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羣和美地行的「十八羅漢」

文_方達

美地行的辦公室位於鎮寧路,一個佈置得混雜著後現代色彩和中國元素的樓層。正如公司的創始人劉群,身兼精英氣質與文人韻味。在其中的一間“書房”內,他以特有的慢條斯理而又邏輯嚴密的方式侃侃而言,談當初的創業,如今的感悟,以及團隊建設、公司治理的心得,終其最後,他認為公司最寶貴的資源就是“人”。

創業從看房團開始

到達採訪地點,劉群身著白色襯衫,黑色西褲,一頂黑白細條紋小禮帽(禮帽幾乎已經成了他出現在公眾場合的特定標誌),熱情伸手相迎,常年的運動習慣讓他保持著好身材。記者、房產營銷策劃、騎行、網球、禪修、寫書、兩個孩子的父親……這是附著在劉群身上的關鍵詞,隨便取出其中一詞講起來都是一個津津有味的故事。

1993年從復旦大學新聞系畢業後,劉群成為香港《文匯報》負責華東地區的一名記者,最初只是作為報社一員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替報社償還債務,而一做做出了名堂是他自己也沒有想到的,直到後來乾脆自己成立公司。“因為之前我在香港媒體做記者,所以跟一批香港房地產商有聯繫。公司成立之初,我一個個拜訪他們,然後說我可以給你們的樓盤做推廣,他們說可以嗎,你先組織個看房團試試。我和幾個員工每天發名片打電話,最後組了第一個200人的看房團,這是公司的第一個成功案例。”劉群說。

就這樣他從中看到了房地產業的商機,更體會到一種跟做記者不一樣的令人怦然心動的激情。新聞專業背景和一段長達10年的從業經歷也為日後馳騁營銷策劃領域提供了幫助,在他的辦公室隨處可見“品牌:新聞式傳播實戰”的字樣,製造新聞話題顯然是他贏得市場的法寶之一。

香港房產商和買家獨有的眼光,對房產品質的要求,漸漸讓劉群和他的公司最終鎖定高端房產市場,專注如一。公司先後為湯臣一品、星河灣、上海綠城玫瑰園、恆勵龍王溪高爾夫別墅、白金灣府邸、蘇河1號、世茂濱江、上海紫園、西郊莊園、白金府邸、 悅達國際大廈、城市經典夏宮等100多個高級樓盤營銷策劃或進行市場推廣,市場反響巨大,很多案例成為行內有口皆碑的營銷經典,並創造了國內樓市的銷售奇蹟,比如像上海星河灣開盤當日即成交超40億,差不多一天售罄。

之後公司繼續拓展新領域,除了高端房產市場,還把關注度拓展到了遊艇、商業地產、旅遊地產等,知名項目有:美國賓士域遊艇、紐約華爾街20pine、夏威夷凌海閣、蘇州贊威牡丹庭、華麗家族(600503,股吧)太上湖、廈門雲頂至尊、悅達889、鵬欣水遊城、證大喜瑪拉雅、MOBO上海主角、洲際酒店/辦公樓、沃弗1846等,甚至還有海外客戶如倫敦塔橋1號。

說到國內的豪宅市場,劉群認為國內的產品硬件設施不會比國外差,但最後比拼的是軟件,比如物業服務等。對於房產投資他的忠告,一個是要買房屋品質好的,還有要關注其物業服務品質,“這樣的房子才有較好的保值功能,在接下來的市場中,這兩點越來越重要。”

同時,他長線看好國內房產市場。劉群說:“短期來看國內市場會面臨一次回調,就像當年的香港,國內一部分投資者會轉投海外市場,這很正常,但最終還是會回來,跟當年韓國、香港一樣,房價會回來,投資也會回來,不用擔心。”

“十八羅漢”構成的核心競爭力

從2002年創立公司,到如今美地行成立12年,正好經歷了國內房地產飛速增長的黃金十年。劉群感嘆道:“公司從創業到現在,我最大的體會就是幸運,正好趕上國內房地產市場發展難得的黃金十年,我想只要你不是太不走運,基本上這十年多多少少都能掙到錢。我們公司跟隨著市場也得到快速增長。”除了感嘆“幸運”,劉群也悟道“做公司有時候就跟打網球一樣,除了運氣,還要靠技術。”

而劉群所說的“技術”,實際上更多的是指“人”,“人才是公司的核心技術,毫無疑問。”他特別提到公司18個人組成的核心成員,被他稱為“十八羅漢”。劉群一邊介紹著,一邊在我的採訪本上一個一個地寫上這十八條好漢的名字。

比如公司合夥人吳斐,有多年的媒體從業經歷和新聞界、文化界的深厚人脈關係,又有10多年房地產界職業經驗,曾在大型國企上海實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負責集團品牌管理及企業戰略,任美地行執行總經理以來,帶領團隊參與了幾十個知名房地產項目的策劃推廣。比如總經理王川,他是美地行最年輕的一位合夥人,復旦大學新聞傳播專業碩士學位。任職6年期間,帶領團隊服務50餘家中國一線地產商,服務領域跨越前期戰略定位、集團品牌規劃、產品設計、事件營銷、新媒體數字等全產業鏈領域。

再比如幾位營銷策劃總監:劉初鍔畢業於華東政法學院法學系,致力於房地產營銷策劃、銷售代理等業務,熟悉行業相關法律法規;黃胤凱身為ICADA 國際設計師聯盟A級(特級)資質設計師,擁有獨到的戰略規劃、設計策劃、營銷推動原創力,以及交叉學科實踐經驗;李宇華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新聞系,在品牌洞察與規劃,品牌營銷推廣上積累了豐富經驗,目前專注於高端物業的產品策劃;李凱鋒為廣告學專業出身,擁有多年品牌設計及地產多行業從業經驗,並帶領策劃銷售團隊完成過多個服務項目的清盤;金躍磊在營銷戰略、銷售拓展上有豐富的行業經驗,專注於高端物業的產品營銷管理。

此外,幾位富有專長的骨幹也是公司中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視覺創意總監李劼在廣告及房地產平面設計行業均具有傲人資歷。視覺創意副總監鄒強廣告從業十三年,曾就職多家4A公司,服務眾多一線品牌。媒體推廣副總監洪莉,曾在香港上市公司任董事長助理,具備高效率的執行力及良好的溝通能力,主要負責新聞整合傳播及參與品牌營銷策劃。

“這些‘好漢’擁有不同的專業背景,個個身懷獨門絕技,有學院派的,有實踐出身的,相互補充,又獨當一面,所以整個核心團隊是非常牢固堅實的,”劉群總結道。而正是有了這些精英團隊,讓美地行在業界樹立了自己獨一無二的品牌,保持行業領先的位置。

給予激勵也鼓勵狼性

目前美地行上海公司共有7個部門,一支六七十人的核心團隊,除此之外還聘請一些專業領域的專業人士作為外圍顧問。在公司走廊,我們看到有一個展示窗口,上面張貼了公司拓展訓練時的照片,還有公司內部告示,有“公司分紅制度”、“公司末位淘汰制度”。

“公司現在是合夥人制度,給予員工分紅激勵,比如對公司骨幹,‘十八羅漢’,給予分紅,十年後可以折算成股權。”劉群介紹道:“我們激勵員工的積極性和潛能,同時也鼓勵狼性。”

目前公司僱員的流動率每年在10%—15%左右,他說:“員工離開公司首先肯定需要反思的一定是公司,為什麼員工要離開,以提醒公司不斷改進,比如給員工更多的自主權,調動他們更多的積極性等等。另外一方面,公司也需要淘汰一些不太適合的員工以保持公司的活力和效率。”

同時,劉群認為作為營銷策劃團隊創造力是立身之本,團隊需要相互學習相互激發。在公司的書房,擺放著國內外營銷廣告、美術視角等書籍,“公司每週都有學習會,推薦好書等,我們是個很愛學習的團隊,呵呵。”據劉群介紹,公司每週二是學習日,會安排一個學習主題,上午8:00開始,持續2個小時左右,每個人都要上去發表一個8分鐘的演講。

對於公司今後的發展,劉群說不會強求上市,也不會追求極大規模,“有多少人做多少事,我們團隊一直,更傾向於把公司做成像高級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那樣的運作模式,讓公司穩步增長,在掌控的範圍內,能做一個高智力的公司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寫作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在商界摸爬十餘載,已到不惑之年的劉群依舊保持著文藝範十足的愛好:騎行、旅行、寫作、禪修、網球……

而追溯到他的大學時代,一個文藝男青年早已長成,以最本初的虛榮心支撐著文學理想。他執著地寫著小說,直到兩個長篇小說的出版發行:《三年記憶 四年忘卻》、《一半在腐爛 一半在燃燒》,其中一本全部賣完,出版社還打算再版發行。今年他又出版了一本書,一本關於他對新聞傳播、廣告行業的一些思考和探索。

對於劉群,現在的寫作更多的是表達自我。“寫作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不會停止,以後我會寫一些遊記,比如寫有關騎行過程中遇到的一些故事,一些心得體會。”他說。

現在除了繼續保持寫作,他還喜歡旅行、騎行,“騎行考驗一個人的意志力,挑戰個人極限,禪修告訴我任何事情不必太執著,需要放下,這都非常有意思。”他回憶起一次印象深刻的騎行經歷:“長距離騎行是自我挑戰,它吸引人的地方是沿途你不知道會遇到什麼有趣的人和有趣的事。所以我都很珍惜每一處所到之處,到一個地方停歇,我都會拍張這個地方和自行車的合影,自行車已經成了我的朋友。印象比較深的是一次從大阪騎行到東京,共56公里,當時還下著大雨,騎到東京已經精疲力竭,打算坐火車去北海道,正好遇到一個大學生,問他火車站怎麼走,他就騎車帶路把我帶到了火車站。這些場景回想起來都很溫暖。”

當被問到“這麼多年來最大的成就是什麼”時,他思考了一會兒說:“嗯,我覺得是人與人之間能夠和諧相處了。之前我脾氣很大,記得有一次跟報社同事吵架,當場就砸碎了一個花盆,現在想起來很不好。年輕的時候總覺得自己都是對的,是最了不起的,現在我懂得與人的相處之道,平等相待,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人,每個人背後都有值得一說的故事,與人和諧、輕鬆地相處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