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銀投資資本術:投資、虧損、再投、再虧,如今帳戶被凍結


魯銀投資資本術:投資、虧損、再投、再虧,如今賬戶被凍結

作者 / 謝媛媛

魯銀投資再鬧“么蛾子”。

前段時間,魯銀投資發佈公告表示,公司共有8個銀行賬戶被凍結,凍結金額為344.13萬元。這對一家正在進行重大資產重組的公司而言,顯然不是什麼好消息。

魯銀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業務為股權投資,現有魯邦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煙臺魯銀藥業有限公司等15家全資及控股子、分公司。作為一家股權投資公司,魯銀投資的業務本質是花錢。然而,沒想到時隔多年,欠錢卻成了魯銀投資的標籤。

此次公告發布後,儘管魯銀投資對外否認違約,但其可信度卻不容樂觀,畢竟這已經不是魯銀投資第一次因債務問題引發外界關注。在此之前,魯銀投資的全資子公司濟南魯邦就因各種欠款問題多次被告上法庭,公司資金流緊張早已不是秘密。

魯銀投資資本術:投資、虧損、再投、再虧,如今賬戶被凍結

從戰績來看,魯銀投資似乎一直沒什麼眼光,投資的多家公司一直呈虧損狀態。魯銀投資也早就吃過這方面的苦頭,由於2001年和2002年連續兩年淨利潤為負數,導致魯銀投資曾一度戴上ST的帽子。

如今,如何甩掉包袱,重新起航成了魯銀投資面臨的新課題。

01

狂甩包袱,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魯銀投資從事股權投資業務,實際上是半路出家。

2000年以前,魯銀投資的主營業務為通信電纜的生產銷售,屬於高科技公司。在那個年代,魯銀投資每年的歸屬淨利潤均在千萬以上,營業收入甚至一度破億,業績還算不錯。

直到2001年,公司開啟戰略轉型,將自身定位為股權投資公司,並重點投資了生物製藥、鋼鐵、房地產等產業,這預示著該公司“第二人生”的到來。

然而,這一段新人生顯然不太美好。總體來看,轉型之後,魯銀投資的營收雖一度漲至近60億元,暴漲近60倍,但歸屬母公司的淨利潤相當不盡人意。除在2010年至2012年短暫破億外,便一直徘徊在5000萬以下,不及轉型前高峰期的表現。

究其原因,魯銀投資下注的很多公司不但沒對業績產生幫助,還多年拖後腿,其中,最先暴露出來的就是醫藥行業。

公開資料顯示,魯銀投資的控股子公司——煙臺藥業,連年虧損且數額巨大,長期處於資不抵債的狀態。公司持股的另一家醫藥公司——利華醫藥也是如此,數據顯示2001年以及2002年1-10月份,其淨利潤虧損分別為47.52萬元、69.62萬元。

魯銀投資資本術:投資、虧損、再投、再虧,如今賬戶被凍結

魯銀投資自然意識到了這些問題,早在2002年,便著手清理醫藥業務資產,其中包括威海愛威製藥、以及以上虧損的兩家公司。截止2009年,在財報營業收入結構中,已經沒有“醫藥”的單獨列示項。

除了生物製藥,魯銀投資參控股的房地產公司以及紡織公司也在後期產生虧損,這些資產無一例外遭到魯銀投資拋棄,在其出售資產的公告中,經常可以看到“持續虧損”的字樣。

在砍掉虧損業務、狂甩包袱的同時,魯銀投資也在尋找行的利潤增長點,並於2010年購入豪傑礦業,拓展礦業開採、小額貸款等新業務,然而,事與願違,新置入的資產完全沒能發揮效應。

02

收購豪傑礦業再虧損

在魯銀經營的各項業務中,鋼鐵產業每年帶來的收入最多,但毛利率卻極低。為此,魯銀將目光瞄向鋼鐵產業的上游,也就是鐵礦石,於是便有了青島豪傑礦業收購案。

2013年,豪傑礦業正式投入運營,但除在當年取得68.52萬元的微薄利潤外,此後兩年均處於虧損狀態。尤其是2015年,由於公司主要以鐵礦石、鋼坯為主的貿易產業收入大幅度下滑,導致豪傑礦業虧損規模進一步擴大,虧損金額高達4149.16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1.59%。該公司的不良業績嚴重拖公司後腿,並出現在財報的“對公司淨利潤影響達10%以上”的名單中。

問題遠不止這些,豪傑礦業銷售收入的下降意味著產品銷售困難,這又導致存貨減值風險增加。萬分無奈下,魯銀投資於2015年對豪傑礦業存貨計提了3249.15萬元的跌價損失,致公司利潤總額直接被砍掉3000萬元。值得一提的是,這是魯銀史上出現的第一筆存貨跌價損失。也就是這一年,魯銀利潤首次出現虧損,當年利潤總額為-7131萬元。

耗資1.1億收購的公司遲遲不能盈利,連魯銀投資自己也沒了底氣。2016年,公司宣佈豪傑礦業停產,截止2018年6月30日仍未恢復生產。

03

賣家當還債

除2016年營業收入有所回調外,魯銀投資近年的營收和扣非淨利潤持續負增長,其重點涉足的幾項業務加速下滑。

在營收長期不濟的情況下,魯銀投資扣非淨利潤在2015年由正轉負,並於2016年到達近年虧損的最高值,虧損金額為1.77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虧損最嚴重的2016年,公司卻獲得1259萬元淨利潤。為此,市界資本圈翻閱該年財務報告,發現魯銀投資該年投資收益高達3.45億元,同比暴增513.83%。原來,其中的3.02億元來自處置萬潤股份的股票所得。

2018年上半年,魯銀投資再出手,一口氣賣掉子公司青島泰澤海泉置業和青大電纜兩家公司。通過以上變賣,魯銀投資共獲得1.35億元投資收益,實現了7257萬元淨利潤。

在造血能力低下的同時,公司應收賬款產生大量壞賬。自2015年開始,魯銀投資壞賬損失持續擴大,最高達160.07%,金額由2014年的486.15萬元增至5054.76萬元,現金流壓力進一步增大。

截止2018年6月30日,魯銀投資賬面可動用資金為6.334億,而其流動負債已經達到21.65億,在應收賬款大範圍壞賬、存貨週轉率居高不下的情況下,該公司已經存在巨大的償債風險。魯銀投資自己也曾在財報中披露,2018年短期借款同比減少37.85%正是因出售資產償還借款所致。

賣家當還債,可見該公司的缺錢程度。

04

魯銀投資要改賣鹽了?

為“活下去”,魯銀投資不得不再次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2018年6月9日,魯銀投資發佈重大資產購買預案,擬參與山東鹽業在山東產權交易中心掛牌出售的10家公司股權。公告稱,以此交易完成後,鹽及鹽化工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將成為公司主營業務之一。

對此,外界紛紛調侃稱,魯銀投資又要改賣鹽了。

魯銀投資資本術:投資、虧損、再投、再虧,如今賬戶被凍結

(圖文無關)

但無論如何,相比主營業務的不斷變化,外界更關心的是魯銀投資此次轉戰,能否改善目前不盡人意的業績,畢竟在過去的投資經歷中,魯銀投資已經栽了不少跟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