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你很優秀,否則不會再有投資人爲你「只有一個想法」來買單了

很多創始人經常會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只靠想法”來做融資,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在做路演的時候都會大談自己的想法,項目未來的願景,告訴投資人只要我拿到錢就可以怎樣怎樣……這實際上並不是好的融資方法,投資人很難僅僅因為你有好的想法而把錢投給你。

投資人的背後一般來說都有投資機構,而投資機構的資金來源大多數來自於各個公司、引導基金、母基金等渠道,也就是說他的錢也是來自於出資人,而他僅僅負責管理運營,投資機構必須要向出資人負責。所以基本上投資機構對風險控制的要求是極其嚴格的,如經常能看到對賭條款、回購條款等各式各樣的條款限制與約定,其實也是為了維護投資機構本身的風險。

除非你很優秀,否則不會再有投資人為你“只有一個想法”來買單了

正由於此,投資人在投資時都會非常謹慎,僅僅靠一個想法來做融資,大多數時候都是不行的。因為無論是天使投資人,還是VC都希望看到創始人除了對事業的決心與未來的規劃,同時還要有商業模式的雛形,使投資人能夠更好地判斷商業模式與企業未來的前景。

咱們還是依照國際慣例,來舉例說明。

大學生羅勇林和團隊一起開發了一款名為“聘愛”的校園戀愛交友應用,並參加了IDG舉辦的校園創業大賽。後來,IDG通知他們,“聘愛”進了全國50強,可以到北京參加決賽。那次比賽之後,羅勇林團隊就開始決心專注做“聘愛”,並在年底拿到了10萬元的種子投資。

戀愛社交APP“聘愛”為了幫助用戶找對象,用了一種近乎簡單粗暴的方法:招聘。用戶可以在這個應用的“招聘會”上發帖招聘愛情,找男朋友稱之為“聘夫”,找女朋友則是“聘妻”。如果看到有合適的“招聘”,也可以“投遞簡歷”。簡歷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齡、星座、城市、學校等。

“聘愛”正式上線後,短短3個月的時間就積累了4萬名用戶,而在羅勇林團隊主要活動的黑龍江地區,通過各色校園推廣活動就積累了3萬名用戶。高峰時期團隊人數高達近30人。

隨後羅勇林團隊利用暑假來到北京開始尋找新一輪融資。然而,在會見30多個投資人都無疾而終後,羅勇林團隊陷入了絕境。一次次投資人的打擊讓他明白了,“聘愛”這個產品似乎並不靠譜。

羅勇林原本以為只要靠想法就能獲得融資,經過失敗後他才清醒過來,明白其實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羅勇林說:“我承認我也瘋狂過、浮躁過,甚至曾經每天想著如何超越扎克伯格、餘佳文以及溫成輝,但是是並沒有。”

拿過種子投資,產品上線後做到了4萬名用戶量,安卓、IOS、Web都上線了,被各大媒體多次報道,產品都有了,數據也還可以。這個看似美滿的結果曾經讓羅勇林認為自己無限接近做一款“現象級”產品的夢想,從而實現“一夜暴富”。

但是很顯然互聯網創業不是做一個APP就可以成功的事,之後投資人的連番拒絕把他的夢想擊得粉碎。是他自己逐漸意識到,自己的產品乃至團隊都存在硬傷。

除非你很優秀,否則不會再有投資人為你“只有一個想法”來買單了

聘愛 羅勇林

一個產品最終還是要商業化才能最終獲得成功。超級課程表、臉萌、足跡這些短時間內爆紅的產品都是難以商業化的產品,即使用戶體量龐大,也難以取得成功。“聘愛”正是一款無法商業化的產品,因此擁有獨特的創業想法,但羅勇林遭受投資人的冷遇其實也是一種必然。

一個項目要實現目標就像培育一株植物一樣,光有“想法”的種子是開不了花的,它需要紮根的土壤,需要陽光雨露,更需要悉心栽培。投資人每天都會接觸不同的項目,其中最不缺少的就是想法,因此當你第一次面對投資人的時候,很難僅僅通過想法來說服他們。尤其是有了上述這些前車之鑑後,投資人會更加小心。

那麼只憑借想法就無法獲得融資嗎?

答案當然不是絕對的,但必須要有先決條件。首先是創始人的背景。如果創始人是振臂一呼的行業大佬,那麼他只有一個人也沒有問題,只要有一個點子,錢就會瘋狂找他。

如果背景不是行業大佬,那就要看學歷,海歸高學歷、BAT高管也會為你加分,你的想法說不準會有人買單,但不是肯定。再或者創始人深耕一個行業多年,有很強的行業背景,那麼也可能會有投資人支持。

但如果你是創業者,又是行業小白,突然看到一個機會,只有一個點子,那麼我還是建議你至少要先找團隊把這個想法落實,然後再考慮融資的事情。千萬不要在僅僅只是想法時去接觸資本市場,因為很大可能,你是在浪費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