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譽爲清朝的李白,生於盛世,一生窮困潦倒

  • 悄立市橋人不識
  • 一星如月看多時

這是哲學家金嶽霖晚年常吟誦的兩句詩,據說是為了懷念林徽因。這兩句詩的作者就是今天我要聊的主角,被譽為清朝的李白,他就是清代詩人黃仲則。

他被譽為清朝的李白,生於盛世,一生窮困潦倒

黃仲則,名景仁,江蘇常州人。一生悽苦,生活落拓。4歲喪父,十二歲祖父去世,十六歲時唯一的哥哥罹病身亡,黃仲則自幼依賴母親屠氏養成。八歲能文,16歲應童子試,三千人中名列第一,17歲補博士弟子員。本來前程似錦,沒想到以後屢試不中,和李白一樣一生沒有功名。自十九歲開始,他四應江寧鄉試,一應省試,三應順天鄉試,都鎩羽而歸,為此,他把科舉的失利的痛苦於詩歌中盡情宣洩,又因才力受到關注使他更著力於詩歌創作。

他被譽為清朝的李白,生於盛世,一生窮困潦倒

其實黃仲則學詩很晚。18歲結識了同鄉洪亮吉,洪借了漢魏詩集給他,才正式開始寫詩。一兩個月以後,水平就遠遠超過洪亮吉了。這洪亮吉可不是一般人物,日後成為經學大師,而且是個全才,在史學、詩學、經濟都很有研究。洪亮吉做事謹小慎微,溫良禮讓。而黃仲則不僅詩學李白,而且樂於扮演嵇康、李白、徐渭那種恃才傲物、憤世佯狂的角色。

對於黃仲則來說,可以說成也詩,敗也詩。在清朝像黃仲則、洪亮吉這樣的貧寒子弟,要想改變命運,只有走科舉這條道,而黃仲則幾乎把寫詩當成安身立命之道了。作詩贏得了才名,名滿天下,精神上得到了安慰,但對於物質生活於事無補。甚至於創作越投入,精神越痛苦。潛心創作,必嘔心瀝血。寫詩讓黃仲則身心俱疲,嚴重影響了身體。

面對時運不濟和冷酷的現實,黃仲則也只能發出“此身卑賤無一能,矯吭但欲為新聲”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這樣的憤懣之聲。乾隆四十年入京,在武英殿擔任抄寫員的職務,而家境日貧“全家都在風聲裡,九月衣裳未剪裁”。居京七年,為債家所迫,乃北走太行,抱病赴西安,病死途中。死時年僅三十五歲。彌留之際,修書給洪亮吉託付後事。洪亮吉為黃仲則千里扶柩,回到原籍安葬。

他被譽為清朝的李白,生於盛世,一生窮困潦倒

後來洪亮吉《北江詩話》裡稱黃仲則詩“咽露秋蟲,舞風病鶴”,黃仲則對於晚期至民國詩壇影響極大,如郁達夫、瞿秋白等都極力學黃。現代作家郁達夫的小說《採石磯》系以黃景仁為故事主角。個人認為明清以來,寫詞當推納蘭容若第一,寫詩黃仲則當是第一人,不知大家有無異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