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追憶苦難的勞工

勞工墳,在黑龍江東寧市大肚川鎮老城子溝村北山上,佔地2萬多平方米,一萬多個勞工葬於此地。山崗上,整齊排列著一千多個大小墳包,這些墳沒有墓碑,沒有棺材,只被淺淺地覆蓋了一層半米左右的黑土。目前,東寧市已在廟溝溝口、半截溝、礦山村和大肚川鎮老城子溝村,發現了4個被害勞工的“萬人坑”。大肚川鎮老城子溝村北山是目前東寧市、也是黑龍江省境內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偽滿時期的勞工埋葬場。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關東軍很快佔領了東北。1935年秋天,日本關東軍最高司令官南次郎到東寧進行軍事視察。他對這裡的顯要地勢和軍事位置非常看重,決定在東寧地區大規模修築隱蔽地下軍事要塞。為修築地下軍事要塞,在東寧地區徵集勞工達17萬之多。

勞工墳位於兩山之間一段較為平坦的地段上,東側是一片耕地,西側是一條日偽時期修築的約兩米寬的戰壕,南北兩側是一片松樹林。經過七十年的風吹雨淋,有些墳包已漸漸被削平,輪廓模糊,但仍有500多個墳包清晰可見。

勞工大致可分為四種類型:第一種是勤勞奉士,半年輪換一次;第二種是浮浪勞工,在大街上強行抓捕的;第三種是當地勞工,一般做雜役;第四種是戰俘勞工,日本人稱“特殊工人”。勞工在日軍刺刀威逼下從事著危險、艱鉅、沉重的軍事勞役,遭受非人的待遇,生活極其艱苦,吃的是橡子麵,穿的是麻袋片子和洋灰袋子。大肚川鎮石門子村的倖存勞工、94歲的郭慶仕老人回憶說,“我當時是做雜役的,最苦的是那些修要塞的,每天干活少有低於10小時的,趕上搶修工程,或是工程不能按期交工,就沒日沒夜地幹。只要老天爺給點亮,你就得幹。一頓飯就給兩個小窩窩頭,有的餓的受不了,偷吃日本人餵馬的豆餅,被鬼子發現,二話不說就把他扔到狼狗圈裡,那裡有幾十只狼狗啊,一會兒就把人吃沒了。”

來到東寧要塞歷史博物館,陳列在展廳內18具最先出土的骸骨令人觸目驚心,竟沒有一句是完整的,其中四具屍骨的小腿被齊刷刷斷掉。工作人員介紹,“專家鑑定,這些勞工的年齡都在35歲以下。據當年倖存的勞工證實,那四具屍骨是勞工逃跑被抓回時,日本人給鋸斷,當年抓回逃跑的勞工,日本人就當面鋸斷他們的雙腿,然後將其殺害;也可能是凍傷後給截肢的,當時日本人不給勞工看病,又怕傳染,就生生把腿鋸斷。”十八具屍骨就是日本法西斯罪行血淋淋的鐵證。

站在要塞山頂,望著那些大營、倉庫、鐵路、公路和工事遺址,往事歷歷在目。遙望這些用中國勞工的血汗和屍骨堆壘而成的千里要塞,一種莫名的憤懣不免襲湧在胸,血債沒齒難忘,仇恨怎能泯滅於心。戰爭結束了,在這片土地上廝殺的軍隊先後退去,但勞工的枯骨卻永遠留在了這裡。今天是九月十八日,中國人必須永遠銘記這個恥辱的日子,“勞工墳”只是日本人奴役中國人的一個縮影,重拾這段歷史是想喚醒國人的愛國主義良知,不要忘記恥辱,不要讓歷史重演。(李軍波/文)

“九一八”追憶苦難的勞工
“九一八”追憶苦難的勞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