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不「達標」,不能評「三好」

本報10月28日訊 “少林功夫”五步拳,雙節棍拳操,幼嫩的臉龐神采飛揚,動作剛柔並濟……昨日,一場“武術盛宴”在湖南農業大學子弟小學上演。原來,該校正在舉行以“傳承武術文化,演繹精彩人生”為主題的武術教學專場彙報表演。讓人驚訝的是,在這所小學,每個孩子都會幾招武術招式,從一年級到五年級,每個班每週都有1-2節武術課。

自編武術教材

為何要這麼重視武術教學?“武術不受場地、器械、氣候條件和身體條件等限制,在校園裡推廣普及,不但能促進青少年的身體健康,也是弘揚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該校校長張豪告訴記者,2013年,學校正式將武術納入校本課程,固定時間、固定場地、固定師資等開展統一教學。為了避免“走過場”的情況,該校在武術教學時,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分低、中、高年級,自編武術校本教材。

據介紹,湖南農大子弟小學聘請了武術專業人士擔任教練。在此基礎上,成立武術社團,常年堅持訓練。同時,每天的大課間,學生都要練習武術操。

武術成績影響評“三好”

為了讓孩子們更重視武術和體育項目,該校還作了一項硬性規定——如果學生的武術成績達不到“良好”以上,則不能被評為三好學生。接受採訪的五年級小朋友辰辰笑著說:“最喜歡做武術操,有時候會幻想自己成為一名‘武林高手’。”

在張豪看來,體育、藝術素質體現國民素質,而小學階段的訓練尤為重要,通過武術訓練,學生們明顯表現得更吃苦耐勞、更懂得謙遜禮讓。■記者 黃京 陳舒儀 實習生 陳景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