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高新區馬排村:真情贏民心 換來項目加速度

東南網10月3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卞軍凱)

金秋十月,位於福州高新區的吉特瑞醫用引導組織再生材料生產基地正在加緊建設,主體大樓預計今年年底投用。

吉特瑞生產基地是福州高新區海西園馬排村18個項目中,第一個交地、第一個開工建設、第一個主體工程封頂的產業項目。“項目進展迅速,離不開高新區各級幹部的大力攻堅和靠前服務。這給了我們很大信心,現在又有了建設二期項目的規劃。”福建吉特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袁平說。

徵遷交地是項目實質性落地的第一步。“馬排村不大,人口不算多,但位於海西園中段,是高新區發展重要的開發地,徵遷項目多達18個,時間又緊。”挑起了徵遷重擔的包村幹部嚴冰說。

2016年9月,嚴冰到高新區村鎮辦任職,負責馬排村徵遷工作事宜。“剛開始,徵遷氛圍不像現在這麼濃厚,群眾牴觸情緒較大。”嚴冰介紹說,馬排村歷史遺留問題較多,村情錯綜複雜,給工作帶來了很大阻力。

面對難題,嚴冰抱著“沉下去”的想法,扛著兩箱泡麵就進了村。針對村民不願意配合的情況,嚴冰認真分析原因,帶領村幹部早出晚歸、走村入戶,零距離了解村民所思所想所盼。他們和村民一起掰著指頭算實賬,啃著饅頭聊實事,不斷加深對村情民情的瞭解。

為了加快徵遷進度,最忙的那段日子裡,嚴冰每天都是在項目現場用方便麵解決三餐。同事陳斌說:“因為著急上火,他經常吃著吃著鼻血就流下來了。”

“我們支持徵遷,可村裡的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能不能做好安置?”“舊房子轟隆一下拆掉了,安置房要等多少年?”隨著徵遷工作逐漸深入,一個接一個的複雜問題湧到嚴冰面前。

嚴冰和村委幹部商量後,將位於烏龍江大道旁的舊村部重新整飭修繕,作為高齡被徵收戶和疾病戶的臨時過渡房。目前,已經安置13名老人。村民高璋的父母是第一批入住臨時過渡房的老人,高璋感慨說:“父母能夠妥善安置,我們在外工作也放心。”

今年春節前夕,馬排村啟動安置房徵遷工作,得到村民積極響應。如今,一線江景的溪源花園(馬排安置房)已在建設中。據介紹,馬排安置房總建築面積約33.53萬平方米,可惠及2116戶家庭居民。

從村民“門不讓進”到“進門遇冷臉”,再到“坐下掏心窩”,直至“做通思想,簽下協議”,嚴冰出色地完成了一個又一個項目徵遷任務。

9月5日,隨著華邦科技和光速科技的徵遷完成,馬排村第一輪、第二輪產業項目集中交地月行動涉及的20個項目均實現淨地交付。

未來,高新區的另一張新名片——數字經濟產業園還將落戶馬排村。在第三輪產業集中交地月任務清單中,馬排村共有13個產業項目的徵遷任務,數字經濟產業園名列其中。

嚴冰說,他和一線幹部已經摩拳擦掌,準備迎接新一輪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