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評價天津這座城市,你覺得哪裡比較好?

股民窮遊記


我是個南方人,說實話沒有地域偏見和歧視。在天津呆了4年,在廊坊呆了15年。之前寫了一篇我眼裡的廊坊,對廊坊的看法,總體的觀點是“俗”。這篇文章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也引起了一些人的憤慨,甚至還有讓我滾回南方去的評論。其實,我想說的是,俗不是低俗,而是一種平民化、大眾化。俗是一種平民文化,既然有陽春白雪,肯定就有下里巴人。有人欣賞芭蕾舞交響樂,也有人聽相聲看河北梆子。所以說,吃燕窩的人不一定都高雅,吃臭豆腐的人不一定都俗氣。 之前說了廊坊的俗氣,下面說一說天津之俗。

我其實在天津就呆了4年,主要任務是上大學,基本在南開、和平廝混,最熟悉的只有衛津路、八里臺、海光寺等一片,接觸的土生土長的天津人也有限,所以只能浮光掠影說一說天津這個城市。 天津的確有俗人,而且還不少。上大學的時候,路過南京路與衛津路的交口,見過一樁子事情,確實我把我這個俗人驚呆了的。這件事情總結起來可以叫做:“津門中年大媽大戰年輕男交警”。實際上就是一交警看見大媽騎車帶人逆行,感覺很危險,就主動上前敬禮,告訴大媽違反了交通規則,需要注意云云。結果是中年大媽一口老天津衛的腔調,教育了年輕交警接近一個小時,中間的各種語言,我是一點都學不會,感覺真的像是舞臺上的相聲。腔調,語氣以及段子都像那個“丁文元”。反正一群人圍觀,最後交警說不過大媽,臉紅彤彤的,還給大媽賠禮道歉,目送大媽騎車走人。大媽呢,像一個戰鬥取勝的鬥士,雄赳赳氣昂昂的走人了。這是我頭一回對老天津衛人有了深刻的理解,都是俗人啊,絕不後退,永遠充滿鬥志,說我錯了可以,但是我也一定要和你說出一個子醜寅卯來.....真是一個哏兒之都啊。

九河下梢天津衛,三道浮橋兩道灣,直轄之地,渤海之濱,改革開放,時代的前沿。但是確有一個習俗:叫做天津姑娘不外嫁。就這一個習俗,多少轟轟烈烈的愛情,都勞燕分飛。這個習俗,不是說不好,體現了天津這個地兒,父母對女兒的關心與關愛,不希望孩子吃苦,希望孩子永遠在眼前,可以照顧關愛。出發點是好的,但是總是有一些不合時宜。電影裡的臺詞:“天津九條河,不知我家順著那條河來的,到我這兒第四代,活成了天津人,跟你走了,對不起我家上三代,天津的姑娘不外嫁,不單是我,都這樣”。臺詞裡透露著天津衛人對孩子的寵,只能如此理解了,呵呵。我曾經的一位同學,家就是外地的,大學4年,和一位天津姑娘轟轟烈烈私定終身。結果大學一畢業,對方父母就把我這位同學約到了一個肯德基,就是以不外嫁為由生生的拆散了一段姻緣。令人唏噓。

人俗地兒俗,吃食也俗。來吧,開始上吃食:狗不理,貓不聞,猴不吃,耳朵眼,崩豆張,小寶栗子,楊村糕乾,鍋巴菜,熬小魚。人生五大事,吃喝拉撒睡,吃排第一位。吃的俗,因為吃的都是大眾文化、市井文化,吃的不是高低貴賤,吃的是一種安居樂業的感覺。京油子衛嘴子,一個能吃好吃的地兒,吃盡穿絕天津衛,包含著是天津衛深厚的俗文化以及人文精神。 離開多年,天津在我眼中還是萬種風情,美食美景,新鮮和活力,面朝大海,終究會春暖花開,活力四射。


月上西樓梧桐雨


一座很粗糙的城市。雖然很大,雖然擁有很多高樓大廈,雖然貴為直轄市,但很多本地居民素質,居民生活習慣,居民生活水平 ,還相當於別的城市九十年代。 居民小區環境很差,道路質量很差。路面稀薄,滿是井蓋,今天挖明天修,斑馬線幾天就看不清了。小富即安,很懶很貧很計較。 至今逢年過節還有馬路上燒紙的習慣,買煎餅很多都自帶雞蛋。說話很衝,態度很差,很多本地女人都抽菸。男人很多吊兒郎當,光頭或背頭,渾身刺青 感覺很帥。 喜歡文玩,釣魚,養鳥,打撲克,在別的城市被人所取笑:不務正業。很多公共設施 基礎設施,很陳舊,很落後。細節裡,很多地方還很髒亂差。比如很多救護車還是金盃,很多環衛車又髒又破,環衛工,交警,學生,公交司機,雖然統一制服,但顯得鄒巴巴髒兮兮。別的城市,這些崗位的工作服都是很乾淨的。……反正不管說多少,本地人自己一點沒感覺,一直覺得別的城市還不如自己。其實,自己早就落伍了……


實話實說能咋地


說實話天津確實有點跟不上時代的節奏,老百姓的思想還比較陳舊,但天津確實存在很好的資源和有事,周邊農村的老百姓基本上不用外出打工,在家裡就能實現的小康生活,天津的交通比較便利,陸運海運都不錯,當然物價也比較低,只要有房生活成本也比較低,高大上的城市雖好看,但老百姓不一定生活的很好,留在大城市的人基本都是高學歷的!而天津就是一平民城市而已!


月照佳人


走南闖北去過許多地方,從南到北,從東到西,轉來轉去感覺還是家鄉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