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一体化将拉动粤港澳经济转型升级

南方日报讯 (记者/张玮)“香港要稳固其金融、航运、贸易三大中心地位,澳门要破解‘一业独大’的产业弊端,广东要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现实需要,务实举措是加快实现粤港澳三地服务贸易一体化进程。”在日前举行的2018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峰会上,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迟福林如是说。

“应拓宽港澳市场发展空间”

迟福林说,粤港澳大湾区的独特优势是“一国两制”,重大任务是粤港澳服务贸易一体化,其关键是实现广东、香港、澳门市场与体制的深度对接。“改革开放40年,深圳成为全球知名的创新城市,以广东为重点的泛珠三角区域成为国内区域合作的亮点,其重要原因就是率先开放,并与港澳率先合作。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优势互补,将建设成为全球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规模最大、最具特点的世界一流湾区。”

如何形成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迟福林说,当前广东具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港澳在金融、文化娱乐、航运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形成粤港澳经济日益融合的局面,如果没有广东等内地产业支撑,港澳的优势产业发展将受到巨大制约;如果没有港澳发达的现代服务业支撑,广东制造业发展进程也将受到制约。”

迟福林还认为,应拓宽港澳市场发展空间。“以消费为例,2017年内地赴香港、澳门旅游人数分别占港澳入境游客数量的76%与68%。近些年,内地游客为香港当地零售业带来35%的营业额。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镇居民服务型消费比重将由现在的45%左右提升到50%。预计到2023年,我国生活性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33万亿元,是目前的2倍。”

“粤港澳服务贸易互补性明显增强”

迟福林提出,粤港澳贸易一体化将拉动粤港澳经济转型升级,特别是港珠澳大桥已开通,粤港澳经济联系提升,时机已成熟。“当前,广东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港澳拓展发展与创新空间的需求日益迫切,粤港澳服务贸易互补性明显增强,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一体化将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迟福林建议,以开放为先,推动粤港澳服务产业体系的对接。一是将广东自贸区内的开放政策扩大到整个大湾区,实现广东对港澳服务业开放的全面突破;二是赋予粤港澳大湾区在负面清单制定中更大的自主权,实行更加开放的服务贸易市场准入机制;三是在泛珠三角其他有条件的地区实行港澳在旅游、金融、教育、文化娱乐、医疗健康等产业项下的自由贸易政策。

此外,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加快推进产权保护制度法治化,并逐步加强粤港澳产权保护法律体系的对接,形成产权保护的合力。

■相关

唐杰:深港已构成全球创新高点

“在世界前20名城市中心五年国际专利排名中,‘深圳—香港’位居第二,构成全球创新的高点。”深圳市政府原副市长、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唐杰在日前举行的2018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峰会上表示。

唐杰表示,当下大城市创新中心的特征更加明显,在全球100个创新中心城市中,美国有26个,中国有16个,德国有8个,英国和加拿大都是4个。其中在世界前20名城市中心五年国际专利排名中,东京—横滨、深圳—香港分别以11万件和5万件再次位居第一和第二。

“在这个排名中,很多人奇怪:为什么要把香港和深圳标在一起?这是因为大量的深圳公司和香港组织都在跨界注册,比如深圳华为就有多个分支机构在香港注册,而香港四所高校在深圳都有分支机构,所以它们是高度融合的。由此,我们可以清晰看到,深圳、香港构成全球创新的高点。”唐杰解释。

唐杰还分享了剑桥大学对深圳产业升级进行的纵向剖析,称其将深圳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三来一补”为主的电子代工产业链;二是电子制造产业链;三是高科技主导的电子产业链;四是智能电子产业链。“很多人说深圳创新是过去五年或十年的创新,其实巨大的突破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那时深圳已开始大规模建立企业研发中心,23年之后才结出这样的果实。”

在谈及“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时,唐杰则引用了最新的国际专利领域排名。在这个排名中,数字通信类专利数量,中国排第一,且相当一部分专利出自深圳华为等企业。而计算机技术、电子机械和能源专利数量则分别排第二、第三,也是以深圳企业为主体。

“湾区的特征之一就在于数字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处在世界领先地位,而这个领先点就是深圳的位置。所以未来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前提条件是提升深港的科技创新地位,以及加大广州创新中心建设的力度。”唐杰说。

南方日报记者 张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