理天下,必須先得人才。天順元年(1457),英宗復位後,柯潛改任尚寶司少卿,兼職照舊。不久,柯潛擔任東宮講讀官,進階奉直大夫(從五品),尚寶少卿兼翰林修撰。

侍讀經筵,主考國試

柯潛“聰明花開”,狀元及第 他詩文雄世,有“柯家文章”之號

柯潛故里靈川柯朱村,遺存其祖母林孺人的石刻墓誌銘

柯潛歷任代宗、英宗、憲宗三朝的鄉、會試的主考官及殿試讀卷官。因其精於文字,清廉公正,德高望重,這在莆陽名臣中所不多見。天順八年(1464)正月,憲宗朱見深即位,柯潛以東宮侍從,被擢升為翰林院學士,三月開始專任古文詞學的教授,負責教導憲宗所選調李東陽等十八名新進士的庶吉士。八月又兼任經筵官,並奉旨修撰《英廟實錄》。

柯潛不辱君命,苦心選題,講授《尚書》《孟子》等聖人之書。柯潛講題,針對治國大政、君德帝心與朝廷用人問題,委婉規諫憲宗,顯示出對治國政略的深刻見解,以及愛君報國之心。不幸的是,憲宗並非勵精圖治、欲有作為的皇帝,而是迷惑方術、聽任太監的昏君。柯潛作為當年東宮太子朱見深之師,即位後又為帝師,對憲宗其德才可謂瞭如指掌,但仍精心講解經籍,啟發聖心,用心良苦。

成化元年(1465)八月,柯潛奉命主考順天府(今北京市)鄉試。第二年,又出任殿試讀卷官。殿試後,柯潛再次執教庶吉士林瀚等二十四人。成化二年(1460)十二月,柯潛執掌翰林院,"維持公正,人心帖服"。他在翰林院的後花園內構築清風亭,並挖池種荷花,又在後堂種植兩株柏樹,以此自勉,人稱此亭為"柯亭",柏樹為"學士柏",一時成為翰林美談。

成化三年(1467),柯潛升任東官事府詹事,兼翰林學士。這年冬天,憲宗命令翰林院官員擬進詩賦,為即將舉辦的元宵燈節助興。翰林編修、同鄉黃仲昭與同官章懋、莊昶三人,認為此舉不合時宜,聯名上疏諫阻,三人被廷杖、外貶,京都人士稱他們是"翰林三君子"。柯潛連夜草疏乞請予以寬免。此疏寫得謹慎委婉,方寸拿捏精準,既表達對屬官的關愛之情,又從治國的高度,規勸皇帝開放言路,傾聽臣民的呼聲。然而遺憾的是,憲宗帝根本聽不進柯潛中肯的意見。在《送編修章德懋赴桂陽州臨武知縣》一詩中,柯潛寫道:"獻疏黃金殿,英英志不回。遷官無愧色,治邑有餘才。點易臨溪閣,橫琴坐石臺。聞情幽賞絕,猶似在蓬萊。"以詩來寬慰遭貶謫的屬官同僚。

縱情山水,長嘯放歌

柯潛“聰明花開”,狀元及第 他詩文雄世,有“柯家文章”之號

莆田永興巖一處落款為"柯潛"的題刻:"鸞鷹乘風,龍象帶雨"

在京任職十年後,柯潛告假返鄉省親。在省親期間,柯潛游遍了家鄉莆田境內名山秀水,壺公山南泉巖精舍便是其中之一。狀元公柯潛才華橫溢,幾乎每到一處遊覽,都要留下美麗的詩句。遊覽了南泉巖精舍後,他寫了《遊南泉巖精舍》"好山看不了,倦憩白雲邊。掃榻剪蕉葉,烹茶分澗泉。鴉翻鬆影碎,魚躍浪痕圓。相對忘苔處,風清月滿天。最愛南泉好,閒來叩竹關。屋頭巖溜白,花底雨苔斑。醉吸杯中月,吟看鳥外山。高人不出戶,贏得一生閒。"詩寫得通俗易懂,逸趣橫生。

天順(1462)十月初,他來到退休賦閒在家的工部郎中林時讓家中做客,當時林時讓的家就住在莆田城東的玉湖邊上。當晚,他們共同泛舟綬溪之上,盡情地欣賞秋月下的綬溪美麗的夜景。這美好靜幽的夜景,勾起了這位狀元公濃濃的詩興,於是題下了《綬溪秋月為工部郎中林時讓題》一詩:"秋天何處多明月,延綬溪長水清澈。灝氣遙涵牛女圩,寒光直射魚龍穴。林君家近城東樓,湖山家興常悠悠。良宵見月不能寢,放棹便尋溪上游。於今久作金門客,纓冕留人歸未得。小閣低簷不滿尋,夜夜開窗坐寥舍。兔影還來照醉魂,只欠溪聲與山色。"詩寫得清新疏朗,富有鄉土韻味。

柯潛“聰明花開”,狀元及第 他詩文雄世,有“柯家文章”之號

"看見壺公山,會開聰明花",這句俗語就是講柯潛看見壺公山心智頓開,高中狀元的故事

在素有"大景一十八,小景三十六"之稱的莆田大洋永興巖,不僅有著幽奇壯美的自然景觀,而且有著十分豐富的人文景觀,數百年來,吸引了眾多文人墨客前來賞景、吟詠、題辭。在永興巖盤山石徑旁有一處落款為"柯潛"的題刻:"鸞鷹乘風,龍象帶雨"八個大字,字跡蒼勁有力,神彩飛揚,龍飛鳳舞,真乃神來之筆!柯潛一生在翰林院為官,他的手書題刻存世稀有。柯潛在永興巖上的這一題刻,可以說是我國書法藝術寶庫中的一件珍品,彌足珍貴。

聲望隆重,英年辭世

柯潛“聰明花開”,狀元及第 他詩文雄世,有“柯家文章”之號

柯潛詩文集《竹若集》

柯潛以其德才為人,聲望日益隆重。但他剛正不阿,從不阿諛奉承,獨善其身,史志稱柯潛"接人外若樂易,而內實狷介",因此他始終沒有獲得真正意義上的重用,如英宗復位時,內閣大學士呂原病故。內閣大臣李賢首先推薦柯潛,英宗雖然贊同李賢看法,但後來卻未予任用;成化二年(1466)十二月,憲宗詔選內閣人選,吏部尚書王翔也首先推薦柯潛,又未得到重用,人們無不感到惋惜,柯潛後來只執掌翰林院;成化四年(1468),禮部左侍郎虛位,吏部大臣上疏奏請柯潛擔任,仍未獲任用;成化七年(1471)四月,國子監祭酒缺員,憲宗知道柯潛博學正直,即將任用,但當時柯潛回莆田葬父後又續服母喪,只好乞請終制,他上疏說:"忠君者必自孝始。未有不能盡孝於家,而能盡忠於國者也。"柯潛盡忠盡孝,舉朝皆知,感人肺腑。

但不幸的是,柯潛服喪時感染寒疾,英年早逝,於成化九年(1473)八月去世,終年51歲。其墓修築於安樂裡和溫山,朝廷也遣官諭祭,入祀莆田鄉賢祠。現在莆田市城廂區靈川鎮柯朱村柯姓祠堂內,有一副古色古香的楹聯:"七世聯登九進士,八閩獨佔一狀元。"說的是靈川柯姓家族,科甲聯芳,自柯潛首登狀元后,綿延七世,竟聯登九進士。柯氏家族英才輩出,家風清白,傳為佳話。

文章雄世,負詞林宿望

柯潛“聰明花開”,狀元及第 他詩文雄世,有“柯家文章”之號

在仙遊柯氏古厝,處處印有"竹巖學士"字樣,柯潛與仙遊柯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柯潛一生為人高潔,青年入仕,自我砥礪,學行日進。他修撰典籍,主持國考,執掌翰林,師表東宮,侍讀經筵,清德粹文,聲望日隆,只是終未獲大用,不幸英年辭世。京城士大夫多為之感傷,痛惜其オ華潛力未及施展於天下。後世史家多稱柯潛為"儒臣"。

柯潛為文清婉,一生著述豐瞻,以文章雄世,負詞林宿望,自成一體,有"柯家文章"之號,除修撰《歷代君鑑》《英廟實錄》《天下郡志》及《玉牒》等國家典籍外,柯潛也有詩文集《竹若集》傳世。柯潛有很多詩文是勉勵同僚和部下清廉為官,秉公執法,關心體恤百姓疾苦。當時有很多人想得到柯潛的文字,但柯潛並非有求必應,他多是為正人君子做文章。柯潛的詩文,與他的人品一樣深受天下學士大夫敬仰,可謂文如其人,享有"高才遠韻,清標粹學"的美譽。

參考《明史》及阮其山等人及網絡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