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一體化將拉動粵港澳經濟轉型升級

南方日報訊 (記者/張瑋)“香港要穩固其金融、航運、貿易三大中心地位,澳門要破解‘一業獨大’的產業弊端,廣東要實現製造業轉型升級現實需要,務實舉措是加快實現粵港澳三地服務貿易一體化進程。”在日前舉行的2018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峰會上,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遲福林如是說。

“應拓寬港澳市場發展空間”

遲福林說,粵港澳大灣區的獨特優勢是“一國兩制”,重大任務是粵港澳服務貿易一體化,其關鍵是實現廣東、香港、澳門市場與體制的深度對接。“改革開放40年,深圳成為全球知名的創新城市,以廣東為重點的泛珠三角區域成為國內區域合作的亮點,其重要原因就是率先開放,並與港澳率先合作。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優勢互補,將建設成為全球發展速度最快、發展規模最大、最具特點的世界一流灣區。”

如何形成優勢互補的發展格局?遲福林說,當前廣東具有雄厚的製造業基礎,港澳在金融、文化娛樂、航運等現代服務業領域具有明顯優勢,“形成粵港澳經濟日益融合的局面,如果沒有廣東等內地產業支撐,港澳的優勢產業發展將受到巨大制約;如果沒有港澳發達的現代服務業支撐,廣東製造業發展進程也將受到制約。”

遲福林還認為,應拓寬港澳市場發展空間。“以消費為例,2017年內地赴香港、澳門旅遊人數分別佔港澳入境遊客數量的76%與68%。近些年,內地遊客為香港當地零售業帶來35%的營業額。預計到2020年,我國城鎮居民服務型消費比重將由現在的45%左右提升到50%。預計到2023年,我國生活性服務市場規模將達到33萬億元,是目前的2倍。”

“粵港澳服務貿易互補性明顯增強”

遲福林提出,粵港澳貿易一體化將拉動粵港澳經濟轉型升級,特別是港珠澳大橋已開通,粵港澳經濟聯繫提升,時機已成熟。“當前,廣東製造業轉型升級以及港澳拓展發展與創新空間的需求日益迫切,粵港澳服務貿易互補性明顯增強,粵港澳大灣區服務貿易一體化將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遲福林建議,以開放為先,推動粵港澳服務產業體系的對接。一是將廣東自貿區內的開放政策擴大到整個大灣區,實現廣東對港澳服務業開放的全面突破;二是賦予粵港澳大灣區在負面清單制定中更大的自主權,實行更加開放的服務貿易市場準入機制;三是在泛珠三角其他有條件的地區實行港澳在旅遊、金融、教育、文化娛樂、醫療健康等產業項下的自由貿易政策。

此外,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加快推進產權保護制度法治化,並逐步加強粵港澳產權保護法律體系的對接,形成產權保護的合力。

■相關

唐傑:深港已構成全球創新高點

“在世界前20名城市中心五年國際專利排名中,‘深圳—香港’位居第二,構成全球創新的高點。”深圳市政府原副市長、深圳市決策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唐傑在日前舉行的2018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峰會上表示。

唐傑表示,當下大城市創新中心的特徵更加明顯,在全球100個創新中心城市中,美國有26個,中國有16個,德國有8個,英國和加拿大都是4個。其中在世界前20名城市中心五年國際專利排名中,東京—橫濱、深圳—香港分別以11萬件和5萬件再次位居第一和第二。

“在這個排名中,很多人奇怪:為什麼要把香港和深圳標在一起?這是因為大量的深圳公司和香港組織都在跨界註冊,比如深圳華為就有多個分支機構在香港註冊,而香港四所高校在深圳都有分支機構,所以它們是高度融合的。由此,我們可以清晰看到,深圳、香港構成全球創新的高點。”唐傑解釋。

唐傑還分享了劍橋大學對深圳產業升級進行的縱向剖析,稱其將深圳劃分為四個階段:一是“三來一補”為主的電子代工產業鏈;二是電子製造產業鏈;三是高科技主導的電子產業鏈;四是智能電子產業鏈。“很多人說深圳創新是過去五年或十年的創新,其實巨大的突破始於上世紀90年代中期,那時深圳已開始大規模建立企業研發中心,23年之後才結出這樣的果實。”

在談及“深圳在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時,唐傑則引用了最新的國際專利領域排名。在這個排名中,數字通信類專利數量,中國排第一,且相當一部分專利出自深圳華為等企業。而計算機技術、電子機械和能源專利數量則分別排第二、第三,也是以深圳企業為主體。

“灣區的特徵之一就在於數字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處在世界領先地位,而這個領先點就是深圳的位置。所以未來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前提條件是提升深港的科技創新地位,以及加大廣州創新中心建設的力度。”唐傑說。

南方日報記者 張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