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岳部署兩淮穿心戰,解放戰爭74師第一次出手便大獲全勝

內戰爆發後至1946年9月,華東國軍在徐州綏靖區主任薛嶽的指揮下,一路攻城略地,很快完成了進攻兩淮的第一步作戰計劃、奪取了攻佔兩淮首府淮陰的進攻出發地。

薛嶽部署兩淮穿心戰,解放戰爭74師第一次出手便大獲全勝

薛嶽知道強攻淮陰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必須運用謀略,以智取勝。於是他打出了一套令解放軍眼花繚亂的組合拳:整69師主力守備宿遷,並頻繁調動,擺出向沭陽進攻的架勢;7軍在洋河鎮附近泗河上架橋,擺出一副要在泗陽與解放軍決戰的姿態;整74師從宿遷秘密南調,隱蔽於7軍後面。

沭陽是從蘇北去山東的必經之地,如果丟失,在淮北和蘇中作戰的解放軍主力的退路和補給線就會被國軍切斷。被薛嶽組合拳迷惑的解放軍,將沭陽作為了保衛對象。陳毅等報中央軍委同意後決定主力轉至泗(陽)、沭(陽)、宿(遷)縣屬地帶隱蔽待機。

薛嶽部署兩淮穿心戰,解放戰爭74師第一次出手便大獲全勝

9月10日,薛嶽偵知解放軍山野主力北移,立即抓住戰機,緊急下達進攻命令。9月13日,在友軍取得進展,佔據有利位置後,74師突然投入戰鬥,連續突破解放軍兩淮外圍多道防線。此時,陳毅、粟裕等才恍然大悟,明白國軍的真正目標就是淮陰。於是緊急命令由華野戰軍政委譚震林統一指揮9縱、5旅、13旅、6旅18團和淮寶各地方部隊,擔任保衛兩淮(即淮陰和淮安)的任務。譚震林領命後,一面從蘇中、高郵急調5旅、13旅及淮南軍分區各部隊馳援兩淮,雖然增援部隊逐次趕到,但還是頂不住74師的進攻。

雙方對抗到18日夜,淮陰方面的戰局急轉直下。74師58旅俘獲瞭解放軍一名下級幹部。經審問,他供出瞭解放軍在淮陰南面的防禦部署,並稱解放軍山野2縱當晚即來換防,同時還招供瞭解放軍當夜口令。

薛嶽部署兩淮穿心戰,解放戰爭74師第一次出手便大獲全勝

19日凌晨1時左右,偽裝成解放軍的國軍兩個連由高興橋以東2公里的康家莊附近偷偷越過解放軍華中9縱和5旅的結合部。渡過護城河後,又騙過城門崗哨,混入南門,於拂曉前發動進攻。守軍措手不及,南門失守,城中頓時大亂。張靈甫抓住戰機,果斷命令58旅趁機強渡護城河,攻入城內,與守軍展開巷戰。

這時,雖然粟裕已率領援軍趕到淮陰,但見到國軍戰力強悍,尤其是7師火力猛,戰術合理,解放軍一時還不是對手,再打下去非但不能改變形勢,還可能遭受更大的損失更大,於是在請示陳毅後與譚震林下令放棄淮陰。淮陰城被國軍徹底佔領,淮陰戰役畫上了個句號,薛嶽一手策劃的兩淮穿心戰取得了圓滿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