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術到底能不能打?從武術的功能說起(四)

中國武術套路的演化,和“丟槍為捶”有一定關係,一般認為是清朝禁武,然而這是歷史誤區…


​還不瞭解這一系列的新讀者可以閱讀前文熟悉熟悉:

上回說到,武術在冷兵器時代的軍事作用,那麼,它是怎樣由冷兵器士兵訓練演化成套路的呢?

首先要從元代之後官方的“禁武”說起。

元朝不是漢人王朝,一直擔心自己在中原的統治不穩,特別怕漢人造反,於是頒佈了幾乎是中國歷史上最嚴苛的“禁武令”。有些傳說中,連菜刀都要十戶使用一把。當然,真正的“禁武令”並沒有那麼嚴,不然的話鋤頭耙子等農具禁不禁?禁了怎麼幹活?

​下面就將《元史》中關於禁武的部分節選出來,供大家參考。

諸民間有藏鐵尺、鐵骨朵,及含刀鐵拄杖者,禁之。諸私藏甲全副者,處死;不成副者,笞五十七,徒一年;零散甲片下堪穿系禦敵者,笞三十七。槍若刀若弩私有十件者,處死;五件以上,杖九十七,徒三年;四件以上,七十七,徒二年;不堪使用,笞五十七。弓箭私有十副者,處死;五副以上,杖九十七,徒三年;四副以下,七十七,徒二年;不成副,笞五十七。凡弓一,箭三十,為一副。

也就是說,刀槍這種東西,家裡只要有,哪怕不能用,都要被抽五十七鞭子,有四件,就要判處徒刑了。

中國武術到底能不能打?從武術的功能說起(四)

然而蒙古人的統治並不穩定,欺壓漢人過於兇殘,導致漢人私下秘密結社、練武,密謀造反。

可是沒有武器怎麼辦?那好辦,沒有長槍,就用民間常用的棍子。

於是,後來武術就有了“槍棍不分家”的說法。

通常認為“槍挑一條線、棍掃一大片”,其實這只是入門級說法,高手都是“槍怕搖頭棍怕點”,不管“搖頭”還是“點”,都是用前端刺擊。

蒙古人也不傻,很快就發現漢人們輪棍子虎虎生風,其中有詐,於是“禁武令”更加嚴苛:凡是發現聚集在一起拿棍子操練的,禁止。

儘管如此,還是有很多不堪壓迫的漢人,秘密操練,造反之事層出不窮。

比如著名的“李鐵槍”李全的兒子李璮,因反抗元朝統治被殺。李全的孫子李易簡將祖、父輩的槍法秘密流傳下去。

中國武術到底能不能打?從武術的功能說起(四)

李璮

而李易簡傳槍的模式,是一整套動作,叫做“套子”,也就是現代武術“套路”的雛形。

當元朝官方禁止民間用棍操練後,便出現了“空手套子”,也就是不拿器械的套路。

那些秘密結社,都自稱是“大宋子民”,所以“空手套子”假託宋太祖趙匡胤所傳,也就是現代常說的“太祖長拳”的雛形。

中國武術到底能不能打?從武術的功能說起(四)

太祖長拳拳譜

而那些“化槍為棍”的“套子”,也假託名號,比如借宋太祖趙匡胤一根杆棒打天下的傳說,起名為“盤龍棍”,常和“太祖長拳”一起練習。

這是歷史上第一次武術套路的出現,傳說中的武當祖師張三丰也是這一時代的人。

後世又接連出現過槍術演化為拳術的狀況,比如明末姬際可,字龍峰,槍法高超。清軍入關時組織人馬抗清,失敗後隱居鄉里,因懼怕清廷追捕,不想暴露行跡,便“丟槍為捶”,將“六合槍法”化為“心意六合拳”。

中國武術到底能不能打?從武術的功能說起(四)

姬際可

而槍法的原理,即後世太極拳的原理。

為何槍法為太極原理?即槍術訓練中,講究“陰陽手”,即力手為陽,控制方向的手為陰。按一般人的習慣,即右陽左陰了。至今少林武術中有“陰手棍”套路,即著重訓練左手的控制力。

而大槍扎入人體時,需要雙手同時發力,即常說的“陰陽合把”。

明末“丟槍為捶”的,除了姬際可,還有河南陳家溝陳王廷。提起陳王廷,武術愛好者都很熟悉了,陳式太極拳的創始人,早年也是憑一杆大槍縱橫天下,抗清失敗後,才賦閒在家教拳。至今,陳式太極拳中的特色,除雙人推手外,另一個便是雙人粘槍,還有大杆對練,“大杆子”就是民間對長槍的俗稱。

中國武術到底能不能打?從武術的功能說起(四)

陳王廷

而且,陳王廷創的拳,剛開始並不叫“太極”,叫“炮捶”,這與當時的語言習慣有關,稱“拳”為“捶”,和姬際可的“丟槍為捶”一個道理。

“太極”這個名字,是一百多年之後,由楊露禪、武禹襄確定下來的。

中國武術到底能不能打?從武術的功能說起(四)

大杆對練

楊露禪為河北永年人,自幼在陳家溝一家藥鋪做學徒,耳濡目染看人練拳,漸漸起了學拳的念頭。四十歲時回到家鄉,受當地喜歡習武的士紳武禹襄賞識,兩家交好,互相切磋武藝,名震鄉里。

後來時不時有人來找茬比武切磋,一次比武過程中,楊露禪不慎打傷了人,為躲避官司來到京城。在京城中練武被發現,一時間達官貴人爭相來請楊露禪教拳。

當時請楊露禪教拳的分兩撥人:一是那些真正想為國出力、戰場殺敵的武將們,還有一些就是鬥雞遛鳥、無所事事又想養生的八旗子弟們。

武將好教,該怎麼打就怎麼打;八旗子弟難纏,想練功又不想出力。楊露禪絞盡腦汁,儘量將“炮捶”中“柔”的部分提取出來,發明一套軟綿綿、輕飄飄的拳法——與其說是拳法,更像慢速體操。

於是當這些八旗子弟逛窯子喝酒抽大煙之後,做上這麼一套軟綿綿的“拳操”,覺得身輕體健、精力充沛,大喜過望,這套“綿拳”很快就在京城流傳開來。

後來,八旗子弟們嫌“綿拳”不好聽,請文人、武術家重新起個好名字。為了逢迎這些紈絝子弟,文人們殫精竭力,將源頭從陳王廷追溯到王宗嶽的《太極拳論》,再到張三丰的《太極拳譜》,將此拳命名為“太極”。八旗子弟們大悅,認為自己練了一種高大上的“神功”,將楊露禪吹捧成“太極宗師”。

中國武術到底能不能打?從武術的功能說起(四)

楊露禪

而這,也是武術“技擊”和“養生”功效的分水嶺。所以目前社會上那些假大師們,大多都是“養生流”的路子,拳學的好不好不知道,做派倒頗似得了那些八旗子弟們真傳。

至此,中國武術從軍事目的演化為養生的過程,基本就算敘述完了,下面稍微講一些為何現代分化出那麼多流派。

流派的劃分,基本經歷三個階段:清代武科舉階段、清代中後期“鏢局”興盛階段,民國提倡“國術”階段。

明代的武科舉,基本只考理論,到了明末崇禎時期,才開始考武術套路。後來清代沿用明代武科舉制度,加強了武術套路方面的成績。我們現在看到的春秋大刀、方天畫戟這些套路,大都是清代武科舉的套路。

而後來隨著清代經濟的發達,商人越來越多,“鏢局”這個職業應運而生。要保鏢自然得會武功,於是掀起了第二波練武高潮。

我們看到的那些奇門兵器:比如護手雙鉤、子母鴛鴦鉞等,大多都是那時候流行開來的。

中國武術到底能不能打?從武術的功能說起(四)

護手雙鉤&子母鴛鴦鉞

因為保鏢的面對的敵人,比軍事上簡單的多,無非就是賊。護手雙鉤這一類的兵器,是賊喜歡用的:半夜去偷東西或者踩點,從房樑上走。一旦被發現,打鬥起來,可以用一支鉤勾住房梁,另一支鉤與敵人打鬥,作用類似日本忍者的“鉤杖”。比如戲劇、評書中著名的偷御馬的大賊竇爾敦,武器就是雙鉤。

而子母鴛鴦鉞這種兵器,適用於藏在衣下、袍袖裡,遇到要劫的對象,假裝上去搭話,出其不意的亮出兵器,插腹撩陰,十分狠毒。而鴛鴦鉞之所以做成“戟刀”的樣式,是為了防對方也身手不凡,有時間抽出兵器,那麼鉞頭那個月牙形的刀刃,可以加強防禦力,並鎖拿對方的兵器,比僅僅用匕首好使。

尤其是護鏢的鏢師,使用長槍、火銃之類的武器,遇到子母鴛鴦鉞這類暗器,往往猝不及防,對方已近身,不在遠距離兵器的攻擊範圍,就容易吃虧。

所以鏢師們為了防止吃這種暗虧,也要練這類武器,熟知這類武器的性能。同時也尋找剋制這類武器的方法。

三節棍便是其中之一。

中國武術到底能不能打?從武術的功能說起(四)

三節棍對刀

當三節都打開時,它是長兵器,可以和手持長槍、大刀的人對抗。但折成一節,或者雙手持棒兩端,又可以當短兵器使,那麼當對方用子母鴛鴦鉞偷襲時,先用兩頭的短棒格擋,然後伺機跳出圈外,將三節棍展開變成長兵器,佔攻擊距離優勢。

同類兵器還有九節鞭、繩鏢等,往往相互剋制,令人眼花繚亂。

鏢局套路,到了後期成為白蓮教、義和團等組織結社的訓練方法,清朝末年鬧過幾次“拳匪”後,朝廷大為震驚,在禁絕這些結社的同時,有些地方又開始實施“禁武令”,但這時效果已經不大了,因為空手套路已發展的相當成熟。

後來到了民國,因為屢次遭受外國入侵,被嘲笑為“東亞病夫”,為了抗擊侵略者,宣揚尚武精神、體育精神,民國政府開始組織國術比賽,選拔武功高強的優秀人才,成為軍中教頭。著名的“劍仙”李景林、“神槍”李書文、“精武門”霍元甲、“南北大俠”杜心五、“小霸王”劉雲樵等,皆是那個時期的人物。

而且,那個時期,武俠小說也相應開始興盛,民間文學也由評書話本轉變為新的形式,誕生了“還珠樓主”李壽民、“社會反諷派”宮白羽、“幫會技擊派”鄭證因、“悲戀俠情派”王度廬、“奇情推理派”朱貞木等人,並稱為“北派五大家”。

中國武術到底能不能打?從武術的功能說起(四)

“還珠樓主”李壽民&“社會反諷派”宮白羽

​民國時期的國術傳播,以官方舉辦的選拔比賽為形式,那就是武術的另一作用:體育競技。但在體育競技方面,目前我國武術,是遠遠落後於西方和日本的。

下一篇,咱們從體育競技的角度,來講講武術。

@影史志,提供高質量的文化、藝術、歷史、科技、影視內容,歡迎關注!

中國武術到底能不能打?從武術的功能說起(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