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養殖魚蝦有技巧!畝均產量也比一般蝦農高出近25%!

他養殖魚蝦有技巧!畝均產量也比一般蝦農高出近25%!

回想起當年整整用了6年時間“泡”在池塘邊培育草魚新品種,他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還好最後的結果是成功的,培育出的新品種抗病能力強、生長速度快,漁民有了這種魚苗,經濟效益能提高不少。”

——聶家凱自豪地說,只要能讓水產養殖提質增效,這件事就做得值。


2008年,從華中農業大學水產養殖專業畢業的聶家凱進入了吳江一家水產公司就職。憑藉過硬的專業技術和勤勤懇懇的工作態度,僅隔一年多時間,他就被提拔為副經理,主要負責四大家魚的原種親本培育。

當時,作為四大家魚之一的草魚極易感染一種叫作白頭白嘴病的傳染病。發病時,魚的額部和嘴部周圍細胞會壞死,色素消失並呈現白色,同時病變部位不斷潰爛,有時還帶有灰白色絨毛狀物,致死率高達90%。

“這種魚類傳染病一旦防治不當,漁民很可能血本無歸。”

2010年,聶家凱向公司提議,與專業高校合作培育能夠抵抗白頭白嘴病並且性狀更佳的草魚品種,在造福廣大漁民的同時也可使公司出售的魚苗更具競爭優勢。很快,這一提議很快被公司採納,同年他便帶領著5人團隊與上海海洋大學進行對接,將培育工作推向正軌。

他養殖魚蝦有技巧!畝均產量也比一般蝦農高出近25%!

要想培育出具有優良性狀的草魚品種,選準雜交用的親本(雜交時所選用的雌雄性個體)十分關鍵。

“首先親本本身的品質要好,其次要注意選用生態類型差異較大,親緣關係較遠的親本進行雜交。”

在與高校專家進行商榷後,聶家凱將親本來源鎖定在了黑龍江、長江、贛江、珠江等四個流域,並與團隊成員分頭前往選取親本。

有了親本之後,接下來就是育種,需要在雜交後代中反覆選出符合育種目標的個體進行進一步培育,以獲得優良性狀穩定的新品種。

聶家凱說,育種就是一場考驗耐心和細心的持久戰。按照生長性狀,他和他的團隊先是花了3年時間,從上萬個雜交魚苗中反覆選育出了100個性狀最佳的苗種進行再培育,而後又幾乎天天守在池塘邊進行測試和作業,家也難得回一趟。

2016年5月,培育工作進入了人工繁育的攻堅階段,聶家凱更是寸步不敢離開,生怕設備出了故障前功盡棄,那一個月裡他一天只休息2到3小時。功夫不負有心人,同年,新品種的草魚魚苗成功上市,除了受到本地漁民的搶購,不少外省的訂單也紛至沓來。

他養殖魚蝦有技巧!畝均產量也比一般蝦農高出近25%!

草魚新品種的成功讓聶家凱認識到,在當前的水產養殖業競爭激烈中,用技術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尤為重要。這一理念,在他之後的創業過程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去年,32歲的聶家凱從公司辭職,在平望廟頭村承包了85畝土地成立了清風家庭農場,經營的主業還是他最熟悉的水產養殖,但品類換成了羅氏沼蝦。和一般的蝦農不一樣,聶家凱將目光鎖定在培育大規格羅氏沼蝦上,他告訴小農,一般市場上賣的大都是普通規格的羅氏沼蝦,每隻重量大約在20克左右,每斤售價僅20元,而50克到100克的大規格蝦則可以賣到100至120元一斤,經濟效益能翻幾番。

那為什麼蝦農們普遍不出售大規格羅氏沼蝦呢?聶家凱解釋說,受氣溫環境和水質影響,羅氏沼蝦一般5月份下苗,到了10月份必須全部捕撈起來,否則將會出現大面積死亡,所以市場上的羅氏沼蝦無論是上市時間還是規格都相差無幾。

“其實用上一些技術手段,完全可以讓蝦過了10月繼續生長。”

去年開始,聶家凱在池塘上搭起了暖棚控制池塘水溫,同時通過科學控制增氧頻次以及飼料投餵量,並定期檢測水中的亞硝酸鹽、氨氮等指標,確保水環境適合羅氏沼蝦正常生長。此外,他還會向水中補充鈣、鎂、磷等微量元素,幫助蝦在脫殼期硬化新殼。

他養殖魚蝦有技巧!畝均產量也比一般蝦農高出近25%!

有了技術的支撐,聶家凱的羅氏沼蝦可以在2月份左右就下苗,12月份左右捕撈,生長期延長了近5個月時間,畝均產量也比一般蝦農高出近25%。

“控制了生長期,一方面我能提早上市賣一般規格的蝦,另一方面在市場空缺期也能出售大規格蝦,經濟效益有了保證。”

說到對農場接下來的規劃,聶家凱表示,計劃要建設幾個淨化池,把養殖尾水淨化達標後循環利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