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艺术巅峰,中华文化根源-探访临洮马家窑

有一种美感,超越时空;有一种手艺,世代传承;有一种岁月,沉淀千年;有一种文化,融入我们的血液之中。

马家窑文化,或许很多人并不熟悉。当看到陶器上那毫无违和感的优美条纹,很多人都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而对历史文化稍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这是中国文化的根,中国绘画的源,是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一朵的绮丽的浪花。

彩陶艺术巅峰,中华文化根源-探访临洮马家窑

彩陶艺术巅峰,中华文化根源-探访临洮马家窑

初见马家窑

我们的车缓缓停到路边,走下来环顾四周,这里没有景点大门,没有博物馆,也没有停车场,看上去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子。只有路边一个牌子提示我们,马家窑遗址到了。一条小路通向山坡,于是我们沿着小路走上去。

彩陶艺术巅峰,中华文化根源-探访临洮马家窑

彩陶艺术巅峰,中华文化根源-探访临洮马家窑

黄土地上已是一派秋色,路边的树叶已经开始变黄,田地里,玉米已经收获,只剩下秸秆站立田间。我们沿着小路一路上坡,登高远望。这是一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也是一块文明的厚土,千万年来,世世代代的人们在这里耕种,生产,繁衍生息。

彩陶艺术巅峰,中华文化根源-探访临洮马家窑

彩陶艺术巅峰,中华文化根源-探访临洮马家窑

山坡上已开肯为一条条一块块的梯田,土崖断面上神秘的洞似乎告诉我们,这里藏着很多有待解开的秘密。回头看看来时的小路,蜿蜒曲折,顺山势而上,仿佛一条承载着历史车轮的轨道镶嵌在黄土高坡上,一种岁月的沧桑感油然而生。

彩陶艺术巅峰,中华文化根源-探访临洮马家窑

彩陶艺术巅峰,中华文化根源-探访临洮马家窑

就在这片土地上,时光追溯到1924年,一位来自瑞典的地质学家考古学家安特生和助手们在甘肃、青海一带调查,发现了马家窑遗址并进行了发掘,一个震惊世界的考古大发现就此揭开了帷幕。

彩陶艺术巅峰,中华文化根源-探访临洮马家窑

彩陶艺术巅峰,中华文化根源-探访临洮马家窑

彩陶艺术巅峰,中华文化根源-探访临洮马家窑

现在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已经结束,这里仍是一片山坡梯田。山野间还时不时能发现一些残留的陶片。为了进一步探寻这一文明的痕迹,我们来到临洮博物馆。这里有比遗址现场更清晰的展示,馆内复原了发掘现场,展示了大量的彩陶真品。

彩陶艺术巅峰,中华文化根源-探访临洮马家窑

彩陶艺术巅峰,中华文化根源-探访临洮马家窑

彩陶艺术巅峰,中华文化根源-探访临洮马家窑

临洮博物馆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中原地区仰韶文化衰落之后,在陇西这片黄土地上得到了继承并进一步发展,延续数百年,将彩陶文化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从最初的马家窑文化,到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寺洼文化,一路的传承演进。这是是工业文明、农业文明的源头,从五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器时代开始,中国文化艺术起源于此,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孕育诞生,进入更辉煌灿烂的夏商时期。

彩陶艺术巅峰,中华文化根源-探访临洮马家窑

彩陶艺术巅峰,中华文化根源-探访临洮马家窑

彩陶艺术巅峰,中华文化根源-探访临洮马家窑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的产物,反映了当时的生产生活状态,也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从彩陶艺术样式可以窥见历史发展的脉络。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殷代甲骨文开始有三千多年,这之前的历史只有传说,而马家窑等遗址出土的彩陶,用丰富多样的器型和富于变化的图案,反映了文字出现之前那四千多年的文化发展,反映了中华文明早期文化的特征与面貌,揭示了五千年前历史文化的起源,谱写了中华文化早期的文明史。

彩陶艺术巅峰,中华文化根源-探访临洮马家窑

彩陶艺术巅峰,中华文化根源-探访临洮马家窑

马家窑文化博大精深,虽然一时半会难以了解全面,但这些精美的彩陶已让我们深深感到了来自远古的美感。看过一些资料之后,让我对马家窑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再看博物馆里的这些宝贝,感受就更深了。

彩陶艺术巅峰,中华文化根源-探访临洮马家窑

彩陶艺术巅峰,中华文化根源-探访临洮马家窑

彩陶艺术巅峰,中华文化根源-探访临洮马家窑

从出土的陶器看,马家窑文化的制陶工艺已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仅绘画技巧娴熟,而且工具技法也出现了新的进步。此时已开始使用慢轮修坯,利用转轮绘制纹饰。而大量生产的彩陶,则证明这一时期已经出现了专门的制陶工匠,社会分工日趋细化专业。

彩陶艺术巅峰,中华文化根源-探访临洮马家窑

彩陶艺术巅峰,中华文化根源-探访临洮马家窑

彩陶艺术巅峰,中华文化根源-探访临洮马家窑

从资料文献中得知,马家窑类型彩陶多为橙黄色,彩绘花纹,全部为黑彩。最大特点是许多器物在口沿、外壁和大口器的里面都绘有优美的纹饰。花纹中几何纹主要为幛纹、漩涡纹、水波纹、圆圈纹、桃形纹、草叶纹和多层三角纹。动物纹主要为各种造型的鱼纹、鸟纹、蛙纹和蝌蚪纹。可见古人已经能够创造性地把身边的大自然抽象为彩陶上的画作。

马家窑类型的彩陶、器物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图案花纹繁缛;线条流畅,多用等粗的线条构成,均匀对称,浑然一体;自称韵律;代表了中国彩陶艺术的最高成就。到了晚期,彩陶的纹饰多用较粗的笔道,出现了大锯齿纹及大漩涡纹,标志着其已向半山类型过渡。

彩陶艺术巅峰,中华文化根源-探访临洮马家窑

彩陶艺术巅峰,中华文化根源-探访临洮马家窑

彩陶艺术巅峰,中华文化根源-探访临洮马家窑

马家窑文化是一个统称,根据不同出土地点和年代又分为石岭下型、马家窑型、半山型、马厂型等多个类型。找了一些文献资料给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边家林类型彩陶的主要花纹有平行宽带纹、宽带纹加细线纹、大小三角带纹、折线纹、平行弧线纹、两方连续旋纹、葫芦形网格纹、水波纹等。边家林类型是介于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之间一种文化类型,填补了二者间的一段缺环,使马家窑文化脉络更加清晰。

半山类型陶器为马家窑文化晚期的一个类型,直接继承马家窑类型,工艺娴熟,器物主要以泥条盘筑法成型,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器皿主要有小口细颈壶、贯耳小口壶、细长颈瓶、浅腹盆、曲腹钵、双耳罐、单耳罐、带嘴罐等。其纹饰较复杂,动感强烈,以红彩和黑彩两色相间的锯齿纹为骨架构成各种图案。

彩陶艺术巅峰,中华文化根源-探访临洮马家窑

彩陶艺术巅峰,中华文化根源-探访临洮马家窑

马厂类型文化彩陶分为早、中、晚三期。马厂早期陶器组合以彩陶双耳罐和小粗陶双耳罐为主。双耳彩陶壶体形矮胖,短颈侈口,长颈彩陶壶多直口流行黑红两彩和锯齿纹,某些因素和半山陶器颇相类似。马厂中期彩陶数量大增,彩陶双耳罐数量减少,彩陶壶由肥变瘦,颈部逐渐加长,腹微内收。马厂晚期彩陶数量减少,彩陶壶更显瘦长,腹部内收明显,仅施淡淡一层红色陶衣而不饰彩的双耳壶居多。

彩陶艺术巅峰,中华文化根源-探访临洮马家窑

彩陶艺术巅峰,中华文化根源-探访临洮马家窑

彩陶艺术巅峰,中华文化根源-探访临洮马家窑

虽然很多马家窑遗址出土的彩陶在瑞典远东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等海外收藏,但临洮才是马家窑的正宗原地。世界彩陶在中国,中国彩陶在甘肃,甘肃彩陶当属马家窑。马家窑彩陶将史前文化推向了巅峰,是世界文化遗产中最耀眼的一颗明星,谱写了世界彩陶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

彩陶艺术巅峰,中华文化根源-探访临洮马家窑

彩陶艺术巅峰,中华文化根源-探访临洮马家窑

彩陶艺术巅峰,中华文化根源-探访临洮马家窑

文化传承

在临洮马家窑彩陶文化小镇,我们看到了这一古老而辉煌的文化在今天的传承。这里不仅有出土的文物,更有今人的创新。我们亲自动手,体验陶艺制作,一块泥胚在技师的手里变成一各个精美的工艺品,而我们一上手,则失误百出,好不容易才捏出一个歪歪扭扭的器物。看来制陶是一个技术含量极高的手艺,需要长时间的培养才能成手。

彩陶艺术巅峰,中华文化根源-探访临洮马家窑

彩陶艺术巅峰,中华文化根源-探访临洮马家窑

彩陶艺术巅峰,中华文化根源-探访临洮马家窑

展厅里展示了由学生们创作的各类文创作品,丰富的想象,多样的创意,精美的制作看得眼花缭乱。而其中的主旋律则是传承数千年的的马家窑彩陶艺术,古老的文化在这里焕发出新的生机。

彩陶艺术巅峰,中华文化根源-探访临洮马家窑

彩陶艺术巅峰,中华文化根源-探访临洮马家窑

彩陶艺术巅峰,中华文化根源-探访临洮马家窑

彩陶是人类文明的源头,是远古先民的的伟大创造,也是那个时代文化的表现形式。彩陶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起源,揭示了中华文明早期的发展史,解答了中华文化发展史的许多问题,也奠定了中华文化艺术发展的基础。

彩陶艺术巅峰,中华文化根源-探访临洮马家窑

彩陶艺术巅峰,中华文化根源-探访临洮马家窑

彩陶艺术巅峰,中华文化根源-探访临洮马家窑

马家窑文化是世界彩陶发展史上无与伦比的奇观、是人类远古先民创造的最灿烂的文化之一,是人类彩陶艺术发展的一个顶峰。今天,我们有幸面对远古先民五千多年前制作的精美彩陶,高超的艺术,优美的图案,令人叹服。

彩陶艺术巅峰,中华文化根源-探访临洮马家窑

彩陶艺术巅峰,中华文化根源-探访临洮马家窑

毛笔作画从这里开始,中华文字在这里孕育,国画艺术从这里萌芽,可以说彩陶是是中华文化的根,国画艺术的源。这些条纹、图案,作为中华文明的符号,已经植根于我们的内心深处,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整个民族的审美取向。

彩陶艺术巅峰,中华文化根源-探访临洮马家窑

彩陶艺术巅峰,中华文化根源-探访临洮马家窑

一次文明历史的探访,一次跨越五千年的艺术之旅。为什么今天的我们看到五千年前的彩陶感觉这样亲切熟悉,我在这里找到了答案:因为我们是炎黄子孙,有着共同的血脉,有着相同的文化基因。在甘肃临洮,在黄土地上,在马家窑,我找到了根。

彩陶艺术巅峰,中华文化根源-探访临洮马家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