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戈壁见证,大学女教授与阿拉善军人在遥望中生长的边关爱情

岁月如水静静地流淌,阿拉善的胡杨一年年叶绿又叶黄。如今,距这次对他们夫妻的采访已经过去了10年,不知在这10年里,赵军医是否已经转业离开了他心爱的边防,也不知他们夫妻后来又有着怎样的故事。我作为当年的一位采访者,心中唯有祝愿,祝愿他们的这份边关爱情,在遥望中生长,在相守中珍惜,就如阿拉善的大漠胡杨那样,根深叶茂,永葆生机……


大漠戈壁见证,大学女教授与阿拉善军人在遥望中生长的边关爱情

赵俊飞是山西省定襄县人。1989年3月,19岁的他出于对军营的向往,入伍到驻唐山市的某高炮旅,后来考上了北京军区军医学校。在军校里,赵俊飞认识了许多来自内蒙的同学,他们个个豪爽热情,经常在言谈间描述边关的风土人情、自然景观,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赵俊飞,他渴望自己也像他们一样成为优秀的边防军人。

“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我的地方去!”1993年7月,在毕业选择时,赵俊飞蘸着青春热血,向校领导提出了志愿去边关的申请,赵俊飞不顾亲人的反对,义无反顾踏上了开往内蒙的火车,来到了阿拉善大漠边关。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可是当车窗外的绿色逐渐远去,茫茫戈壁开始一望无际时,赵俊飞沸腾的青春热血逐渐冷却下来,他的内心也有了动摇:眼前的大漠戈壁、猎猎风沙与繁华都市的高楼大厦、霓虹闪烁可是没法比,难道真是自己选择错了吗?可是很快他就调整好心态,鼓励自己坚持下去。

到了内蒙古军区某边防团报到后,赵俊飞又主动申请到了全团最偏最苦的一连。一连离团部将近400公里,驻在一个叫清河口的地方,这里并没有清清的河水,而是大漠戈壁深处一个孤零零的不毛之地,人烟罕至,自然环境非常恶劣,冬天北风在耳边呼呼地吹,夏天沙漠中的热气蒸得人透不过气来。赵俊飞并没有被艰苦的环境吓倒,他一到后就全心投入工作,为连里每个官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体检。

由于边关信息闭塞、环境艰苦,在清河口的赵俊飞一度成为找不上对象的大龄青年。父母亲盼他早日成家,拜托很多亲友为他张罗对象。由于一年一次的假期时间短,好不容易在别人的撮合下与姑娘见上一面,大多数女孩一听说是边防军人就打起了退堂鼓。

后来,在去呼和浩特一家医院进修期间,一位护士向赵俊飞抛出了绣球。鸿雁传书中,双方约定在当年的八月十五按照风俗回家定亲。但到了约定的日子,由于工作太忙,赵俊飞没有回家,当时的连长许有彬得知此事后,在清河口的山顶上燃起了熊熊篝火,作为一对不能相见的有情人的爱情见证。

然而,由于边防工作的特殊性和对方的不理解,这对已经订婚了的恋人最终还是分了手。女友在分手信中说:“你们都是好人,原来我想我能理解你支持你,可对我来说,你就像生活在遥远的天边一样,当最需要你的时候,你却连一个电话都无法打,原谅我只能从心里敬佩你,祝福你。”

那些天,伤心无语的赵俊飞常常独自坐在连队后面的山头上,望着天上的月亮落泪。但艰苦的环境,甚至失恋的打击,并没有动摇他扎根边防的决心,他依旧以满腔的热情坚守在边关。

妻子杨文兰认识赵俊飞的时候是1996年,那时,她是内蒙古财经学院的一名年轻讲师。在和赵俊飞的交往中,她知道了在遥远的西部边陲还有一群在艰苦环境默默奉献的年轻人,他们每天面对着茫茫戈壁,没有城市的喧闹,更没有都市绚烂多彩的生活,有的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枯燥生活,但他们仍然拥有激情和理想。赵俊飞身的边关军人品格,使杨文兰由崇敬而生出爱慕之情。

一个大学的老师和一个仅有中专学历的边防军人能合适吗?刚开始,有着恋爱失败记忆的赵俊飞还在犹豫,但在与杨文兰的交往中,他渐渐感到了对方的理解和真爱。1998年春节,他俩终于牵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婚后,妻子的理解和支持更加坚定了赵俊飞戍守边防、为国奉献的决心,也品味到了边关军人的爱情滋味。

婚后,杨文兰第一次请假去部队。她兴奋不已,一路在想,赵俊飞到底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沙漠戈壁是怎么样的情况,什么叫千年胡杨?什么叫戈壁红柳?赵俊飞得知妻子乘坐的火车车次后,兴冲冲地请了假,坐上连队附近矿上的货车赶往嘉峪关接站。

谁知由于戈壁路实在太难走,一路上爆了两次胎,好在有惊无险,但赶到嘉峪关时,已经比妻子下车的时间晚了整整十六个小时。当他找到公用电话拨通杨文兰的手机时,妻子告诉他,她在车站里等了十个小时也无法与赵俊飞联系,以为他在连队走不开,无奈,她只好坐上返回的列车,已经走了200多公里了。电话那端,杨文兰幽幽地说:“这次,我可真正领略到了你到底有多远了。”

人们常说:边防军人难,做边防军人的妻子更难。赵俊飞的父母亲在山西,岳母在河北,老人们的身体都不太好,身在边关的赵俊飞照顾不到家里,在内地的杨文兰不仅要照顾老人,还要坚持考研、考博,尤其是2000年儿子出生后,她每天忙得像陀螺一样。

读博时,学校在辽宁,她只好把孩子留在呼市请亲戚照看,一家人就这样被迫分居几地,幼小的儿子又体弱多病,是医院的常客……生活的压力和彼此的牵挂让他们倍受煎熬,多少次,在电话的两端,一个流泪哭诉,一个含泪倾听,但通完话,擦掉眼泪,他们又开始忙碌各自的事情。

为了能够照顾家里,赵俊飞也曾萌发过调回内地的念头。正当调动办理得差不多的时候,战士王勇在整理库房时不幸被被废旧弹药炸伤了,大动脉血喷射而出,胸前和脸上布满了弹片,失血性休克和血气胸随时可能发生。赵俊飞凭着自己的经验经过简单处理后,迅速带人把生命垂危的王勇安全送到四百公里以外的军医院进行抢救。

王勇得救了,当他的父母哭着对赵俊飞说是他给了儿子第二次生命时,赵俊飞竟然不知说什么好。当晚,他拔通了妻子的电话,告诉她连队发生的一切,他说他爱这里的战士,大家需要他,妻子哭了,叮嘱他为了那些戍守边防的年轻生命,还是不要调动了。

就这样,在妻子的理解和支持下,赵俊飞放弃了一次次调往内地的机会,在阿拉善清河口一干就是15年,先后送走了六任连队主官。而由于当地水质和气候的原因,他30多岁就已是满头白发。

长期分居两地,离多聚少,赵俊飞和杨文兰把爱和思念化作各自工作的动力,在两地互相鼓励,开始了遥远的比翼齐飞。

在阿拉善10多年来,赵俊飞不仅一直都不停地在钻研医学知识,学历逐渐由中专升到了大专、本科,也学习了许多边境执勤知识,慢慢地也成了一名人人赞誉的“老边防”。 赵俊飞感到,边关本来就艰苦,如果每天再死气沉沉的,战士们就没有活力,会感到边防的孤寂与无聊。2000年春节,为了活跃战士们的生活,他在连队的联欢会上自编自演了一出《逮蛐蛐》的哑剧,诙谐的表演,逗得战士前俯后仰,表演到高潮,后边的战士都站起来看,只怕错过好的镜头,他的表演赢得了新战士们不断的掌声。

从那次起,赵俊飞在维护官兵身体健康的基础上,又给自己多布置了一项工作:让边防战士更加开心和轻松,在艰苦的环境下保持内心和谐。每到节日,他就帮助连队编排节目,丰富官兵的精神文化生活。遇到心情郁闷的战士,他用自己的乐观去感染他们。

战士赵建斌分到连队后,入伍前处得很好的女朋友眼看信是每次越来越少,后来,从家里人的来信中得知女朋友竟然和一个老板结婚了,他怎么也想不通,每天闷闷不乐。赵俊飞拿自己的恋爱经历来安慰他:你只是失去了一个不爱你的人,但她却是失去了一个非常爱她的人,该伤心的是她才对。在赵俊飞的耐心劝说下,小赵走出了感情低谷,脸上重现了久违的笑容。

勤奋好学的杨文兰当了一名边防军人的家属后,也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她一边带孩子、操持家务,一边认真工作,被评上了副教授。她还坚持读完了硕士研究生,并在2005年考上了辽宁大学,攻读国际贸易专业博士学位。

孩子也一天天长大,上小学了,不管再忙再累,杨文兰也绝不允许孩子的功课有一点马虎,每天晚上,她都要辅导孩子学习。她自己的学业本身就紧,家务活又多,还要辅导孩子学习,她每天晚上睡觉的时间少之又少。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儿子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成为他们夫妻俩的一个骄傲。

2008年春节,杨文兰就要博士毕业了,十五万字的毕业论文还没有完成。除夕夜,她做好了年夜饭,侍奉好专门接来过节的老人,安顿好孩子,就一头扎到书房里改论文,直到初一早上邻居燃放的鞭炮响起,她又放下书本,给老人和孩子准备早餐。

赵俊飞因为工作忙未能回去,大年初一,他从边关那头打来电话:“很抱歉不能陪你们一起过年了。”杨文兰反过来安慰他:“只要我们互相支持,就没有过不了的坎,我期待着我们一家永远团聚的日子。”这一年,就在杨文兰博士毕业的时候,赵俊飞又一次被上级评为优秀边防干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