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藝術巔峯,中華文化根源-探訪臨洮馬家窯

有一種美感,超越時空;有一種手藝,世代傳承;有一種歲月,沉澱千年;有一種文化,融入我們的血液之中。

馬家窯文化,或許很多人並不熟悉。當看到陶器上那毫無違和感的優美條紋,很多人都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親切感。而對歷史文化稍有些瞭解的人都知道,這是中國文化的根,中國繪畫的源,是中華文明歷史長河中一朵的綺麗的浪花。

彩陶藝術巔峰,中華文化根源-探訪臨洮馬家窯

彩陶藝術巔峰,中華文化根源-探訪臨洮馬家窯

初見馬家窯

我們的車緩緩停到路邊,走下來環顧四周,這裡沒有景點大門,沒有博物館,也沒有停車場,看上去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村子。只有路邊一個牌子提示我們,馬家窯遺址到了。一條小路通向山坡,於是我們沿著小路走上去。

彩陶藝術巔峰,中華文化根源-探訪臨洮馬家窯

彩陶藝術巔峰,中華文化根源-探訪臨洮馬家窯

黃土地上已是一派秋色,路邊的樹葉已經開始變黃,田地裡,玉米已經收穫,只剩下秸稈站立田間。我們沿著小路一路上坡,登高遠望。這是一片飽經滄桑的土地,也是一塊文明的厚土,千萬年來,世世代代的人們在這裡耕種,生產,繁衍生息。

彩陶藝術巔峰,中華文化根源-探訪臨洮馬家窯

彩陶藝術巔峰,中華文化根源-探訪臨洮馬家窯

山坡上已開肯為一條條一塊塊的梯田,土崖斷面上神秘的洞似乎告訴我們,這裡藏著很多有待解開的秘密。回頭看看來時的小路,蜿蜒曲折,順山勢而上,彷彿一條承載著歷史車輪的軌道鑲嵌在黃土高坡上,一種歲月的滄桑感油然而生。

彩陶藝術巔峰,中華文化根源-探訪臨洮馬家窯

彩陶藝術巔峰,中華文化根源-探訪臨洮馬家窯

就在這片土地上,時光追溯到1924年,一位來自瑞典的地質學家考古學家安特生和助手們在甘肅、青海一帶調查,發現了馬家窯遺址並進行了發掘,一個震驚世界的考古大發現就此揭開了帷幕。

彩陶藝術巔峰,中華文化根源-探訪臨洮馬家窯

彩陶藝術巔峰,中華文化根源-探訪臨洮馬家窯

彩陶藝術巔峰,中華文化根源-探訪臨洮馬家窯

現在大規模的考古發掘已經結束,這裡仍是一片山坡梯田。山野間還時不時能發現一些殘留的陶片。為了進一步探尋這一文明的痕跡,我們來到臨洮博物館。這裡有比遺址現場更清晰的展示,館內復原了發掘現場,展示了大量的彩陶真品。

彩陶藝術巔峰,中華文化根源-探訪臨洮馬家窯

彩陶藝術巔峰,中華文化根源-探訪臨洮馬家窯

彩陶藝術巔峰,中華文化根源-探訪臨洮馬家窯

臨洮博物館

在這裡,我們看到了中原地區仰韶文化衰落之後,在隴西這片黃土地上得到了繼承並進一步發展,延續數百年,將彩陶文化推向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從最初的馬家窯文化,到齊家文化、辛店文化、寺窪文化,一路的傳承演進。這是是工業文明、農業文明的源頭,從五千多年前新石器時代晚期到青銅器時代開始,中國文化藝術起源於此,伴隨著中華文明的孕育誕生,進入更輝煌燦爛的夏商時期。

彩陶藝術巔峰,中華文化根源-探訪臨洮馬家窯

彩陶藝術巔峰,中華文化根源-探訪臨洮馬家窯

彩陶藝術巔峰,中華文化根源-探訪臨洮馬家窯

彩陶是新石器時代的產物,反映了當時的生產生活狀態,也承載著歷史的記憶。從彩陶藝術樣式可以窺見歷史發展的脈絡。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從殷代甲骨文開始有三千多年,這之前的歷史只有傳說,而馬家窯等遺址出土的彩陶,用豐富多樣的器型和富於變化的圖案,反映了文字出現之前那四千多年的文化發展,反映了中華文明早期文化的特徵與面貌,揭示了五千年前歷史文化的起源,譜寫了中華文化早期的文明史。

彩陶藝術巔峰,中華文化根源-探訪臨洮馬家窯

彩陶藝術巔峰,中華文化根源-探訪臨洮馬家窯

馬家窯文化博大精深,雖然一時半會難以瞭解全面,但這些精美的彩陶已讓我們深深感到了來自遠古的美感。看過一些資料之後,讓我對馬家窯文化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再看博物館裡的這些寶貝,感受就更深了。

彩陶藝術巔峰,中華文化根源-探訪臨洮馬家窯

彩陶藝術巔峰,中華文化根源-探訪臨洮馬家窯

彩陶藝術巔峰,中華文化根源-探訪臨洮馬家窯

從出土的陶器看,馬家窯文化的製陶工藝已經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不僅繪畫技巧嫻熟,而且工具技法也出現了新的進步。此時已開始使用慢輪修坯,利用轉輪繪製紋飾。而大量生產的彩陶,則證明這一時期已經出現了專門的製陶工匠,社會分工日趨細化專業。

彩陶藝術巔峰,中華文化根源-探訪臨洮馬家窯

彩陶藝術巔峰,中華文化根源-探訪臨洮馬家窯

彩陶藝術巔峰,中華文化根源-探訪臨洮馬家窯

從資料文獻中得知,馬家窯類型彩陶多為橙黃色,彩繪花紋,全部為黑彩。最大特點是許多器物在口沿、外壁和大口器的裡面都繪有優美的紋飾。花紋中幾何紋主要為幛紋、漩渦紋、水波紋、圓圈紋、桃形紋、草葉紋和多層三角紋。動物紋主要為各種造型的魚紋、鳥紋、蛙紋和蝌蚪紋。可見古人已經能夠創造性地把身邊的大自然抽象為彩陶上的畫作。

馬家窯類型的彩陶、器物豐富多彩,靈活多樣,圖案花紋繁縟;線條流暢,多用等粗的線條構成,均勻對稱,渾然一體;自稱韻律;代表了中國彩陶藝術的最高成就。到了晚期,彩陶的紋飾多用較粗的筆道,出現了大鋸齒紋及大漩渦紋,標誌著其已向半山類型過渡。

彩陶藝術巔峰,中華文化根源-探訪臨洮馬家窯

彩陶藝術巔峰,中華文化根源-探訪臨洮馬家窯

彩陶藝術巔峰,中華文化根源-探訪臨洮馬家窯

馬家窯文化是一個統稱,根據不同出土地點和年代又分為石嶺下型、馬家窯型、半山型、馬廠型等多個類型。找了一些文獻資料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邊家林類型彩陶的主要花紋有平行寬帶紋、寬帶紋加細線紋、大小三角帶紋、折線紋、平行弧線紋、兩方連續旋紋、葫蘆形網格紋、水波紋等。邊家林類型是介於馬家窯類型、半山類型之間一種文化類型,填補了二者間的一段缺環,使馬家窯文化脈絡更加清晰。

半山類型陶器為馬家窯文化晚期的一個類型,直接繼承馬家窯類型,工藝嫻熟,器物主要以泥條盤築法成型,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器皿主要有小口細頸壺、貫耳小口壺、細長頸瓶、淺腹盆、曲腹缽、雙耳罐、單耳罐、帶嘴罐等。其紋飾較複雜,動感強烈,以紅彩和黑彩兩色相間的鋸齒紋為骨架構成各種圖案。

彩陶藝術巔峰,中華文化根源-探訪臨洮馬家窯

彩陶藝術巔峰,中華文化根源-探訪臨洮馬家窯

馬廠類型文化彩陶分為早、中、晚三期。馬廠早期陶器組合以彩陶雙耳罐和小粗陶雙耳罐為主。雙耳彩陶壺體形矮胖,短頸侈口,長頸彩陶壺多直口流行黑紅兩彩和鋸齒紋,某些因素和半山陶器頗相類似。馬廠中期彩陶數量大增,彩陶雙耳罐數量減少,彩陶壺由肥變瘦,頸部逐漸加長,腹微內收。馬廠晚期彩陶數量減少,彩陶壺更顯瘦長,腹部內收明顯,僅施淡淡一層紅色陶衣而不飾彩的雙耳壺居多。

彩陶藝術巔峰,中華文化根源-探訪臨洮馬家窯

彩陶藝術巔峰,中華文化根源-探訪臨洮馬家窯

彩陶藝術巔峰,中華文化根源-探訪臨洮馬家窯

雖然很多馬家窯遺址出土的彩陶在瑞典遠東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等海外收藏,但臨洮才是馬家窯的正宗原地。世界彩陶在中國,中國彩陶在甘肅,甘肅彩陶當屬馬家窯。馬家窯彩陶將史前文化推向了巔峰,是世界文化遺產中最耀眼的一顆明星,譜寫了世界彩陶史上最為輝煌的一頁。

彩陶藝術巔峰,中華文化根源-探訪臨洮馬家窯

彩陶藝術巔峰,中華文化根源-探訪臨洮馬家窯

彩陶藝術巔峰,中華文化根源-探訪臨洮馬家窯

文化傳承

在臨洮馬家窯彩陶文化小鎮,我們看到了這一古老而輝煌的文化在今天的傳承。這裡不僅有出土的文物,更有今人的創新。我們親自動手,體驗陶藝製作,一塊泥胚在技師的手裡變成一各個精美的工藝品,而我們一上手,則失誤百出,好不容易才捏出一個歪歪扭扭的器物。看來製陶是一個技術含量極高的手藝,需要長時間的培養才能成手。

彩陶藝術巔峰,中華文化根源-探訪臨洮馬家窯

彩陶藝術巔峰,中華文化根源-探訪臨洮馬家窯

彩陶藝術巔峰,中華文化根源-探訪臨洮馬家窯

展廳裡展示了由學生們創作的各類文創作品,豐富的想象,多樣的創意,精美的製作看得眼花繚亂。而其中的主旋律則是傳承數千年的的馬家窯彩陶藝術,古老的文化在這裡煥發出新的生機。

彩陶藝術巔峰,中華文化根源-探訪臨洮馬家窯

彩陶藝術巔峰,中華文化根源-探訪臨洮馬家窯

彩陶藝術巔峰,中華文化根源-探訪臨洮馬家窯

彩陶是人類文明的源頭,是遠古先民的的偉大創造,也是那個時代文化的表現形式。彩陶文化體現了中華文化的起源,揭示了中華文明早期的發展史,解答了中華文化發展史的許多問題,也奠定了中華文化藝術發展的基礎。

彩陶藝術巔峰,中華文化根源-探訪臨洮馬家窯

彩陶藝術巔峰,中華文化根源-探訪臨洮馬家窯

彩陶藝術巔峰,中華文化根源-探訪臨洮馬家窯

馬家窯文化是世界彩陶發展史上無與倫比的奇觀、是人類遠古先民創造的最燦爛的文化之一,是人類彩陶藝術發展的一個頂峰。今天,我們有幸面對遠古先民五千多年前製作的精美彩陶,高超的藝術,優美的圖案,令人歎服。

彩陶藝術巔峰,中華文化根源-探訪臨洮馬家窯

彩陶藝術巔峰,中華文化根源-探訪臨洮馬家窯

毛筆作畫從這裡開始,中華文字在這裡孕育,國畫藝術從這裡萌芽,可以說彩陶是是中華文化的根,國畫藝術的源。這些條紋、圖案,作為中華文明的符號,已經植根於我們的內心深處,深深地影響著我們整個民族的審美取向。

彩陶藝術巔峰,中華文化根源-探訪臨洮馬家窯

彩陶藝術巔峰,中華文化根源-探訪臨洮馬家窯

一次文明歷史的探訪,一次跨越五千年的藝術之旅。為什麼今天的我們看到五千年前的彩陶感覺這樣親切熟悉,我在這裡找到了答案:因為我們是炎黃子孫,有著共同的血脈,有著相同的文化基因。在甘肅臨洮,在黃土地上,在馬家窯,我找到了根。

彩陶藝術巔峰,中華文化根源-探訪臨洮馬家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