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臨江:開始活躍的A股會誘惑港股反彈嗎?

家临江:开始活跃的A股会诱惑港股反弹吗?

人生就是是大鬧一場,悄然離去---金庸

10月,大俠離世。

10月,港股恆生指數累積跌了2809點。並是連跌第六個月,為1982年以來最長跌浪,六個月累計更是大跌超過5800點。

今日港股在10月最後一個交易日反彈394.16點,並以全日最高位收市,收於24979.69點,升幅1.6%,成交過千億元,達1063.6億元,國企指數收報10138.63點,同樣反彈1.4%。包括今日騰訊的反彈,也算是給港股帶來一點安慰。

雖然內地A股上證綜合指數10月份跌了8%,深成指數和創業板指數皆下來了,但是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星夜趕考場。

《中國證券報》就引述金融服務及數據分析商Wind統計資料顯示,今年首3季,包括證金、證金資管、中央匯金、社保基金的“國字號”共增持431只A股。其中,製藥與生物科技行業為國家隊最積極入市的行業。設備製造業、軟件與信息服務和食品飲料行業也獲得了青睞。

其中,證金公司共持有388只A股,當中屬於增持的公司達到189間,持股最多的為內銀,分別是中行、交行、建行和中信銀行。而第3季度,證金公司共新入市48間企業,又以A股金髮科技的持股比例最高。

證金資管則持有95只A股股份,其中新買入15只,增持37只。證金資管主要佈局國家電力企業。而匯金涉足的A股最多,截止10月底,其持有A股高達884只,而今年首3季共增持了當中的43只,減持為9只。最看好的行業依次為資本貨物、製藥與生命科技、軟件與服務、材料、耐用消費品。

據統計社保基金方面,162只社保基金出現增持,另有108只社保基金有減持動作,主要部署設備製造業、製藥與生物科技行業、軟件與信息服務和食品飲料業。

想想也是,這麼低的價格,大機構肯定是增持股票,畢竟熊市才能撿到便宜好貨。據智通財經APP獲悉,高瓴資本正在尋求募資數十億美元投資中國股市。而高瓴資本計劃尋求40億美元融資,分別注入旗下兩隻產品中,但也有媒體透露,這一數字可能也存在變動。或許這也只是冰山一角,甚至連羅傑斯也信誓旦旦低位買了A股。

內地A股是不是春天來了,現階段還真不好說。但是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內地A不穩定,港股又如何能說見底了呢?

看看騰訊控股前階段階段的一路下跌,散戶看見的只是控制遊戲方面的報道,和券商大行的過時研報,但很少有相關股價漲跌動力方面的分析。

據智通財經APP獲悉,在香港的不少銀行其實在場外對賭騰訊、匯控、平安的下跌波動率。其中比如,股票掛鉤票據(ELN)這類銀行結構性產品就是一道說不清,道不明的背後因由。

私人銀行先給大戶拋出一顆繡球(很高的息率),然後大戶就可以與銀行對賭這類藍籌的波動率,銀行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不少大戶殺紅眼:如果賭贏了,第一可以得到高息;第二這類產品可以找銀行放大槓桿。在筆者看來,這後面的一點才是關鍵,因為以借孖展形式以加大槓桿去賭騰訊的股價波動,只要騰訊在1個月內(或規定時間)多跌逾5%(合同約束的波動),大戶“對賭”便告失敗,反而或需以高於市價去高價買騰訊。

記得去年香港本地窩輪上創設了N多隻騰訊牛證,那時候在牛市氛圍,因此不少港股愛好者喜歡追企鵝牛證或者認購窩輪。但是你想過沒有,輪商根據對沖值買入相應數量的騰訊正股。當騰訊股價下跌以致觸及大量牛證被強制收回後,輪商便會沽出因對沖而買入的正股,從而對騰訊股價製造出更大的沽售壓力。

你看得見的是股價的變化,看不見的是別人背後的故事,反倒是企業經營受到的產業政策影響並不太大,可惜股價一直不穩定。香港本身就是全球金融衍生品最大的市場,所以相對藍籌股來說,其正股背後的貓膩,恐怕更多的投資者需要去自己琢磨。

針對港股現狀,其實有兩大龍頭已經逐步穩定。一個是騰訊下跌的空間逐步收窄,存在著反彈的機會;另一個就是匯控3季度的業績靚麗,也為恆生指數反彈形成新的支撐;在筆者看來,港股在等待A股真正意義的企穩。

至於美股崩不崩,形式壞不壞,也就那樣了。畢竟大部分的中資股在香港市場已經很殘了,當年那些優質的價值標的,在整體股市沉降下,早已失去了昔日的光環。正如大俠在《倚天屠龍記》的告誡:孩兒,你長大了之後,要提防女人騙你,越是好看的女人越會騙人。

免責申明:文章只提供股友討論,不得構成投資建議,筆者不持有上述任何港股。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