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瀾:北大領導力18講,領導者當老師有五個層次,你知道幾個?

劉瀾:北大領導力18講,領導者當老師有五個層次,你知道幾個?

大家好,我是天鐸,今天給大家分享下我的學習課程

18講:領導力第五句口訣“我教你”

筆記內容:

這一講,我重點講“我教你”這句口訣的五種說法。這五種說法都很重要,我需要一個一個講給你聽,因為它們分別對應了領導者當老師的五個層次。在講五種說法之前,先講一個案例“從最優到最差”的故事。這個故事跟我們這個主題密切相關。

案例: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叫孫振耀,曾經擔任惠普公司在中國的總經理。孫振耀最早是在中國臺灣的惠普公司擔任銷售員,銷售業績很好,有一年成為了惠普在全球最優秀的銷售員之一,在年度的績效考核中獲得了最高分,然後到美國總部領取了總裁獎。孫振耀領完獎,回到臺灣,馬上就被提拔為經理。一年以後,又到了年度績效考核,沒想到,孫振耀得到的評價是最差一級,相當於不及格。

孫振耀回顧自己當時的心情,當然很不好受。他是這樣說的:“在短短一年時間,從最優到最差,我心中的錯愕和困惑可想而知。”我提醒你注意一下他用的兩個詞,錯愕和困惑。錯愕,就是大吃一驚。困惑,就是不理解。孫振耀用這兩個詞來描述自己的心情。這兩個詞很重要,我過一會兒會解釋,為什麼這兩個詞很重要。

好了,故事講完了。這個故事是很久以後孫振耀自己講出來的。他講這個故事,是要強調,經理人要當老師,要教導下屬。他為什麼“從最優到最差”呢?他自己的結論是因為他忽視了自己應該當老師,忽視了自己有教導下屬的責任。

孫振耀忽略了自己要教導下屬,這肯定不假。但你覺得,這是孫振耀“從最優到最差”的全部原因嗎?我覺得不是。我剛才提醒你注意,當他得知自己被評為最差時,他用到了兩個詞,錯愕和困惑。他對這個結果很吃驚,很不理解。這說明什麼呢?我現在告訴你這說明什麼。這說明孫振耀的上級也沒有做好當老師的工作,他忽視了自己要教導孫振耀。實際上,孫振耀從最優到最差,他的上級應該負有主要責任。他的上級至少在兩個方面沒有做好對他的教導工作。

首先,在孫振耀上任之初,他很可能沒有跟孫振耀說清楚,你現在的責任發生了轉變,你的主要責任不再是自己銷售,而是教導下屬做好銷售。而且,在整整一年的時間裡,他肯定沒有跟蹤孫振耀在教導下屬上的表現,沒有及時反饋,只是到了年底才算總賬,所以孫振耀才會覺得錯愕和困惑。所以,我的結論跟孫振耀不一樣,我的結論是:孫振耀的上級沒有當好老師。

我一開始是在雜誌上讀到孫振耀講的故事,然後作出了上面的分析。後來我有機會見到了孫振耀,我想驗證一下我的分析。我跟孫振耀初次見面,儘管很冒昧,我還是提到他這個故事,問了他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在你剛剛上任的時候,有沒有人告訴過你要教導下屬?孫振耀回答有。他說他參加過相關的培訓,但是培訓過後其實就忘記了。我又問了第二個問題,在這一年裡,你的上級有沒有來問過你教導下屬的情況?他說沒有,但是他說自己在高雄市,上級在臺北市,離得遠,問起來不方便。我覺得,這不是理由啊,上級不要說在臺北,就是在東北,也只是一個電話的距離啊。我對我的結論還是不變:主要的問題不是孫振耀沒有當好老師,而是他的上級沒有當好老師。

領導者當老師的5個層次:

我剛才詳細地講了孫振耀從最優到最差的故事。下面我講領導者當老師的五個層次,以及相應的“我教你”這句口訣的五種說法。我們來看一看,孫振耀的上級處在哪一個層次。如果要想上升到更高的層次,他應該怎麼做,怎麼說。

領導者當老師的第一個層次是“管教”。領導者使用職位權力,用“管束”、“管控”來“教導”,所以稱為“管教”。在這個層次的領導者,一般是怎麼說“我教你”的呢?他一般說:照我說的做!照我說的做!這是“我教你”這句口訣的第一種說法。簡單地說,就是下指示,下命令,要求你做到。孫振耀的上級就是在這個層次的領導者,下了一個命令:“你要教導下屬!”然後呢?然後是一年以後我來檢查你做沒做到。

第二個層次呢,是“說教”。領導者不再單純使用職位權力了,而是使用個人權力,用“說服”來“教導”,所以稱為“說教”。在這個層次的領導者,對“我教你”的說法,可以概括為“我說給你聽”。說什麼呢?一個是說方法,說你該怎麼做。另一個是說反饋,說你做得怎麼樣。孫振耀的上級,在說反饋上做得很差,他沒有定期地、及時地給孫振耀反饋。對孫振耀這種新官上任的下級,一個月反饋一次都太久,而孫振耀的上級是一年之後才反饋,那個時候已經生米煮成熟飯了。

劉瀾:北大領導力18講,領導者當老師有五個層次,你知道幾個?

第三個層次,是身教。在“說教”的層次,“我教你”這句口訣的說法是“我說給你聽”。在“身教”的層次,“我教你”的說法是什麼呢?也許你想到了,是“我做給你看”。說教還是屬於言傳,俗話說,言傳不如身教。“我說給你聽”在很多時候就不如“我做你看”有量。

孫振耀的上級希望孫振耀教導下屬,但是他沒有從正面做給孫振耀看。實際上,他的身教是負面的。他一年沒有去教導孫振耀,給孫振耀做了一個反面的示範,孫振耀也就一年沒去教導下屬。

我現在講第四個層次:請教。請教這個層次,跟前三個層次明顯不同,有了一個質的變化。在前三個層次中,領導者都是站在一個更高的位置上。他們都在說:“我知道做什麼,我知道怎麼做。我來告訴你。”但是到了請教這個層次,領導者開始說:“我不知道做什麼,我不知道怎麼做。你來告訴我。”在請教這個層次,領導者站在一個更低的位置。所謂請教,就是我請你來教導我,我問:“你說怎麼做?”“你說怎麼做?”這是“我教你”這句口訣在這個層次的說法。

我之前區分了領導和管理。我說管理是解決技術性問題,領導是解決挑戰性難題。解決技術性問題靠權威,也許管教、說教和身教就可以了。而解決挑戰性難題靠群眾,從請教這個層次開始,才真正把群眾放到了主角的位置。因此,如果區分管理和領導的話,在管教、說教和身教這三個層次還只是管理,從請教才真正進入領導力的層次。

傳教,是領導者當老師的第五個層次。在請教這個層次,領導者問:你說怎麼做?在傳教這個層次,領導者繼續問:你為什麼做?你可能注意到了,在請教和傳教這兩個層次,“我教你”其實變成了“我問你”,變成了兩個問題,你提問來教導。請教這個層次問的是:你說怎麼做?關注的還是做事的層面。傳教這個層次問的是:你為什麼做?關注的是意義的層面。在傳教這個層次,領導者扮演的更像是傳教士的角色,關注的不是做事本身,而是這件事的意義和目標。

這一點,我在後面的課程中還會講到。我說領導者要當老師,有人說領導者要當教練,意思聽起來差不多,實際上是有區別的。教練關注的是比賽勝負,老師關注的是人的成長。所以,教練往往不需要傳教,甚至都不需要請教。教練一般只需要管教、說教和身教這三個層次就夠了。所以,偉大的領導者不僅需要當教練,還需要當老師。

我剛才講了管教、說教、身教、請教和傳教,領導者要在這五個層次上當老師。我需要提醒你,這五個層次儘管有高低之分,但不是說更高的層次就可以取代更低的層次。這五個層次像是五種工具,在不同的場合需要用不同的工具。這五種工具,你都需要努力去掌握。

精選留言:

分享一個我從自己領導身上學到的故事。那時候我大學剛畢業第一份工作,是真的沒有經驗,人也不夠自信。當時因為公司比較小,會偶爾做一些非本職的策劃工作。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提案簡直慘不忍睹,相信經理也就是鍛鍊一下我們,他心裡有成熟的方案。但只要是開會的時候,他必定先問為什麼你會這麼做。有時候聽下來你的思路也有道理的話,就會盡量利用你的方案去調整。而不是指出你哪裡做的不好,怎麼改,快點回去重做。老師說問為什麼是傳教,關注的是意義和目標,但是對於認真做事的下屬而言,問一句為什麼,還是一份對你努力的尊重,以及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平等。其實領導的很多行為是會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屬的,這種變化你可能自己都不曾察覺。起碼現在我哪怕看到一些奇怪到看不懂,匪夷所思到火衝頭頂的行為,也會先問一聲“為什麼,”。然後再說,如果你這樣去試試看,會不會有更好的效果。

劉瀾:北大領導力18講,領導者當老師有五個層次,你知道幾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